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锋
【摘要】本文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现状,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三问一答”的教学策略。“三问一答”是从教师操作视角出发而开展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深度挖掘教材、做好学情调查、关注课堂反馈、延续思维训练,所提问题要有针对性、包容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三问一答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150-02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载体,教师问、学生答是常态化的教学设计。但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多来自教辅材料,缺少新意;问题操作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问题观照性较差,覆盖面小;问题忽视课堂反馈,缺少反思性……以上原因导致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之中。
“三问一答”是一种全新的问题设计策略。所谓“三问一答”,就是教师针对一个视角给出“三问”,充分拓宽问题覆盖面,给学生更多启迪和提示,学生完成“一答”即可。教师之所以要“三问”,就是要提升问题的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多重冲击,深度触动学生的心理。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三问一答”策略呢?
一、深度挖掘教材,探寻“三问一答”支撑点
教师在设计问题前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这需要教师从教材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在实施“三问一答”教学策略时,向学生提出“三问”,需要有多个思考的支撑点,即围绕一个内容给出“三问”。
教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交友的智慧》一课主要讲交友的三个原则:善交益友、乐交诤友、远离损友。在针对“生活中交过哪些朋友”这个内容时,教师没有照搬教辅材料,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别人的好朋友吗?你有资格成为他人的好朋友吗?你认为自己在交朋友时有哪些优势?问题抛出后,学生陷入沉思。有学生回答道:“我在交友中比较真诚,真诚待人是我的优势,相信这一品质能让我交到很多朋友。”“我性格有些内向,不善言辞,但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教师抛出的三个问题从不同的视角设计,具体而言,第一个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第三个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清晰的路线。这三个问题具有递进性和指引性,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启动,给出的答案也比较准确和符合实际情况。
二、做好学情调查,对准“三问一答”启发点
教师提问的对象是学生,在提问前必须展开充分的学情调查。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水平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诉求,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体现出层次性,针对一个内容给出“三问”,观照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提高问题覆盖面。
在教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偶像与自我》一课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明星的图片,然后抛出设计好的问题:“你最喜欢的明星是谁?能够用几个词语概括他的特点吗?能简单地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吗?”学生对有关明星的问题特别感兴趣,回答问题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当学生说出自己喜欢某位明星的理由后,教师继续提出新问题:“追星本身没有错,但追星的行为要理性,你认为自己追星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你希望具备明星哪些素质呢?你追星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对教师抛出的新问题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热议。
从教师给出的两次问题中可发现之前的问题是学情调查问题。学生大多有追星情结,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教师用前面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随即给出后面的问题,让学生从追星效应的角度展开思考,从追星中获得成长启迪。教师的两次“三问”都有梯度性,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触动,教学效果显著。
三、关注课堂反馈,调整“三问一答”思考点
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只是呆板地“走教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如果教师给出“一问”,便引发激烈反馈,也就没有必要有“二问”“三问”设计了;如果教师给出“三问”还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就还需要继续给出提示,继续给出“四问”“五问”也是有必要的。多问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覆盖面,提问效果是衡量问题设计最重要的参照指数。
如在教授《与挫折同行》一课时,教师先介绍了孙中山遭遇挫折的故事,并提出几个问题,课堂气氛比较平静;当介绍周杰伦遭遇挫折时,很多学生开始感兴趣了,课堂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教师随即调整提问方向:你遇到过哪些不如意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的呢?学生议论纷纷:“我被其他学校的学生欺负了,当时我特别难过,并想了很多报复的方法,但后来想到,这样下去只能让矛盾扩大,给大家都带来不良影响。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有一次数学考砸了,当时我不仅担心父母责罚,还担心这样的情况会延续下去。后来,我感觉这样提心吊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还不如总结失败的原因,避免悲剧重演。”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对设问方向进行了调整,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获得不错的操作效果。從学生自我剖析情况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三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四、延续思维训练,体现“三问一答”拓展点
课堂问题的设计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这样的问题设计对教师要求更高。问题首先要体现延伸性,让学生从不同维度展开思考,促使学生思维自然升级;其次要体现渐进性,从低向高,符合学生学习思维的成长规律;再次要体现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提问,让学生实现学习认知的内化。
在教授《一念之差》一课时,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了几种常见的情形:好友邀请你去网吧打游戏,好朋友给你毒品“尝尝”,有陌生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有人向你递发“法轮功”宣传材料,好友被人欺负后要求你给他报仇……面对这些情形,你是接受还是拒绝?是直接拒绝并对其展开教育,还是坚定拒绝并举报呢?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很快就给出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是态度鲜明地拒绝并举报对方的违法行为。在说理由时,有学生特别提醒: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遭到对方的打击报复。教师对学生答案给出积极评价,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认知。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选择题,而且带有渐进性,学生的学习思维跟随教师的问题展开,并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究竟如何设计和操作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这应该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和探究。“三问一答”主要从问题设计上展开创新探索,增加了信息支撑点,给学生带来更多启发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提供更多观照性的提示,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启迪,促使学生获得更为完善的学习认知。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