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职业学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 渗透法治教育

2018-05-25 11:10杨素红
求知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法治教育职业学校

杨素红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已逐步步入法治社会,法律逐渐成为国民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我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是关键部分之一,职业教育不仅是提升人民群众素养的重要路径,更是为国民普法的关键组成部分。基于此,在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创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在于强化职业学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力度。特别是当下职业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满足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因此,少数民族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渗透法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汉语学科特征,不断发掘教材内涵,通过各种途径来渗透法治教育,继而将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进一步提升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职业学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25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与日俱增,鉴于此,及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刻不容缓。将法治教育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进一步渗透是新时期的重要趋势。而最方便、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汉语教材向学生灌输法治教育。教师只有将法律知识与汉语教材内涵融合在一起,既不让语文课变成法治课,又不忽略汉语课本中所蕴藏的法治教育要素,而且还掌握正确的尺度,由浅到深慢慢渗透,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身经验,针对职业学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渗透,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汉语教学课文中渗透法治教育

汉语教材语料基本都源于生活。因此,汉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部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相融合,再对生活中有关法律知识的运用进行探讨,不但要满足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例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一些学生只对文中优美的图片及使人惊讶的情节比较注重,而忽视了其中的法律问题,这时,汉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提问:“狩猎者捕杀斑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明白:狩猎者的行为是犯法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大家都开始谴责、控诉其行为。经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进一步提升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教材中的文章去辅助学生建立法治理念,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内涵,合理、正确地向学生灌输法律常识。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容易产生叛逆心理的阶段。由于对法治道德认识不充分,再加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中职学生吸烟、沉迷网络游戏、喝酒、打群架、传播非法信息、音视频等,他们认为就读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学到一些技能。如若学校在汉语课教学工作任务里融入法律知识,则会带来潜移默化的成效。例如,在中职学生入学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后细致地挑选出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实案例以及法规条例,以此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对照自身学习自省,慢慢地就能够从现实的例子中,感受到内心的触动,并了解相应的法律常识。进而学生就能够依法上网,不打架、珍爱生命、不非法传播非法信息、音视频,不轻易听信不良信息,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二、在开展汉语课内外活动时渗透法治教育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教育材料,汉语实践活动的实质就是利用汉语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来感受生活,了解生活,从而学会如何生存。

而法治教育就是有机融合生活中的情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汉语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有关法治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如,开展“珍惜青春,远离毒品”的演讲,促使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明确毒品对人类、对家庭的伤害到底有多严重,进而反省自己,应当将自己的大好青春都运用在学习中,早日回报对自己有恩的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一些优秀的作文竞赛,这时学生就会去大量收集材料,并与自身的现实经验相融合,论述日常生活与生产中有关诚实守信的事例以及它的重要性,继而让学生受到熏陶,力争做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好学生。

三、指导学生读有益的书去感知法治教育,写有关法律的习题

一本优秀的书籍能够给人的一生带来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任何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最崇拜的人物或者敬仰的对象,如某位军人、教师或其他某位人物,每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潜意识里便会将书中刻画的形象与自身的行为、思维相对比,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同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时,运用当代化的法律理念,对文章里刻画的人物或者是事件进行分析。另外,教师还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征,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并选取比较经典的事例来教学,把经常要用到的法律条例与案例相互结合,再进行理解。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来渗透法治教育。

部分文学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其力量远超过空洞的法律书本。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者课余时间去阅读一些较好的著作和优秀的杂志报纸,例如,《中国青年》《视野》《法在我身边》《法治日报》等,长此以往,不仅填充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加强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对国家宗教信仰的相关法律规定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坚决反对极端宗教、反分裂,反“两面人”,自觉抵制极端宗教行为和极端宗教思想向校园渗透,进一步升华个人思想与修养。

四、在具有特殊价值的日子渗透法律知识,开展法治教育

如今,世界有很多具有特殊价值的节日,例如,世界水日、国际禁毒日、环境保护日等。利用这些特殊的节日,开展一些有关节约用水、远离毒品、防盗防火等法律相关的活动,向学生渗透一些与法律有关的知识,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世界环境保护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拟定一些有关保护环境的贴报,开展环境保护的讲座,向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涵,“针对违反规定,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的,务必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此来警示学生们要随时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五、在学生写作时将法治教育渗透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写作来渗透法治教育,将法治案件引入作文教学中,指引学生不断探索、对比、思考、议论、反省、歸纳,不但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知,将学生的写作水准提升,并且还能够逐步规范其法治行为。教师要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观看法治频道,如《天网》《道德观察》等。这类法治栏目的主题都比较贴近生活,很好地弘扬了我国基本道德风尚,并为人民群众普及了基本法律常识。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报纸及电视法治频道,去采集、积蓄写作材料,定期进行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应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逐步提升学生法治意识,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根基。

参考文献:

[1]罗芳丽.在语文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的几点尝试[J].铜仁学院学报,2013(z1):120-122.

[2]舒 广.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制教育[EB/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9):119.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法治教育职业学校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