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会 苗雨
【摘要】本文论述徐州市铜山区黄集实验小学基于文化传承的现状、生本教育的要求和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而提出“趣味水墨”校本课程的构建。学校依托徐州市教研课题“基于文化传承的小学趣味水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明确了“趣味水墨”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完善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键词】文化传承 趣味水墨 校本课程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80-02
一、课程的提出
“趣味水墨”是以传统水墨为表现手段,具有浓厚儿童特色,富有童真、童心、童趣,而又不失传统水墨韵味和水墨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更强调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性,是在传承传统水墨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我校构建“趣味水墨”课程,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1.基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推动了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也是小学生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在当今西方文化、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与侵蚀下,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远离了传统的文化精神,迷失了对优秀文化的选择与判断。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水墨是我国传统的绘画方法,源远流长,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水墨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感悟传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和艺术表现力,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2.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传统水墨文化积淀深厚,如果照搬给学生,小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无从谈起。我校提出“趣味水墨”正是基于学生本位的思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的趣味乐园。
3.基于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课程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载体,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着眼于“立德树人”这个教育根本任务,确立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以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为前提,以关注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为终极目标,培养学习创新、人文素养、责任担当、生活趣味等核心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会幸福生活的人。”在这样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我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项目,慢慢形成了“活动育人,课程育人”的办学特色。“趣味水墨”课程正是学校特色活动课程最突出的一个版块。
二、课程的目标定位
对教育的理解决定着课程的目标定位。我校认为,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技能,其更深层的意义应该是育人。基于此,“趣味水墨”课程就不能只是单纯的美术课程,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校将“趣味水墨”课程的目标定位为:秉持文化传承和文化育人的理念,遵循以生为本、循序渐进、综合开发的原则,规划和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构建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相统一,适应儿童个性发展与潜能开发的课程体系,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课程载体。
三、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1.整体规划课程,让水墨文化浸染校园
有效实施校本课程的前提是学校对课程开展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我校在开发“趣味水墨”校本课程之初,着力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实施纲要。以纲要来管理课程,可以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除此之外,学校还整体规划,着力营造学习氛围,打造“水墨校園”“水墨班级”,开展“水墨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也为学校营造水墨氛围,推广水墨文化提供了平台,我校先后利用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青荷水墨”“走进水墨”等栏目,定期推送“认识水墨”“水墨赏析”“水墨新星”等内容。
2.分版块和学段研发课程内容,将水墨文化融入课程
我校根据“趣味水墨”课程的目标定位,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和地方文化资源,将课程内容设计为“童真墨趣”“家乡墨舞”“先贤墨韵”三个版块。“童真墨趣”系列旨在让学生通过开展水墨游戏的方式感悟水墨文化,表现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生活等;“家乡墨舞”系列是通过对家乡风景名胜、乡土人情、特色物产等的再现,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先贤墨韵”系列是让学生对传统水墨名作进行赏析,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感悟这些名作,作出自己的解读,可以临摹或自由创作,进而达到传承和创新的目的。
针对小学各学段学生的心智、情感等特点的不同,“趣味水墨”课程内容分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分层次研发。低年级侧重水墨文化的渗透,中年级侧重对水墨文化的感悟和水墨表现等,高年级侧重对水墨作品的赏析和水墨创意等。
3.以学校社团为点,把水墨文化辐射至全校
文化的辐射和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一个“点”。我校从现实出发,成立了青荷水墨社团,决定依托社团展开“趣味水墨”课程教学活动。社团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秉持“人人参与、自主报名”的原则自由吸收成员,定期开展活动。学生在社团里,通过教师引领、同伴互助、主题分享等学习方式,在富有水墨文化的和谐氛围里发展了自我,愉悦了身心,同时也将水墨文化传递到了班级,传递给了其他同学,激发了全校师生学水墨、画水墨的热情。
4.开展特色课程活动,使水墨文化深入人心
活动育人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趣味水墨”课程的深入实施离不开特色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先后形成了“水墨大讲堂”“我与水墨”“水墨作品微展”“和画家一起画水墨”等特色品牌。
“水墨大讲堂”活动是由学校聘请知名画家或由学校教师举办的水墨专题讲座,讲座贴合学生需要,极富故事性。“水墨大讲堂”每学期举行一次,同步视频、文字、图片资料,会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平台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我与水墨”是围绕学生的水墨学习成果展开的展示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主题画展、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后会给每名参加的学生颁发“水墨之星”证书,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
“水墨作品微展”是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学生水墨作品展,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可以是个人展,也可以是集体展。这项活动既让学生在水墨学习中获得了认同感、成就感,也使水墨课程赢得了家长以及社会的认同。
“和画家一起画水墨”是学校每年“六一”儿童节的特色项目。学校会邀请市、区一些画家和孩子们一起画水墨画,并将画家们的水墨作品进行一周的展出。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近距离地观看画家画画,欣赏他们的作品,还可以向画家提问,和画家聊天。
四、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1.遵循多维与多元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我校“趣味水墨”课程评价遵循“多维”与“多元”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秉持激励性原则,重视过程,面向全体,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作品展示、活动参与、“水墨之星”的评选等。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参与课程研发情况、课程实施情况、日常档案积累情况、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等。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课程满意度调查、学生表现评估等。
学校根据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的评价情况,进行课程内容的完善与课程实施方式的调整。
2.善于“倾听”
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课程只有适合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价值。课程的评价应该善于倾听来自学生的真实声音。在“趣味水墨”校本课程的评价管理中,我校经常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声,并根据学生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我校围绕“趣味水墨”校本课程努力营造水墨文化氛围,推广传统水墨文化,提升学生素养。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还很漫长,学校会继续努力探索。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