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方法策略

2018-05-30 03:18柴晓娜
天津教育·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段落语句课外阅读

柴晓娜

六年级语文,尤其阅读方面已经开始慢慢向初中语文阅读知识的方面考查靠拢了。一味地用教小学低学段的方式来读文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很好地适应考试了。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最有利的方式,通过六年级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可以反映出许多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

比如,考试中不能细致地审题,不能看到题与题之间存在的联系,不会抓文中和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诸如细节问题没有注意到,所以应该采取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训练学生的阅读,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与技巧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来适应以后出现的多种形式的考查,由此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来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时注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与总结点,教师在课内阅读中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总结出规律,并带领学生将课内的知识点迁移到课外阅读上,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发展壮大自己。而这里面,教师必须将自己的位置摆好了,主导者与引导者要把握好分寸,适时准确地去带领与点拨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里将课文分为精讲课文与略读课文,教师对精讲与略读处理方式应该是不同的,教师的角色应该也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在精讲课文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不能轻易放手,要紧紧攥在手心里。因为在精讲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方法,教师是领导者与指挥者,更是决策者。

教师选择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解决这些重点与难点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掌控课堂的分分钟钟,不该放手给学生,可以告知学生做什么,但不能放手,必须自己严格掌控。

相反地,在略读课文里,教师必须放手,但有一个前提,学生是利用精讲课文里学到的知识方法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是旁观者,无需多发言,给学生充足时间与完全意义上的自由,有时会发现学生总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所以说,作为一个成熟的有策略的教师应该是在掌控时自己必须游刃有余,在该放手时就不容置疑地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空间展示自己。

叶圣陶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

下面说说在精讲课文里常用到的几种阅读方法。

批注法

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做各种标记。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在阅读过程中,圈圈点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阅读时利用一套自己能够理解的能代表某方面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这样对自己的阅读收获很方便。但是小学生读书多数是一种被动阅读,很少会有学生养成一种读书习惯,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批注法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批注法多种样式,批注符号也多种多样,前人也介绍了很多关于批注的方法。在此笔者只是介绍一下如何通过批注形式来养成一个读书习惯。笔者不规定每一种符号所对应的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去界定所用符号所表示的内容或意义。以精讲篇目《唯一的听众》为例,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就要画出自己有感觉的段落。这种有感觉就是平时教师强调的与中心主旨有关的重点段落,与作者感情相关的段落等。可以将整个段落都画出来。当读完第一遍后就有学生将描写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段落画好了。之前养成习惯较好的学生已经在旁边做了批注。

而那些没有读书技巧的同学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领,这时师生就要配合完成任务。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有目的地去找寻相关段落。在找到的段落中再划出最重要的语句,在所画语句中找重要词语。

顺序就是先画重点段落,然后从重点段落中画出重要语句,最后从重要语句中画出重要词语。简言之,就是先段后句最后词语。

让学生们读书画重点,自然就会找寻出规律,也自然会明白语文阅读题没有那么可怕,再说了,小学阶段的阅读就是考查文中的相关语句,比如某句话的找寻,某句话的理解等。甚至一些题目就是照抄照搬原文语句的。所以笔者认为这样做批注是一种最简单却最切实有效的方法,这种习惯的养成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将来到了中学阅读题目的设置也是有对某一重要段落的理解。同时这也是锻炼学生的阅读敏感度,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段落是出题者关注的,同时找寻重要段落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的一种表现。

如若按照语文写作手法来说的话,笔者带领学生所做的批注法其实就是一个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先面后点的方法。

这种方法让学生很快适应,《唯一的听众》里有对环境的描写,笔者将问题一提,学生马上找到相应段落,随之找到重要语句“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在这句话里马上又找到重点词语“静极了”和“小令”。由此体会到环境描写的妙处,这样也很顺畅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概括法

语文阅读,概括主要内容是相当重要的。可是好多学生并不能掌握概括的要素,只是从头将故事按照自己能懂得的方式应付差事似的訴说一下,张嘴说出的第一个字就不在点上。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是有很多套路的,可是学生却不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套路。

比如《唯一的听众》,让几个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开口都说“一天……”或者“父亲和妹妹”,这就暴露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概括主要内容。所以在以后的阅读中笔者就经常训练学生如何概括内容,并告知学生在概括过程中怎样用合适的词语来组织语言。学生习惯于小时候听故事的语言来概括主要内容,基于这种情况笔者想出一个套路,让学生坚持这样做:一是找主要人物,二是找出“谁在干什么”,三是连接语句。

按照这个思路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学生明白了该怎样概括主要内容,明白了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将最主要的内容说出来,也让学生很快就明白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也带动了学生们从最佳角度快速地读文章。

质疑法

在语文课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看出学生面对问题答不到点上,具体分析学生的答案看出学生的回答都是不转弯的回答,其实往下再深究一下就是最合适的答案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要求:对自己回答的问题多问一个或几个“为什么”。最初学生懒于这样做,笔者就针对具体问题与学生的答案慢慢引导,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并追问为什么,结果是多数学生有了明显地提升,知道在回答问题时从何角度包括用什么合适的词语。

关注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我们就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是好多学生往往忽视题目,对题目没有敏感度,这样做其实给自身阅读带来了很多麻烦,首先从时间上就没有一个很好地把握。所以笔者在讲解课文时,首先是从题目入手分析,这样就慢慢养成学生的一个好习惯。在六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题目是关系文章内容的,比如《唯一的听众》《少年闰土》《老人与海鸥》等,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主要人物是谁,从而找到他们所做的事情,就知晓本文的主要内容了。如果加上平时阅读积累,就能很快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在精讲课文里笔者就是这样不放松地用这些方法来带动学生学习并养成阅读习惯的,而在略读课文里,笔者则是用相信学生并大胆放手地原则去把握课堂的。在略读课中,学生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1.表演法

这个年龄的学生喜欢展示自己,哪怕展示效果不好,但是他们愿意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完成一些事情。而且特別喜欢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演示,喜欢用话剧的形式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中的某一片段他们乐此不疲。

2.研究性学习法

在《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组中属于综合性学习,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一些资料来完成。当然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规定,比如:诗歌搜集、诗歌分类、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创作、诗句配画、诗词入歌、诗文改写、诗歌故事等形式。结果在学生的展示中竟然发现他们的水平真的很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是笔者不曾想到的,而且学生们发挥特长将诗歌与音乐、舞蹈、器乐等相结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甚至让大家认识到了与平时不一样的一个人。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迁移。在课外阅读时,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课内所讲的方法运用到,否则就会让学生感知到课内与课外两脱节。在将来的日子里,就会让学生误解为语文教材学与不学无所谓,反正不考课本,等有了这样的意识就是大错特错了,甚至和教师的误导是分不开的。所以在课外阅读训练中,笔者尽力带领学生运用课上所讲的方法来做。比如批注法,笔者就是让学生根据课后所提问题在文中画出相关段落,由题去找段,然后在段落中找对应语句,在语句中找到关键词语来作答。

讲解与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慢慢摸索,学生慢慢提高,就让师生在互相磨合中互相进步吧。

猜你喜欢
段落语句课外阅读
【短文篇】
重点:语句衔接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