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辉 郑 曦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挥对台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有关部委给予多方面的政策倾斜支持下,全省经济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建设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区域中心”的重大部署,先行先试,围绕重点工程项目、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和两岸产业对接等需求大量引进台湾的人才智力,积极探索两岸的人才交流合作方式和有效途径,制定了多部涉台的专项法规和地方性规章制度,为加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发展机遇。同时,在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
1998年,当时的人事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了“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作为国家级人才市场,主要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系统性的专业化人才服务,它的组建标志着福建省的两岸人才交流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从此,中国海峡人才市场也就成为了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和引进的一个重要平台。自2007年以来,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已连续承办了十一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共邀请了四百多位台湾人力资源专家、千余位台湾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闽洽谈合作,促成了大批台湾人才在闽创新创业,已成为了福建拓展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及先行先试的特色品牌和前沿平台。还先后举办了“两岸人力资源服务业项目成果展示推介与合作洽谈”“海峡两岸人才开发合作论坛”“海西产业暨台资企业人才交流合作专场洽谈”“海西创意产业人才交流洽谈”“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与中高级人才对接洽谈”“海西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人才交流洽谈”“台湾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平潭人才特区研讨会”“两岸人才交流与人力资源服务合作大会”等多次主题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海峡两岸人才的交流合作。同时,还依托“4·8”台交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论坛等平台,通过网络展示+现场推介、馆内交流洽谈+馆外对接考察等方式,组织邀请325家次台湾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640多人次携带服务产品与有合作需求意向单位的人力资源主管进场交流合作洽谈。促成104人力银行、1111人力银行等一批台湾实力机构与福州、厦门等地市和天津、西安、沈阳、广州等省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项目合作。
2017年,第十五届“6·18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大会”同时在福州、漳州、宁德、南平四地举办。大会组织邀请了台湾155家相关专业机构的160名代表,就生态文明建设、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闽台高校合作交流、闽台人力资源机构合作交流等四个主题板块,以展板形式进行人才项目信息展示推介。全省共有8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对接,开幕当天,就有“共建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两岸幼教校际交流”“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合作”“电商平台技术合作”“JW生态海绵城市项目合作”等12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两岸人才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融合。
为了加快构建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区域中心,福建省探索建立了厦门、平潭综合实验区两个“人才特区”,对一些人事人才政策先行先试,力争做好两岸人才交流合作项目的对接落实,加强在人才培训、学术探讨互访、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2012年,平潭综合实验区正式启动“四个一千”人才工程,围绕深化两岸区域合作、推进“五个共同”,面向台湾引进1000名专业人才,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社会事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013年,厦门推出了“海纳百川”人才政策体系,制定发布了《厦门市台湾特聘专家制度暂行办法》,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在一些专业技术岗位,以聘用制方式引进包括退休专家在内的相关台湾人才,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还首次提出了“设立台湾人才服务中心”的概念。
2015年,为更好的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到福建自贸区创新创业,福建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工作的十四条措施》,从创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机制、落实高层次人才税收激励政策、破解高层次人才项目融资难问题、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经费支持力度等十四个方面先行先试,切实提升人才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2017年年底,福建省又印发了《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支持自贸区人才建设,从优化人才服务机制、继续推进自贸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入手,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新机制和多层次的离岸创业服务支持系统。
目前,在厦门工作生活的台湾人已有10余万之众,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具有专业技能。平潭、厦门等地的人才交流合作试验特区的建设,为福建省构建闽台人才交流合作试验区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示范效用。
近年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吸引台湾人才来闽就业创业。在福州洪山科技园区内设立“两岸大学生创业育成基地”,为两岸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展示、培训辅导、模拟实训、开业指导和见习观摩体验、创建了台湾地区专业人才大陆就业洽谈会、协助入驻创业孵化等服务保障,目前已有7个大学生创业团队入园创业孵化。
2009年,出台了在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学生在闽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同时,还以各类合作园区为载体,鼓励和支持对台湾人才的引进。
2010年,探索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务员岗位用聘用制方式招录台湾专业人才,对外公布实施《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暂行办法》、《海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办法》、《海西创业英才培养实施办法》等三个人才强省战略的文件,分别从经费支持、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的扶持政策。
2015年,为加强闽台青年交流,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福建省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从支持多种形式创业、扶持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创业辅导服务、给予创业融资支持、加大创业项目扶持、鼓励优秀人才创业等方面发布相关政策,提出九大鼓励措施。
2016年,以福建省委的名义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打造一批人才高地,鼓励台湾企业和科研人员来闽投资创业,加强闽台社团的交流合作,建设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基地,同时,切实做好台湾人才在闽服务工作,推进台湾人才在闽各项政策创新,真正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2017年,为细化《关于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的意见》相关政策,福建省又出台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从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服务、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就人才引进和创业就业,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闽创业就业。
表1 2008年福建与台湾人才发展比较
近年来,为闽台经济合作和产业对接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福建省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海峡西岸金融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等多项规定,直接推动了闽台经济合作的升温。截至2017年7月底,全省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7048个,在闽台湾金融机构数21家;累计批办台资农业项目2615个,合同利用台资37.8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3亿美元。在贸易往来方面,累计合同利用台资419.15亿美元,实际到资279.35亿美元。
根据统计资料数据分析,2008年福建人均GDP为4337美元,这与1986年台湾人均GDP为4215美元经济水平相当,我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年份,通过福建与台湾两省人才发展状况的比较,找出两地当前人才发展的差距。
一是经济发展方面。由表1可以看出,这五年的人均GDP年均增速,福建是20.15%,而台湾仅为3.57%,福建的年均经济增速远高于台湾。
二是人才队伍发展方面。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台湾的人才规模显著高于福建,万人就业人员中的研发人员、研发科学家与工程师以及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分别是福建的1.87倍、1.53倍和1.13倍。在人才素质方面,万人就业人员中,台湾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是福建的1.75倍,表明福建的高端人才要逊于台湾。
三是人才投入方面。在同等经济发展水平下,台湾的人才投入力度要显著高于福建,如,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及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等方面分别是福建的1.04倍、1.36倍和1.58倍。
四是人才效益方面。从相关年份数据也可以看出,在千人研发人员科技论文数、千人研发人员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等方面,台湾均要显著高于福建。
总体来说,人才匮乏已然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是产业结构互补。分析福建和台湾经济发展轨迹,二者在产业发展层次上存在较大的落差。1975年福建第二产业比值与台湾比较接近,此时,福建的第一产业41.8%,比台湾高2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19.9%,低于台湾19.9个百分点。在农业方面,台湾农业的生产效率高,农产品加工、运销能力强,而福建的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加工层次都偏低,仅仅是初级农产品价格较低,具有竞争力。至2013年,福建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但仍高于台湾7.2个百分点;在第二产业方面,尽管近年来福建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实力,注重发展第二产业,其附加值较高的加工组装型产业在制造业中的结构地位显著提高,至2013年,福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52.0%,而台湾此比重下降为30.02%,两者相差22个百分点,但从整体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福建工业中依然占据相当的比重。在第三产业方面,2013年福建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台湾29.2个百分点,说明台湾第三产业已较发达,而福建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较慢。台湾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由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发展,向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发展,尤其在服务业方面,于1993年就突破60%,现在已达接近美国73%的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远远高于福建(39%)的水平。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新近统计,从台湾核准对大陆投资业分布看,2013年以金融及保险业为首,比上年同期比较增长10.15%,约占全年核准对大陆投资金额的20.68%。其后依序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光学制品制造业,批发及零售业,电子零组件制造业,电力设备制造业。数居显示,台湾正逐步减少制造业的投资,加强在服务业的投资。产业状况的差异性导致了海峡两地产品比较优势的存在,尤其是两岸签署并实施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提出了“研究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布局和重点领域,推动海峡两岸重大项目合作,协调解决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为闽台产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条件。
二是人才结构互补。从人才资源类型角度来看,台湾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和财经、贸易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视,专业人才的相关培养体系也比较完善,尤其是中高层级的专业人才,大部分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较好的产业经验优势和国际视野;而福建则相对侧重于基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从人才布局角度来看,台湾是初级劳动力和高级人才短缺,而中间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过剩,人才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球”形布局;而大陆人才结构则是初级劳力充足、中间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高级人才比重较低的“金字塔”形结构。
三是福建“自贸区”落地推动闽台人才合作。自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在福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截止到2017年4月,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新增台资企业共1411家,约占全省新增台企的90%,福建自贸区已成为了闽台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在促进闽台两地的人才合作方面,也采取大量举措。2015年7月,福建省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才工作的十四条措施》,针对人才交流引进提出了多项具体政策措施。同时,还推出了《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引进高层次人才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对自贸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2016年9月还发布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针对台湾高层次人才,力争每年引进100名,4年内再从中单独遴选100名高端人才。
一是闽台人才供求信息对接不畅。究其原因,主要是闽台人才需求和供给信息渠道不畅通,降低了人才引进政策的效果。二是配套政策不够完善。虽然我们对人才引进方面制定了许多鼓励措施,但更多只是一种指导性的意见,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政策体系,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省里与设区市之间还存在政策衔接、资金配套不顺畅等问题
当前,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难点之一就是行政层面沟通渠道的不畅通。台湾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管理运作机制、人才开发机制与我们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在构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的过程中,想要争取在两岸人才双向化交流合作方面有所突破,就要注重发挥人才社团在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相关社团组织与台湾相关同业公会、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对口联系,积极探索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继续支持“4.8”台交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等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合作内涵,巩固和深化合作成果,切实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一是继续办好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发挥好国家级人才市场的示范作用,积极推进闽台人才服务合作工作。充分利用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台北联络处这一窗口,积极尝试为台湾专才提供来闽就业创业、学历学位验证等服务,为福建企业招聘台湾专才提供高级人才寻访服务。
二是由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牵头,依托福建省驻台机构和媒体、台湾人力资源服务合作伙伴,逐步建立符合福建省产业发展需要的台湾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为各行业服务的多层次台湾人才信息库,形成一个与福建省经济发展规划一致的人才储备与发展体系,为闽台人才长期合作提供人才支持。
三是大力推进闽台人才中介平台的建设,推进和发展人才的交流、测评、培训、评价、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体系。
四是加强政策咨询服务的环境建设,开辟政策咨询窗口,加强相关政策的解读、宣传和培训,增强两岸人才流动的主动性。
完善落实相关人才政策,是确保台湾专才到大陆持续创新创业的助力器。要形成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常态化运行机制,营造留住人才的政策环境,需要从体系上创新人才交流引进的体制机制。一是改进评价方式,探索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继续实行各项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以股权激励和企业文化留住关键人才。三是健全和完善台湾人才在闽发展的政策环境,完善配套措施,尽快出台相关实施细则,为台湾人才来闽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为“百人计划”提供的“保姆式、全程化”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2017年,福建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10位,人均GDP在全国排名第9位,但是,全省人才规模、质量与一些发达地区人才规模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因此,必须要实行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切实提升人才实力地位;进一步健全两岸人才交流投入引进机制,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促进闽台人才交流引进工作;以紧缺人才为方向,加大闽台人才交流引进力度,建立具有闽台特色的人才交流合作长效机制,加强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赵永乐,张书凤.以台湾人才水平为借鉴的福建人才发展研究〔J〕.第一资源,2011(01).
[2]涂征.推进和深化闽台人才交流合作之探讨〔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3).
[3]苗月霞.构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试验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05).
[4]赵艳莉,黄淑忠,常凯.福建自贸区背景下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18).
[5]张廷君.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政策的运行现状及改进——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05).
[6]李宪建.新时期深化闽台产业对接的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