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潜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8-05-30 12:30孙忠利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潜水运动体育

袁 峰, 孙忠利

(岭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休闲潜水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一项体育休闲运动,游客通过携带潜水的设备观赏水下景色的娱乐活动。休闲潜水的形式同样较为多样,如浮潜、水下观赏生物、探索水下景观、水下摄影、水下婚礼等。通过休闲潜水,人们可以锻炼身体、放松心身、陶冶情操、了解和学习海洋知识,对身心健康有极好的作用。

岭南师范学院自2013年开始设立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潜水方向),并与当年面向全社会公开招生,它也成为了国内首批招聘该类专业的院校。对潜水人才培养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加之体育科学学院以协同创新为驱动,推动改革进程。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培养潜水专业人才的资源非常欠缺,其主要表现在:休闲潜水是一门新型的专业,没有对应的教学材料、更谈不上教学体以及培养的具体方案和考核指标;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的解决,同时通过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新方法、思路,建立起休闲潜水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发展。

1 国家和地区休闲潜水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生活性服务产品需求转型升级时代和相关政策导向的密集出台,人们对体育服务产品的转型升级需求更为强烈。尤其在海南、广东和东南亚等地,随着海洋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不仅越来越多的国内、国际游客形成了以休闲潜水为典型的较稳定的海洋体育消费,相关潜水经济活动也正日益普及和深入。然而,与需求和消费的急速增长相比,国内潜水科学研究以及国内潜水专业人才却极度匮乏。仅以人才培养为例,根据潜水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测算,仅三亚和东南亚专业潜水教练缺口,最近十五年内,至少逾万。按照世界范围发达国家休闲潜水人口占总人口数约5.5%来估算,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数量约2亿,中国休闲潜水市场在未来十年将会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态势,以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前提,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内,中国休闲潜水将突破1000万消费者。可见,对于潜水专业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2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受传统育人惯性影响,全国及广东开办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日益增多,但规模膨胀背后,是质量的难尽人意和供需严重脱节。在建设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作为以社会服务提供为根本的专业,却未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专业培养同职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打破传统的观念束缚,加快升级改革的步伐;突破以往的人才培养局限,顺应和契合专业本身“知识、技能、职业”的多元要求,要将理论和实践、技能和职业相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学习能力。

潜水专业人才的培养,乃是专业性高、保障性高、投入高、消耗高的“四高”产物。但是由于目前高校中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链等问题的限制,导致该专业的设立可望而不可及。如能在现实中,围绕潜水科研创新以及与此相关的专业潜水人才培养,立足“产、学、研、培”等多个层次,选择硬件资源充裕、人力资本优良、合作愿望强烈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以实现协同培育专业潜水人才的目的,前景也是当然可期的。

2.1 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创新

鉴于培养休闲潜水专业人才的特性,岭南师范学院遵从潜水本科人才培养在资金投入、资源消耗、专业师资和实践教学上要求均较高的特征,通过协同体制机制创新,整合优质资源,与体育部门、行业组织及科研单位的深度合作、有效的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及必要的科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将人才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会同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将其相关实践教学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整合,满足了育人所需,提升了其资产使用效率,促进了潜水运动的普及;一方面通过优势互补、团队协作创新的方式,解决协同育人办学的师资归属、教学质量监控等问题,实现了师资团队组织管理模式创新。

2.2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就是目标的确定。因此,在制定休闲潜水运动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中,遵循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符合教育部提出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要求;其次是满足社会市场职业相关的要求和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三是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学科发展的趋势,体现出学校的体育专业综合实力的要求。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生命线,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的“三高一化”。第一,生源质量高;第二,办学水准高;第三,办学层次高;第四,实习、就业国际化。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表现在这几方面:(1)具有良好的休闲体育,特别是潜水领域所需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人文素养、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2)掌握休闲体育,特别是潜水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潜水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非常了解,熟悉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学科基础、前沿和特色;(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掌握从事潜水以及水上运动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具备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能够充分的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主动的思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4)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胜任管理岗位,充分带动团队的协作;具有较好的英语能力,能阅读潜水领域英文材料,能较流利地用英文进行专业沟通;熟练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主动学习的能力强,掌握文献查询的方法和途径。

2.3 课程体系构建

2.3.1 主干课程与核心课程

休闲潜水专业的理论课程主要有:潜水专业知识、休闲基础知识以及体育学,此外,学生还需要接受系统的潜水技能理论学习、相关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知识的培训,后者主要体现在休闲潜水的技术开发、市场发掘、项目管理等方面。结合上述的目标和学习纲领,设计出的学习主干课程包括:体育学、休闲学、管理学;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休闲体育概论、体育旅游概论、体育俱乐部经营与管理、体育心理学、潜水员理论与实践、潜水运动医学、海洋生物学概论。

2.3.2课程结构

依据国家教育部培养体育人才的相关指导方案和潜水运动的特殊性,因此课程的结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在软硬件投入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评估。鉴于此,构建了对应的人才培养课程结构,其主要分为三个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及通用知识教育课程体系。

2.3.2.1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类、工具类和其他类三类,共12门课程。学时数为672,占总学时的23.40%。另一部分为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类、人文学科类、艺术审美类、工具及其他拓展类、创新创业类。学生需要修满5个课程,获得10个学分。学时数为160,占总学时的5.57%。

2.3.2.2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为了两大课程,一是必修,一是选修。必修课:体育学概论、社会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基础体适能体育心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指导、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训练学、游泳基础、潜水运动基础、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英语、体育统计与科研初步。专业限选课主项限选:潜水员理论与实践、潜水教练理论与实践;副项限选:游泳理论与实践。术科限选:(足球基础、篮球基础、排球基础3选1)、(乒乓球基础、羽毛球基础、网球基础3选1)、屏气潜水基础。学科限选:潜水活动组织与安全管理、海洋生物学概论、休闲服务业营销管理、水上运动概论、潜水运动医学、运动与健康促进、英语口语。专业任选课理论提升模块:休闲学概论、运动营养学、海洋环境与保护概论、海洋化学基础。术科拓展模块:瑜伽、沙滩排球、摩托艇、户外运动潜水专长模块:专长潜水、技术潜水概论、潜水体适能训练、潜水心理调适。

2.3.2.3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中,也可以分为选修和必修的课程,学生需要修满39.5个学分。必修课程包括:见习、实习或实践。后者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任选和限选课程。其中限修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系列讲座、潜水职业规划与创业训练、空压机及氧气使用管理、潜水俱乐部经营与管理、潜水模拟教学、休闲潜水器材保养与维护。任选课程包括:水下摄影、潜水多媒体制作技术、海浪救生、水下文化遗产鉴赏与发掘、体育商务公文写作、职场社交礼仪。

2.4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立足国际化潜水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育人实践为基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构完备的国内潜水教学、潜水培训实训、见习实习等实践基地和较充足的国外潜水实习基地。涵盖国内和国际的潜水与水上运动相关的学校及社会运动场馆、规范以上潜水与水上运动俱乐部等。

办学至今,已有13级、14级两届学生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实践教育学习(见表1)。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已同其中七家单位开展长期联合基地建设,并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逐步开拓法国、东南亚国家等国外实习场所。

表1 全国实习基地分布图

3 休闲潜水人才培养的实践保障机制

3.1 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不断完善

四年间,获潜水方面的国家体育总局课题1项、省级与校级潜水方面的科教研平台与项目20余项,课题经费达227.5万元。《潜水运动基础》已经完成;《水上运动概论》、《水下摄影》即将出版;《潜水运动理论与实践》书稿正在不断完善中;《潜水医学》教材编制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潜水专业英语》和《休闲潜水俱乐部经营管理》作为后续编撰、出版的教材正在规划中。其中《潜水基础》课程于2015年获得了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的称号。

3.2 积极参与学术、实践活动

(1)2013 年底到2014 年初,在广州、深圳、湛江三地,由湛江潜水运动学校、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对休闲潜水的相关科学研究及潜水专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召开了一次正式会议和两次非正式会议。香港城市大学的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承办了两届 “国际潜水教育与应用研讨会”(IDEAS),在潜水教育与应用方面产生了重要国际影响。平台在第二届和第三届分别邀请5位教师和18名学生参会。这一会议将是未来例行参加的学术会议。

(2)在2014年、2017年先后两次组织力量,派遣了专业团队和教师参加上海国际水下运动博览会,同时参加了相关国际合作及多主题、小型化的学术会议,密切了同中国潜水运动协会和相关潜水企业的联系。

3.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素养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并为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条件,建立对应的学习机制,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通过协同育人平台,有多达5名中级以上职称教师获得CMAS、PADI、SSI、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以及美国心脏协会相关国际潜水组织职业资质,以下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成果(见表2)。

表2 双师型教师培育成果一览

3.4 重视潜水装备与设施的建设

由于潜水运动对装备有着特殊的要求,学院投入达170多万元,包括40套水肺装备和潜水研培室的建设,确保了潜水教学活动正常的开展。同时为了传播了潜水运动文化和推广了潜水运动,学院还建成了国内第一家潜水展览馆,投入近32万元。接待包括台湾夏令营、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孔子课堂学生夏令营活动团体及国内大中小学生参观。

3.5 建立动态培养机制

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应该深入市场调研,理解市场的动态,进而建立起实时动态的培养方案。利用各种调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的职业素养、学习的成效、满意度、课程的安排等进行评估,同时广泛收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这些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潜水方向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前后召开了十多次研讨会,广邀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北京、深圳、三亚等城市和地区涵盖世界潜水联合会、亚洲潜水联合会、国家体育总局湛江潜水运动学校的专家,以及国内潜水的相关组织、体育专业院校等,经专家把脉与集体会诊,建构了以休闲潜水为主、兼顾其他潜水类型,指导经营并重的特色课程。

3.6 重视实践,创造条件突出能力培养

学校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开展实践的条件,强化学生实践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联合外部单位,将学生送出去培养,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一是结合潜水人才应然掌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见习,对休闲潜水知识学习与技能习得,对潜水俱乐部运营和市场开发进行系统学习,建立和激发起学生对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求知欲。二是安排学生到实践类场所进行核心课程学习,通过与一线教练员与潜水游客的接触,全面了解和掌握潜水领域实用性、前沿性课程内容和学习、训练方法,接受相应专业教育。三是结合实践基地项目,在潜水学校优质师资的指导下,考取CMAS、PADI 等潜水国际组织认证的潜水教练资质证书,并参与具体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亲身体验项目实际操作过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职业意识、职场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4 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休闲潜水方向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倡导创新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实际,专业发展的角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协同育人为平台,构建和创新教学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是对传统办学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有益探索。当然,由于休闲潜水运动是一项具有探险性的特殊运动,对教学设施,场地的高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教学科研还很薄弱,在今后人才培养中还将面临许多问题,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当中才能为我国休闲潜水运动培养更多更好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黄汉升,陈作松,王家宏.我国体育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与解读[J].体育科学,2016 , 36 (8) :3-33

[3]彭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4-117

[4]刘青.以创新求是精神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 42 (4) :1-6

[5]马军.源于创客教育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实践场——以体育技能工作室为例[J].体育学刊,2017(2):96-101

[6]王晓云,阮云龙. 基于能力本位视角的休闲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 , 40 (10) :84-89

[7]李慧华.中国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0 (7) :63-67

猜你喜欢
潜水运动体育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不正经运动范
快乐潜水
潜水去
我们的“体育梦”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