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日医院保健医疗部主任医师 郑知刚 插图/刘 帅
日前接诊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他说:“以前身体不错,锻炼活动没大问题。4个月前因感冒后走路时气短,做了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并不严重。看到这个结果,我很高兴。可上个月突然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差一点要了我的命。之前的检查结果不是没什么大事吗?”他拿出了CTA检查报告,上面写道:三支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前降支近段狭窄 50%,右冠和回旋支多处狭窄 50%。再看CT片子,狭窄确实不严重;但在前降支的狭窄处有个较大的低密度的软斑块。他又拿出上个月的出院证明,在诊断栏中写道: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前降支近段闭塞,右冠和回旋支多处有轻度狭窄。其他诊断有:超重、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慢性支气管炎。我询问后得知,该患者每日吸烟约20支,已30多年;每日饮酒3~4两,也有30多年;高血压、高脂血症20年,糖尿病15年;偶尔服用降压、降糖药物。
除年龄因素外,患者还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多个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且未认真治疗。依照诊疗指南,糖尿病患者兼有上述危险因素时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风险特别高。所以,这位患者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发生、发作的。4个月前检查冠状动脉狭窄不严重,可以不引起心肌缺血。当时走路气短,可能和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急性呼吸道感染有关。他点头表示认可:“当时有低烧、黄痰多,后来就没事了。”我告诉他:“关键是不可因为狭窄不严重,就不控制您的致病危险因素,而高枕无忧,任其发展。”他说道:“因为检查没有发现大问题,所以依旧没有管它。”
要知道,引起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的斑块不一定就是小斑块。因为,长在动脉内膜中的斑块既可凸向管腔内,也可在血流的推挤下向血管壁内或血管外膜的方向生长,富含脂质的软斑块更易发生后一种情况。因此,有的斑块虽然很大,却由于以向管腔外的方向增长为主,因而对管腔侵占少,所以造影检查显示为轻度狭窄。此种情况称为血管的“正性重构”。该患者前降支斑块的特点是:体积较大,但血管腔狭窄并不严重,说明斑块更多凸向血管壁内;斑块内的低密度灶较大,提示其中的脂肪核心大,因此可考虑这是个不稳定的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两种,即稳定和不稳定的斑块。
稳定斑块的特点是存在的时间较长,可达数十年。在此漫长的过程中,斑块可缓慢长大,也可长长停停,或许还有斑块减小、退缩的时候。稳定性斑块的发展结果大多是到老年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如在从事一定强度的体力活动时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部分患者也可能始终无临床症状,即未发病。
不稳定斑块的突出特点是易破裂,而斑块一旦破裂,立马就会在破溃处形成血栓(血凝块),骤然形成的血栓可致血管显著狭窄或完全闭塞,因而引起严重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冠心病发作大多是由不稳定斑块引起的。这位患者可能也是如此:前降支近端的不稳定斑块突然破裂并引发血栓形成、血管闭塞而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斑块为何易破?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是中间有个性状如粥的脂肪核心,外包一层由胶原纤维等构成的纤维被膜,或称纤维帽。不稳定斑块的特点是:粥样的脂肪核心大,核心外围的纤维帽薄,恰好像是一个薄皮大馅的饺子,因此不稳定斑块易破裂,在CT片上显示为低密度的软斑块。稳定性斑块的特点是脂肪核心小、纤维帽厚实,故不易破裂,在CT片上显示为密度较高的斑块。
那么,不稳定斑块是如何形成的?这位患者所具有的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足以打造出此种“薄皮大馅”的不稳定斑块。其详细经过很复杂,简而言之,这些危险因素联合发力,通过机械的、化学的、生物学的复杂机制,引发血管内膜的炎症、通透性加大,因而难以拦挡血液中的胆固醇向血管内膜中渗入。危险因素越多且水平越高,内膜的炎症就越严重,胆固醇就越容易渗入到血管内膜。若同时还有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就会有更多的胆固醇轻易地进入血管内膜,则形成大的脂肪核心。此外,在危险因素引起的炎症状态下,尤其是炎症显著时,大量的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在血管内膜聚集。而由淋巴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抑制纤维帽的生长,由巨噬细胞所分泌的多种酶类物质可分解、“消化”已经形成的纤维帽,因此炎症越严重,纤维帽就越薄。如此这般,“薄皮大馅”、不稳定、易破裂的软斑块就逐渐成形了。一旦有“风吹草动”,如血压波动、精神紧张、烟酒刺激、高血糖、感染等,斑块就可能突然破裂。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等,是久已证明的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特别是糖尿病尤为重要。兼有的危险因素越多,危险因素的水平越高(即血压、血脂、血糖更高,吸烟更多,体重更重等),以后发生冠心病事件的风险就越大。因此,综合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状况,是推测其发病风险高低、预后如何的重要方法;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更要注重评估,且优于其他评估方法。一旦被评估为高危、特高危者,必须加强控制诸项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风险,否则发病是高概率的事,只是来得早与迟。
本例患者集五项危险因素于一身,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情势非常严峻,却又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因此他是一位极易发生心血管病的特高危者,即使无症状,即使血管检查狭窄较轻,也依然是特高危者。检查之后不久发生了心肌梗死,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看法。
在此也对冠心病患者强调:患过心肌梗死的人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仍很高,仍是极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特高危者。而全面、严格地管控危险因素是避免再次发病、改善预后的关键。也就是说,冠状动脉中的斑块如何发展?能否稳定?是否再“惹是生非”?是否再长新斑块?严格控制那些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早控制早获益,坚持下去长久获益。
对于本例患者,我建议他节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做到降压、降脂、降糖达标,即血压<130/80mmHg、糖化血红蛋白<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戒烟限酒,即白酒每天少于2两;遵医嘱服药,尤其是他汀类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定期复查评估。否则,再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罹患肾病等在所难免。
我边说边将上述建议给他写在病历记录本上,并告诫他:“这可当作一份备忘录,虽然做起来不容易,但一定要坚持。”他认真地说:“为了健康长寿,值得做,必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