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堃
【摘 要】目的:探析CT诊断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表现。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24例手术病理确诊为SFT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CT诊断,对其临床诊断的表现进行仔细分析,并对照手术病理结果。结果:SFT边缘清晰光滑,2例纵膈,4例肺内,18例胸膜。经平扫发现斑片状低密度区12例,肿块内强化血管影4例,蒂状结构4例,清晰包膜10例。结论:SFT患者的CT表现存在特异性,临床确诊时建议与病理学联合检查诊断。
【关键词】病理特征;CT表现;胸部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2
SFT属于纤维性肿瘤,来源自患者胸膜间皮组织,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下已有学者指出,SFT还可发生于胸膜外诸多组织[1]。因SFT的发生率比较低,外加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误诊率较高,临床诊断有一定的难度。现对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接收的24例SFT患者CT诊断特点展开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断的水平,陈述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常规资料 24例参与研究的样本全部确诊为SFT,纳入起始时间在2015年6月,终止时间在2017年6月,其中女性10例,男性14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74岁,均值(50.26±1.72)岁;最短病程3d,最长2年,病程均值(5.47±1.28)个月;10例胸痛,4例咳痰咳嗽,8例临床症状不明显体检时发现,2例呼吸困难。
1.2 方法 应用新一代智能心脏16排CT进行诊断,型号为Optima CT 540,依次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层厚设置在5mm,层距同样设置为5mm,将75ml至100ml的对比剂碘海醇通过前臂静脉以每秒2.5ml的流率注射,应用福尔马林10%对手术标本进行固定,常规包埋石蜡,同时进行切片,采取常规HE分析,对大体标本肿瘤的外观、大小、包膜、质地以及是否有蒂等情况加强观察。
2 结果
2.1 疾病影像学表现 24例患者合计病灶24个,其中肺内4例,纵膈2例,其他18例全部位于患者胸膜,8例右侧以及10例左侧。最小病灶(2.0×1.4×4.1)cm3,最大(13.3×6.3×9.8)cm3。所有病灶表现为具有清晰边界的卵圆形状或圆形组织密度影,12例平扫密度均匀,12例能见斑片状、类圆形以及条形低密度区。未见钙化灶。通过增强扫描发现病灶处于强化模式,呈地图样,并且低密度区域未见强化。2例延迟扫描平扫CT值为43HU,而动脉期值为65HU,延迟期为81HU,逐渐强化。4例能现蒂状结构;4例内部存在条形强化血管影,走行迂曲;10例经增强扫描显示能见清晰包膜;10例相贴于周围胸膜宽基底;10例病灶于肋膈角镶嵌,表现为斜圆锥体状;10例病灶与邻近胸膜表现为两侧锐角,4例一侧钝角一侧直角,8例两侧钝角。较大肿瘤者存在明显的占位效应,具体表現:邻近肺组织受到压迫以及肺部纹理紊乱。患者两侧纵膈和腋窝未出现肿大淋巴结,合并胸水4例,邻近肋骨无骨质破坏表现。
2.2 病理学表现 完整包膜22例,不完整包膜2例。外观表现为灰红色或者灰白色,质硬或中等,切面可现旋涡外观。小囊样或黏液样变化6例,切开2例后能现黄色脂肪组织,较为致密,部分能现小斑片状的坏死灶。病灶术中能现蒂状结构连接于肺部8例,其中2例能现长度为2.5厘米以及直径为1厘米蒂状结构。通过镜下观察了解到,癌细胞表现为长梭形,胞质浅染且稀少,无明显异型,束状、不规则状或旋涡状排列,能见胶原纤维,其他视野则可现血管及血黄素沉积。
3 讨论
SFT好发于胸膜,特别是脏层胸膜,少数恶性,大部分属于良性。一般良性SFT的生长比较缓慢,患者临床症状也不明显。本组患者中8例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在肿瘤体积变大时,可对周围的组织进行压迫,进而使患者出现对应临床症状;另有4例咳嗽咳痰以及10例胸痛。经查阅资料得知,SFT在年龄为20岁至70岁的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生率[2],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CT诊断SFT的临床价值较高,其对于肿瘤部位的明确、手术方式的制定均有积极作用,并且通过图像的重建可多角度以及多方位对病灶进行观察,了解肿瘤与周围结构组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SFT的CT表现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要为单发,钙化少见,清晰界限的卵圆形、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汪洁,刘斌,李莉等[3]研究指出,SFT患者钙化发生机率在5%左右,本研究未显示钙化灶,提示钙化灶是否出现不属于SFT的特点。②大部分包膜明显。本次发现22例大体标本存在完整且明显的包膜,而本组病例CT图像提示10例显示明显,发生率为45.5%,推测包膜的产生可能同肿瘤生长中渐进性压迫周围的正常组织相关。③较小的病灶可相贴于周围胸膜宽基底,并且大部分和胸膜呈钝角或者直角;病灶较大时大部分会表现出单侧直角、锐角或者两侧锐角。对肿瘤和胸膜夹角关系进行观察,可保障准确定位肿瘤的来源。④平扫时肿瘤内部低密度区无规则性或密度均匀,采取增强扫描则可表现出中高度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存在强化血管影。⑤部分病灶与周围的肺组织间能见蒂状结构,本组有8例术中病灶能现蒂状结构与肺部相连,另外2例可见长度为2.5cm、直径为1cm的蒂状结构。
总而言之,SFT较少见,若CT检查提示单发且存在界限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外加假包膜存在,行增强扫描提示强化明显,可推测为SFT,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具体诊断应结合实际参考病理学检查确诊。
参考文献
龚健,唐翠松,汤光宇等.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3):1-3.
李文海.探析胸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 CT 表现及病理特征[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21(1):38-38.
汪洁,刘斌,李莉等.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5):7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