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计算机专业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2018-05-25 11:10张莉芸
求知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高职学生

张莉芸

摘 要:文章针对大部分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情况,提出了现在C语言作为计算机编程的基础课程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学生;非计算机专业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编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G728.8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1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队伍分析

高职学校目前的趋势是年轻教师居多,大多数教师是刚从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经验不足,思维还停留在研究生的阶段,很多时候不能从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出发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而放弃听课;或者是有时候学生听懂了思路和分析过程,但是没办法用编程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不尽如人意。

(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分析

1.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首先,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需要花更多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动手能力较强。其次,高职学生的心理普遍比较敏感,由于经过了高考的洗礼,学生普遍会对自己进行否定,自信心不足。最后,由于地域分布和生源的不同,高职学生的学习起点差异性较大。高职生的招生很弹性,不仅有很多教育发达地区高考失误的学生,也有当地普通高中的直接升学,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再教育,由于入学条件、招考方式的不同,高职大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呈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高中升学的学生理论学习能力较强,会更努力上课,更积极回应老师,而动手能力较差,中专再教育的学生则是动手能力较强,理论学习能力较差。

2.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第一,在非计算机学生的心里,会把和计算机相关课程当作一般的课程看待,或者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课程,觉得只要不挂科、会使用一些office办公软件就行,不像重视专业课学习一样重视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且不像网页设计这种编程能有一个成品,C语言只是一些逻辑语言,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度来说,成就感不高。第二,对自己要学习的目标不明确,有些学生会想要学习C语言,并认为考过计算机等级二级方便找工作,但是考不过也不觉得有什么,所以学习起来缺乏动力。第三,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把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到的句子等同于英语,而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会习惯性地不去记忆,导致成绩不理想。

(三)课程课时与考核方式分析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C语言课程课时安排不是很合理,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就课时而言,第一,非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往往较短;第二,教室安排也不合理,要不就是都在机房上课,要不就是多媒体的课时与机房的课时相差三四天,等到上机练习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不记得多媒体上过的理论课内容,再进行课程操作效果会大打折扣。就考核方式而言,大部分的考核会以卷面成绩为主,或者直接以机试成绩为主,这样对学生的考核不够全面。

二、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在目前现有的教学环境下,计算机专业课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实践为辅。所以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学校和系部来说,先要根据每个新教师的特点以及个人意愿,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比如高职的计算机专任教师,可以往编程方向走,也可以往UI方向走,再根据学校和系部的需要,把教师安排在合适的岗位,进行统一、系统的在职培训、技能培训以及科研交流,重视尖端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质量。而作为教师自身,在教学中所处的主导地位不仅要求计算机教师要把自身的编程知识基础打扎实,还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跟上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同时要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能以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要求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选课本的时候也尽量选择理论和操作对半分的“十三五”教材,保证教材的质量和不同专业的匹配度。

2.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高职生的思维特点,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讲授的时候要多举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在教学C语言if……else语句或者流程图的时候,大部分的教師都是分开进行讲解,而笔者会把两者结合给学生进行讲解。例如,笔者会给学生举一个生活的例子,爸妈叫你去菜市场买菜,如果见到西瓜,就买两个番茄,如果没见到,就买三个土豆。如果用编程语句表示,则是

if(见到西瓜)

买两个番茄;

else

买三个土豆;

用流程图表示:

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if……else语句不会觉得枯燥无聊,还能理解流程图的书写规则,一举两得。

3.合理安排课程课时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不适合都在机房课上,因为在机房上课,不能书写板书,只能用PPT进行讲解,而全用PPT讲课速度太快,一是学生没有编程基础,思维容易跟不上;二是这门课比较适合两个课时的多媒体课加两个课时的上机操作课时,多媒体课用来讲解理论知识,书写板书的速度和学生理解理论的速度相仿,两个课时的上机课是让学生巩固刚学到的编程知识,熟能生巧的形成编程思维。多媒体课和上机课最好四节连上,头两节为理论讲解,后两节为机房操作,马上进行巩固复习,更便于记忆;如果有些学校机房比较紧张,时间的间隔不要太长,最多隔2天为宜。

4.设定考核方式分析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C语言课程,不能像计算机学生那样单纯地把笔试成绩或者机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应综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行评判。笔者的评判标准为:20%考勤+40%平时成绩+40%考试成绩。20%的考勤是给一些愿意努力学生的平时分,40%的平时成绩是指在上机课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作业的记录,不仅可以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情况,还能保证打分的公平公正。作为打分依据,同时还能收到学生上课反馈,修改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剩余的40%则为学生期末的考试成绩。

想要学好C语言,需要有清晰的逻辑与思维,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多用鲜活的生活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乐趣,培养出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教师通过讲授课程与学生的课堂练习相结合就能达到C语言课的教学目标,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谙.高校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7):138-139.

[2]叶向前.电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对策[J].软件,2014(2):178.

[3]徐晓阳.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24):144-145.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高职学生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大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