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
摘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仍然是以兴趣为主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老师就必须要根据新课程的历史学习要求转变自身教学思路,提高学生们的历史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实际理解能力,同时需要教师创新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态度,突出历史学习的有趣味性,从而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下良好基础。本文将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种存在的问题入手,具体阐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策略研究
历史课程是初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除了对学生的升学考试具有很重好的额作用之外,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荣誉感和凝聚力,更好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活动。随着历史课程教学要求的不断改进,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利用有趣的教學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历史教学课堂氛围,从而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架构,推动初中历史教育事业都是快速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中存在的问题
(一)只注重教给学生课本知识,忽略了历史本质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但是这只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片面知识,不能深入了解到历史知识背后的实际现象,并且对于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也会出现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就缺少了专业的学习态度,无法真正做到对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后过程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初中学生学习历史。
(二)学生死记硬背历史内容的现象严重
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学习内容仍然以应对考试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直使用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只能掌握表面的知识,这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采用情景导入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历史的里程内容有些枯燥无聊,所以教师需要在每个课程内容之前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性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更快速的融入到课堂内容中。教师需要根据不通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导入模式,如:情景导入法、解释法、合作探究法、互动式教学法、地图分析法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例如在采用地图分析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观念导入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时空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运用能力,更好的了解各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空间。
(二)合理利用课本插图
可能有很多教师只注重把课本知识专递给学生而忽略了课本插图的价值,其实课本插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充分合理利用插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的掌握历史人物、地名、年代等信息,将原本枯燥无聊的文字用图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高历史内容的直观性,巩固学生所学。例如在讲解《战国七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示意图,让他们自己观察每个国家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然后让学生们自主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达到了良好的记忆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历史课程的内容非常复杂,需要记忆的点也有很多,如果只是在单纯的死记硬背可能会出现记忆混淆的问题,不能形成完整的事件架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知识量,丰富学生们的眼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历史知识,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在课后会组织一场与之相关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一旦学生产生兴趣,这时在讲解知识店就会轻松很多,学生也能记忆更多。
(四)历史情景再现
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生动性,即使再有趣的历史内容也会因此变得枯燥,缺乏学科魅力,这直接导致历史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很难有效掌握学科内容。这时历史情境再现的方式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他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更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历史内容药店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对《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小视频等方式给学生们展示有关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他们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接下来教师在进行深入的讲解,讲解完之后学生对于这一课程已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等到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演绎,这样一来学省的记忆会更加深刻。
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历史的学习内容与现实的生活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时如何更在历史知识中加入一些现实理解对于这门课程来说非常关键,因此老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清国.浅谈初中历史新课标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17):114-115.
[2]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