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扬起培养思想品德的风帆

2018-06-01 08:50田江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外阅读道德

田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44-01

德育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德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重要作用。"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传播、宣扬的方式,凝结作者的苦心,表现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小学生学习了这些文本,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语文学科课时多,学生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文本,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呢?

1.抓重点词句,在语言文字中渗透思想教育

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让学生感知课文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人教版三年级《检阅》一文中,抓住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道理,发挥了语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2.有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所谓言为心声。文章中就 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或悲,或喜,或爱,或恨都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叙述表现出来的。语文课程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做到以读代讲。如:在《小伙伴》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这时,安东走到玛莎跟前,什么也没说,把夹着黄油的面包掰成两半,把大一点儿的放到玛莎手里,说:'赶快吃吧。'" 教师在教学这里时,应引导学生多读,且精读,把它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才能让学生了解安东那种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产生共鸣,学生被作者表露的情感所感染,由此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还能淘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3.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不仅要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教材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折射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例如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文章的结尾有这样一段 "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经告诫我的话:道德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与鲈鱼相似的"鱼"的时候,要学生联系自己所谓的"鱼"就是自己不应该得到的荣誉、利益、好处、方便等,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小事中反省自己的以前的行为,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在学生习作中诱导德育

新课程教学建议对写作提出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要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不仅是教作文,也是教做人,学生习作要融进学生生活,与学生的行为习惯联系起来。今年"五一",我给学生留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一家人团聚吃饭时,你給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盛饭、夹菜,看看他们有什么反应,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写下来。学生们的习作很真实,朴实,学生们也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关心父母。由此可见,习作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做人,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传承中华美德。

5.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德育的阶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善于创设道德情景,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济远.《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王忠桥.《教师道德教程》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外阅读道德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