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路径探究

2018-05-30 23:07:33陈梦云
关键词:融入路径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陈梦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风建设,而“孝”作为家风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其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更应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挖掘孝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展现传统孝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并通过课堂、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关键词: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家风家教;融入路径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体现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孝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尔雅》中“善父母为孝”;许慎在《说文解字》:“善事父母者。从老者,从子,子承老也”,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有为子承老的意思;《孝经》中记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各位学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孝文化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敬亲。《论语》中“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孝敬父母必须要有真诚之心,若是只重物质而忽略精神,这并不是孝,孝敬父母更重要的是要“敬”父母,使父母在人格上得到尊重,在精神得到慰藉。

2.侍疾。“親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则孝》),描述了汉文帝刘恒对母亲尽孝的事情。父母年老,容易得病,这时需要子女在身边照顾。因此,“侍疾”作为中国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当父母年迈体衰时,要时刻侍奉在父母左右,给予其物质和精神关怀。

3.立身行道。《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即人在世上必须遵循仁义道德,有所成就,从而使父母因子女的成就而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个人只做到在生活中孝敬父母是不够的,他应造福于大众,使父母祖辈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光宗耀相这才是大孝。

4.善终。中华人民对祭祀祖先有着极其强烈的观念,祭祀祖先程序之隆重和繁琐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论语》中记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就是说当父母去世时,必须按照礼仪规范来安葬和祭祀。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国孝道就把葬和祭作为其重要内容。

(二)当代孝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及其价值体现

在中国传统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孝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孝道作为道德至高点覆盖了一个人从家庭到社会各个领域的道德行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而家风建设的根本就在于尽孝道。尽孝道,既是家风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纵观历史古今,一些旺盛家族是否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绝,其主要因素就是家风家教中的孝道问题。比如,世人熟知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等均涉及孝道思想,并启发后人。孝道思想既是一个家族的首创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治家成功之道,又是为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树立的行为准则。古语中“忠臣必出于孝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深入挖掘孝文化的深层内涵,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生命意识。“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一个人只有珍惜自己的生命,意识到自身对父母所具有的责任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但是在现代社会,大学生自杀等事件时有发生。或许是他们解决不了生活中的压力而选择了死亡,但留下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哀,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生命并不只属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身对父母所应负的责任。在人们讨论大学生自杀事件时,大多人都会指责自杀者,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自杀者无错,原因在于法律规定每个人享有生命权。但每个人享有生命权是指每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容他入侵犯。而孝是每个人对自己出生的尊重与认同。首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父母赐予的,如果每个人能够将自己的生命看作与父母的生命是融合的、一体的,那么会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其次,珍爱生命是孝敬父母的前提,只有生命的存在,才能完成赡养父母的职责,生命是延续生命的重要载体。最后,当我们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会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会更加的珍爱生命。

2.感恩意识。“羊有跪哺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文化内涵中的奉亲、敬亲、尊亲,以及众所周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就是一种感恩的思想。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身为父母才能感受到,因此我们必须怀有感恩意识。但是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时常在网上能够浏览到孩子逼迫父母给自己买奢侈品的新闻。中国的家长,是最乐于奉献自己的一批人,这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他们几乎对子女有求必应,会尽力满足子女的心愿。但是有些人只愿意自己过的声色犬马,却忽视了父母被生活压弯的腰,父母尚在苟且,我们怎敢炫耀诗和远方。

3.爱国意识。孝,在家表现为一家和睦,尊老爱幼;在国,表现为报效国家,国家最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从小就熟知这句话,而中华文化素来推崇家国同构的理念,把“小家”和“大家”这两者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出厚重的家国情怀。在现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孝道文化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忽视,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社会上偶尔会出现一些辱骂国家的言论,其缺乏的就是爱国意识。我们应当秉持“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现代孝道理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家国”文化深入人心,深入挖掘传统孝文化中的爱国意识。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展现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先人在历史生活实践中摸索出了孝文化,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把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个人、社会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修身养性,完善个人人格

现代社会并不像传统社会那样有着庞大的家族体系,三口之家已经成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模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提家风家训中的孝道思想,更应该看到家风对于人的人格养成,培养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积极意义。在学生群体中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弘扬孝文化中的忠孝、仁爱、诚信等,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孝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孝道能内化为学生价值判断的行为准则,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人格不断完善,推动个人不断成长成才,传承几千年来深化在文化基因中的家风家训、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二)革新理念,丰富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孝经·开宗明义》中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意思就是孝是一切社会道德的根本,所有的教育都是由孝派生出来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围绕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方面,把孝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与大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这是大学生自主接受的过程,而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另一方面,将孝文化中的生命意识、爱国意识等精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路径。

(三)凝聚社会,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知恩圖报,父母对子女的爱及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有利于人们关怀社会其他成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最清楚地概述。人们很难相信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关心他们,热爱祖国。人们常说现代社会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相处不再像传统社会邻里守望的情况。习近平指出“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合理借鉴传统优秀文化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既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载体。人们对家庭的爱、对祖国的爱,必然能够转化为为服务社会的实践行动,从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塑造文化,延续中华优秀文化蓬勃发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历朝历代中不断丰富发展,但在不同朝代,其文化都有变化,而孝道文化却在统治思想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统领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孝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成为绣满文化基因密码的丝带,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得到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而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把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延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蓬勃发展。

三、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时发展的,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对社会风气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素养都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进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蕴含了支撑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要想真正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必须融入到社会与人们的生活实践当中,与人们的实践相契合,增强人们对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大学生作为群众眼中的天之骄子,其身上肩负着更多的公众期望和社会责任。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功能,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把孝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

课堂教学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普遍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直接来源地,课堂教学的内容影响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接受知识范围的大小。把孝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把孝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蓬勃发展,更能够促进大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孝文化的熏陶。

1.把孝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现在,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孝文化教育大多都是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得来的,其没有得到系统的、完整的的孝文化教育,把孝文化进人课堂,能够使大学生得到系统而完备的孝文化教育。高校虽然没有专门的教材来系统阐述孝文化,但可以把其内容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孝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另外,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可以开设与孝文化相关的选修课。

2.把孝文化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奖学金制度日益完善,大学生追求高分数,如果把孝道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设立关于孝道的奖学金制度,有利于更进一步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

(二)把孝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也是多样化的。如果把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局限于书本、课堂,那么这种教育太过死板,其效果也不显著。只有把知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才能有效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但是,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却呈现出一种“曲高和寡”的现象。央视《走基层》栏目播出后,有大学生表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道理太多,空洞又抽象,离青年人生活太远”。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注重教育话语的大众化,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差异性,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方式把孝文化知识传授给大学生。而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获得知识,接受文化熏陶的潜在方式,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寻找话题,用带有生活气息的话语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目的。首先,高校可以有目的的将孝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所举办的讲座和文体活动之中,将孝文化与其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善于运用身边典型事例,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大学生。现如今,政府部门会评选出孝子孝女等人物,高校也可以对类似的活动进行创新学习,在学校的师生中选出孝子孝女,尤其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让学生以身边的师生为榜样,为孝文化的弘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可以借助于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经历了各种变化,但其核心内涵并没有改变,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春节走亲访友、清明扫墓、端午爱国、重阳尊老等,都是告诫我们要怀有感恩的心对待长辈,小到家人,大到国家。在高校中,可以集学生之广益,对节日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生命活力。最后,让孝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学校的橱窗等设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高校应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校园文化的建设则是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载体,把传统孝道故事、新时代孝子事迹、孝道名句以宣传画的形式在橱窗、教室和宿舍走廊中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孝文化的滋养。

(三)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不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做好孩子前进方向上的引路石。家庭美德关乎到孩子的道德水平,家庭美德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尊老,中国自古以来提倡“老有所终”。首先,父母必须注重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社会才能稳定。作为父母,要注重家庭,给子女健康的家庭环境,健康的家庭环境更容易培养出“四有青年”。其次,父母必须注重家教,做到言传身教,家教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父母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大学生塑造一个道德榜样,使大学生能够担负起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最后,父母要注重家风建设。家风是一种精神力量,不仅能够约束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能够促进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不断发展。

(四)把握微时代,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平台以其方便、快捷、有效的沟通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学生往往是手机不离手,时刻刷微博、微信等一些网络媒体。相比较于传统的纸质教材,大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来获得信息。因此,可以把孝文化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性宣传孝文化。

1.高校可以开设专门的网络孝文化专栏,介绍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或者向大学生征集关于孝道的经典事例,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可以创办网络孝文化节,向学生征集素材,让学生真正參与其中,发挥其主体性。

2.利用网络,开展一些孝文化知识竞赛或者孝文化论坛,让大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孝文化。通过学校的一些网络公众号,定期推送关于孝文化的推文,让大学生能够时刻感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林春玲,吴立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孝文化教育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5).

[3]林伯海,熊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现状观察与转换理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4]王仅.对当代孝文化缺失的一点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5]肖波.孝教育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与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6]孙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实践应用研究[J].文化学刊,2016.

[7]高琛.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孝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初中体育教学融入拓展训练的路径
教育(2016年43期)2016-12-15 22:25:09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