邓小江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学得轻松,乐于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深挖课本,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动手实践。这种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知识,还能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126-01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亲身体验数学的情趣与活力,并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让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任何知识都可以以合适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儿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完成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方式,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1.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无法用语言和动作等表述演绎时,创设情境,演示动态,提高学生的认知欲望。根据小学生活跃、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做游戏或演小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游戏情境,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感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的引入时,老师先讲个故事:在一座漂亮的房子里,生活着小熊一家。熊爸爸非常爱他的熊宝宝,今天他从街上买来了很多红果子,熊大哥一下子拿了5个,熊二哥拿了3个,熊弟弟才拿到了1个。因此,熊弟弟不开心了。现在请同学们来帮他们想个办法,怎样使他们都开心呢?以"小熊分果子"这一形象的故事,让我们把生活中的分东西和数学联系起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很自然地就过渡到所学的"平均分",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3.注重实践,创设问题情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强烈地探求问题奥秘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会使学生的手脑达到有机结合,学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再展开,让学生数一数各有几个面?量一量每个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每个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表面积如何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操作活动中得到解决。这样的操作会牢牢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气氛轻松热烈,他们得到的结论既准确又全面。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学习情境,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死学为活学,提高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实性"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数学味"是情境创设的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而"吸引力"是保证情境创设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动力机制,结合四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儿童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