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君 吕继博
【摘 要】目的:探讨在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以及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方式,治疗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GOS预后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57%,对比对照组57.14%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扩大翼点入路术;额颞冲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颅脑外伤,主要发生于额、颞叶前部和底部,多表现为额颞叶脑挫裂伤,并伴有脑内或硬膜外、下血肿等,如在早期没有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增加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因此,笔者将对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22~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4±4.35)岁,其中车祸伤7例,摔伤11例,外力打击14例,其他4例;治疗组中,男患者23例,女患者12例,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5±4.84)岁,其中车祸伤11例,摔伤9例,外力打击8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组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医生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并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使用翼点入路的方式选择耳屏前方1cm处为手术切口,沿着鹳弓方向逐层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暴露出额部颅骨,并将其周围的皮瓣进行分离,注意在操作中要保证额骨骨膜以及聂肌完整,之后在颅骨额骨颧突、额部眉弓上方以及颞部做钻孔点,充分暴露硬脑膜后,游离骨瓣制骨窗,剪开多半弧形状,暴露出额叶前中部,底面以及外侧裂、颞极和颞叶底部。最后逐一清除挫裂脑组织伤灶以及血肿部位,术毕。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以及脱水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GOS预后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其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调查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均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GOS预后评分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各项GOS预后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脑水肿4例,脑梗死3例,硬膜下积液3例;对照组术后出现脑水肿7例,脑梗死6例,硬膜下积液7例。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8.57%,对比对照组57.14%有明显的降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额颞对冲性颅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见于减速伤,在患者的头部受到冲击式,体内动静脉、颅神经与颅腔、脑部相对移动,造成其出现颅内血肿等颅内损伤出现,极易导致患者的死亡,对其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在以往常规的手术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颅内减压不良、血肿消除不充分以及骨窗小等原因,在术后治疗效果不理想,具有局限性。而扩大翼点入路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及时切开硬脑膜,使硬膜下血肿或脑脊液缓慢流出,达到减轻颅内压的作用,同时切除蝶骨嵴返折部,可有效的减轻水肿,缓解血管收缩,从而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额颞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孙翔.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2062-2063.
谢健.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6):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