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2018-05-29 10:18陈常莲
学周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图文结合教材改革读图能力

陈常莲

摘 要:在新一轮教材改革中数学教科书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在了我们的前,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拥有读图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活”用数学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教材改革;图文结合;读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2-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2.049

学校必须要培养低年级学生在图画中分析数学信息、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低年级学生数学课本里的图画各式各样,非常有趣味。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既能够让学生觉得好玩,又能够学到数学知识。低年级小学生看图、识图的能力决定了他们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对之后的数学课程学习鉴定了基础。学生能够完整有序地表达图画中所包含的意思和数学信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我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课本的学习内容为例子,探讨怎样才能够让低年级学生正确读懂数学主题图。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情感

大部分低年级学生都会读图,时间可以追溯到他们上幼儿园的时候,但是幼儿园阶段的读图只是为了读图,增强幼儿的兴趣,没有什么目的性,因此幼儿园阶段的读图与低年级阶段的读图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学生会有一定的读图经验。学生在刚进入一年级的时候,数学课本所呈现出的图画是完整的,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如一年级数学课本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数学概念中有一幅图画,图画中是一所美丽的校园,而且形象生动有趣,色彩丰富。其中,国旗、单杆和凳子是图画的内容,这些图画非常清楚直观,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图画生动、有趣这一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读图兴趣,训练他们的数数能力。在插画之外,教师还要对图画的趣味、思想性进行总结,让学生热爱数学。

二、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教师着重培养

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具备很多能力,观察能力是其中之一。低年级小学生在刚刚进入一年级时期,看图没有目的性,比较随意,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因为一年级学生智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教师表意必须简单、清晰,尽量让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进行分析,而且是站在数学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对图中所包含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消化,从而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数一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教导学生站在整体的角度上看这幅图画,让小学生能够完整、有顺序地表达整幅图画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提出建设性问题。

三、对学生数学语言描述进行示范培养

低年级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对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模仿性很强。在读图能力和回答问题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回答“模式”,也可以引领学生有顺序地读图,让学生能夠完整有序地表达图画意思。例如,在教学数字5的加法运算当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左边有三只小鸭,右边有两只小鸭,合并在一起共有几只小鸭?或者树林里有三只小鸭,突然又来了两只小鸭,一共几只小鸭?又如,在数字7的减法运算当中,左边有2只鸭梨,右边有一些鸭梨,一共有七只鸭梨,右边有几只鸭梨?在知道了总数和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的这类运算题中,小学生经常不知道最后结果要求什么,所以通常结题中看见括号就认为5+5=(10),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位置的意义所在。在加减法运算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现在有……加上……再加上……一共有……”或者“现在有……减掉……再减掉……最后还剩……”这样的句式,让学生对数学的语言描述敏感起来,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巩固,动手数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练就数学语言基本功。

四、正确指导学生读图方法

1.单一的图画:在低年级学生小学课本里,图画的数学信息有很多,非数学信息也有很多,就是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对读图产生兴趣。课本为学生创造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意境,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数学课本上册第二单元中“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以小猴要盖一间房子,请好朋友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牛抬木头,小猴搬砖头,苹果比梨少多少的数学问题,在小学生眼里,图画里的故事更加引人瞩目,所以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1)小猴家盖房子,有几个猴朋友来帮忙?(2)四只小猴一共搬了几个砖头?(3)小猴的数量和砖头的数量一样多吗?让小学生通过小猴和砖头在图画中一一对比,加深“同样多”的理解,并引导小学生说出“同样多”后,再进行问题设计:(1)有几只小牛来帮忙?(2)小牛抬了几根木头?(3)小牛和木头的数量哪个多?再让学生通过小牛和木头在图画中一一对比,明白“多、少”的含义,充分弄清“谁与谁比”的概念,这样来读图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2.图文结合的图画: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的识字量也不断增加,这时候的图画就会包含很多题目,他们往往只会看图,不看文字。例如,3个小朋友在打雪仗,从右边房子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说是“又来了4个小朋友”,大部分学生不看文字,从左往右数,数到两人(还有2个人被房子挡住),列式结果为3+2=5,背离了图文结合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让学生理解图片和文字之间的联系。

3.信息丰富的主题图: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多,图画信息蕴含的数学信息就会更加丰富,这就需要学生对图画仔细观察再整体分析。例如,图上有两个蜜蜂、三只蜻蜓、四只青蛙,请学生自行设置问题并解答。学生需要把各个数量之间的联系用逻辑关系理出来,然后进行作答。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判断、分析题目的能力,学生在知道图中有“两只蜜蜂和三只蜻蜓后”时提问:蜜蜂和蜻蜓一共多少只,或蜜蜂比蜻蜓少几只?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根据逻辑自己给自己提问。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打好他们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画图解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汝卓婷.探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读图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7).

[2] 王燕飞.例谈小学低年级段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60).

[3] 丁美霞.数学教学读图先行——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刊),2013(8).

猜你喜欢
图文结合教材改革读图能力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