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职业教育联盟运行机制建设研究

2018-05-30 12:37蒋洋洋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成员人才

蒋洋洋,李 明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激发职业教育活力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职业院校”,安徽省相应要求 “到2020年,90%以上的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研究表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与政府政策引导,集团运行状态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之间有紧密联系。铜陵职业教育联盟成立于2015年底,首批吸纳成员29家,实现对铜陵市骨干职业院校和各产业支柱企业的全覆盖。但联盟运行机制不健全、实质性工作不多、框架内合作偏少,严重影响联盟自身建设与服务能力发挥,做好运行机制的顶层设计成为联盟当务之急。

一、铜陵职业教育联盟特点分析

作为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铜陵职业教育联盟呈现成员类型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服务面向区域化、空间距离接近化、人才供求集聚化等特点。

成员类型方面,联盟拥有高职院校2所(分别为政府和国企举办)、中职学校2所(分别为政府和民间举办)、技工学校3所(公办2所、民办1所)、企业22家(其中国企5家、私企17家,制造化工类4家、电子信息类7家、医疗卫生类3家、物流财贸类2家、旅游酒店类2家、文化艺术类2家、建筑工程类2家)。此外,还有一些虽非成员却对联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组织,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联盟成员的组织属性各不相同,合作形式固然可以多元,但政策与制度衔接必须保障。

利益诉求方面,联盟成员在长期或总体利益上保持一致,均为培养并拥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同类组织之间存在竞争,不同类型组织短期和具体诉求相距甚远,甚至某种程度上存在“冲突”,例如院校之间存在招生、师资、实习就业的竞争,企业之间存在人才、市场、技术的竞争,院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存在利益交集。需要拥有强有力的议事协调机构,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服务面向方面,与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显著不同的是,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以区域产业为服务对象,区域产业结构与转型方向决定了联盟专业设置与调整方向,联盟需要根据成员所属产业类别细分 “产业-专业”链,为避免重复建设,还应探索资源整合共享的实现形式。

空间距离方面,铜陵市地域较小,联盟成员单位空间距离接近,多年来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为“前店后校、现代学徒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深度校企合作形式创造了优厚条件。

人才供求方面,基于空间的接近,容易形成高素质技能人才集聚,为构建层次完善和终身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信息畅通的人才供求平台提供了天然便利。

二、联盟的动力运行机制

根据特征分析可知,联盟仅依托院校或者企业难以完成巨量的沟通协调工作,也难以解决深层次合作中遇到的机制体制和投入保障等障碍,应该建立一个由地方政府牵头的领导核心作为联盟的动力源泉。例如安徽省《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事业单位、国企、私企多种组织类型,组织性质不同、管理主体各异、管理条块割裂,联盟无力内部推动,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

因此,铜陵职业教育联盟必须建立三个层面的动力保障机制。宏观层面,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产业、教育、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联盟主要成员负责人组成的联盟建设指导机构,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重大工作。中观层面,成立联盟成员负责人为成员的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决策机构,研究、解决、协调联盟对内对外的重要工作,设立承担联盟日常工作的工作机构。微观层面,建立专业对接产业的专门机构和二级合作平台,在各自领域内开展实质性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层面必须避免相应问题。宏观层面,要避免联盟建设指导机构不作为或干涉过多的问题,不作为则难以为联盟发展解决深层次机制体制问题,干涉过多则违背了“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的原则,容易挫伤联盟成员积极性,降低联盟发展活力。中观层面,要避免联盟决策机构的松散化,虽然联盟章程明确规定“在平等、互利、协商的基础上自愿加入形成的……联盟成员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人事关系和员工身份不变。”但拥有一个较为紧密、稳固的议事决策机构是联盟发展的前提,其中最重要的是具备独立的合法身份以及独立的执行机构。铜陵职业教育联盟目前还不是独立的法人组织,联盟成员之间仅靠“校际与校企合作协议书”达成合作关系,联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缺少约束;联盟对外开展工作必须依靠成员个体身份而非联盟整体身份。因此应按照联盟组建原则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以独立法人身份开展工作。同时应设立专门执行机构(如秘书处),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微观层面,专门机构和二级合作平台的建立必须紧密结合联盟组建目标和工作任务,例如按照专业分类设置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职能分类设立技术开发中心、技能培训鉴定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

三、联盟的人才培养机制

联盟最主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工业城市,2015年铜陵市拥有技能人才128524人,占全市人口17.3%。其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109917人,初级工39996人、中级工46533人、高级工20024人、技师3213人、高级技师151人,呈现“总量不多、层次不高、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难题。主要是因为资源型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需求不高;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前景不可预期,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不足。而区域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受益的规模性和长期性、投资过程的风险性、投资主体的多元性等特点,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其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和实践模式,由不同组织承担培养任务和培养成本,并存在很多跨组织的混合领域,构成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身成长路径。政府、院校、企业其中任何一方无法独自承担,孤立开展人才培养又会导致内容脱节、资源失衡、受益不均等问题。

如图所示,可以依托联盟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培养。层次结构上,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为核心、电大成人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重要补充,实现中高职高度衔接、专本科试行贯通;办学主体上,坚持公办、企办、民办共同发挥主体作用,设立准入制度,支持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行业企业以资本、知识、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参与职业教育并享受同等权利,增强院校发展潜力;在政策范围内积极尝试学徒制、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远程教育等灵活学习方式,加快各类技师培养。服务面向上,整合联盟内部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资源,鼓励企业将职工培训工作交由院校进行,利用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培训模式,面向企业、单位、社区、农村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培训与鉴定、就业创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构建完整的“中职+高职+对口本科+成教”为纬、“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创业培训”为经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

图: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金字塔

四、联盟的校企合作机制

根据联盟章程确立的工作任务,联盟应在专业对接产业、协同创新育人、资源共建共享三个方面构建合作机制。

专业对接产业方面。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思路,结合联盟企业与院校实际,围绕智能制造、新型材料、医药卫生、电子信息、物流商贸、文化产业六大专业群,成立对应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每个专业群确立1-2个核心专业,带动若干相近专业,形成对联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基本覆盖。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例,围绕“工业机器人技术”核心专业,分别开设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充分发挥核心专业的辐射示范作用,统筹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配备、模块化课程体系整合、分层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

协同创新育人方面。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思路,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生产运行规律、就业潜力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式”等联合招生、合作育人、定向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适应企业生产运行规律、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企业在职人员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建立各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整合联盟顶岗实习就业资源,建立联合实习就业工作机制,确保为联盟内部输送足够数量的优质毕业生。

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探索资产融合、人员互聘、平台共建,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双向互聘、优势互补”机制,设立“双师型”师资培养基地,加强在职人员交叉任职,最大化发挥联盟人才资源作用;重点建设若干生产性共享实训基地和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开发前店后校、前校后厂等深度合作形式,搭建联盟招生就业信息、技术交流、业务合作共享平台;共建股份制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产品开发中心等混合所有制二级组织,进行相关的研发、经营和服务活动,强化联盟“利益纽带”。形成生源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成果转化链、就业创业链。

五、联盟的投入保障机制

联盟发展需要持续充足的经费保障,联盟章程规定联盟经费来源包括成员单位的赞助、社会捐赠、政府项目拨款、活动或服务的收益等。在联盟初始期,上述来源不足以支持联盟正常开展活动,必须建立多渠道的稳定投入机制。而且相比缴纳会费等方式,应充分发挥政府在生均拨款、税收政策、专项资助等方面激励导向作用。如从生均拨款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联盟日常运行,对联盟申报项目和取得成果给予资助和奖励;对企业进行税收激励,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带来的风险增长、成本上升等问题;对联盟共建教育教学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活动给予经费补贴;扩大院校资产、人事等自主权,支持建立混合所有制联合办学组织等。待联盟发展壮大后,逐步向经营性收入、社会捐赠等方式过渡。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基于铜陵职业教育联盟的实际情况,从动力运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投入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了联盟运行机制,但要推动联盟健康持续发展,真正起到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实现职业教育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作用,需要正确处理政府、联盟、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政府层面要在政策引导、统筹协调、规范评价上发挥作用;联盟层面要在准确定位、完善机制、强化合作上发挥作用;成员层面上,职业院校应当主动作为,承担联盟建设的主要责任,企业应树立长远眼光,克服搭便车的错误思想,更加积极参与联盟建设。

[1]沈建根.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研究报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沈建根.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特征、制约因素与发展策略[J].职教论语,2012(16):64-67

[3]高卫东.完善职教集团运行管理体制与机制的若干建议[J].百家论苑,2012(30):17-19

[4]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技能型成员人才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人才云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