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及策略

2018-05-30 01:38马永秀
天津教育·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例子事例生活化

马永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可见,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新课标的应有之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一些教师观念、方法上的偏差,使得数学课堂出现了伪生活化的倾向。笔者通过对该情况的调查,浅析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策略。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当摒弃书山题海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方式,通过让数学生活化,使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小学数学课堂“伪生活化”的现状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并未重视数学生活化的运用,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问题在经验较丰富、年纪较大的教师身上容易出现;而年轻的教师虽然认可、践行了数学生活化,却因为方式或观念的偏差,出现了“伪生活化”的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引入事例过于频繁,喧宾夺主

众所周知,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引入生活化的例子只是引子,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和数学之间的距離,课堂的重点还是应当落实到数学思维和理论的学习中。但是,在一些年轻教师的课堂上,为了体现对生活化观念的运用,教师过分频繁地引入事例,使得课堂变成了生活化例子的罗列。

比如,在讲授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摆放着各种生活化的用品,目的是引发学生在买卖的过程中进行商品价格的计算,从而了解加减法的运算。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教师没有注意到,学习加减法运算的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本身对外界事物就相当好奇,而且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

引入的事例超出了学生的认知,失去了意义

如果教师引入的事例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甚至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这不仅对数学教学毫无意义,甚至还会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使他们理解时产生障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有的教师选用了这样的生活化例子:豆腐店里有20袋黄豆,一袋是60千克,其中每1000克的黄豆可以做出4000克的豆腐,问:豆腐店里的黄豆一共能产出多少豆腐?这个例子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实际上与孩子的生活相差甚远,对于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豆腐是由黄豆磨出来的,当教师抛出这样的例子时,很多孩子都纠结在一些无关的问题上:黄豆只有1000克,为什么能做出4000克的豆腐?豆腐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当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回答,似乎在扼杀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果回答,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教学效率。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

转变传统观念,重视数学生活化

提倡小学数学生活化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当切切实实地入脑入心,观念要先行,行动要先试。在今天这个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很多教师把目光投在分数之上,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和“题海战术”进行教学。其实,小学数学生活化并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与数学无关的问题,也不是所谓的“花拳绣腿”,它和提升孩子的数学成绩不相背。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因为数学生活化而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理论问题时,自然会对数学这门课产生信心和兴趣,从而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选择合理素材,让数学情境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情境是促进数学生活化的前提,在创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注意到两个要点:一是所选用的生活化例子必须贴近生活,站在学生的视角上来选择。

例如,对于南方的孩子,教师就尽量避免选择下雪、滑雪之类的例子;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就尽量避免选择农事生产之类的事例;二是所选用的生活化例子必须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同时又不会喧宾夺主,影响之后的理论学习,这就对教师的素材选择与情境创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升华数学课堂,让数学理论生活化

如果选择合理的素材、创设情境只是为了很好地导入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升华数学课堂,将生活化的事例过渡到数学的抽象理论便是决定一节数学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这一步操作不当,这一节数学课就会沦为活动课,忽略了数学课的本质。所以,将学生引入生活化情境后,教师应当抓紧时间,趁热打铁,让学生从生活化的事例过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使数学课堂得以升华。

猜你喜欢
例子事例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