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青
摘要:音乐教学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兒教师应从孩子们的心理、个性出发,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理解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音乐的魅力,进入到优美的意境之中,以提升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音乐活动;游戏教学;形象教学;空间教学
一、融合游戏教学,欣赏音乐魅力
教师将游戏融入音乐教学活动,恰恰是在音乐与幼儿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音乐,充分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例如,教师在开展歌唱活动“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敲敲腿”时,在幼儿初步学唱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简单枯燥的练习方法,与幼儿一起讨论各种演唱形式,设计小游戏:①只想做好事,而不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请幼儿表现心中装着秘密而不让人知道的神态,用说悄悄话的音乐形式来演唱;②做完好事,得到众人夸奖和表扬,心情会怎样?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请幼儿假装自己受到表扬,心里特别高兴,用欢快的声音来演唱;③帮爷爷奶奶捶背、敲腿好长时间,自己感到累了,会有什么表情?该用什么声音来表达?请幼儿想象为自己爷爷奶奶服务了好一会儿,又饿又累的神态,用一种有气无力、筋疲力尽的声音来演唱。这种游戏是一个表情游戏,师幼之间通过表情进行对话、碰撞,情感在假想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二、感知形象教学,倾听音乐旋律
音乐形象是一种听觉形象,具有流动性,不易把握,但若把乐曲的内容转化为相对稳定的视知觉形象,幼儿则容易理解。为此,教师应用生动、形象和直观的图谱方式来表现音乐作品,将图形与乐谱相结合,调动幼儿的视知觉,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帮助幼儿理解、欣赏音乐作品的形象。音乐活动可供幼儿倾听的乐曲有很多,其中大部分都使用了图谱方式,如《小池边》《碰碰车》《大象和小蚊子》《狮王进行曲》《春天》等。这些乐曲的音乐形象比较鲜明,结构比较规整,有部分重复乐句。例如,倾听《碰碰车》,我在第一次活动中没有出示图谱,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幼儿仅仅听出开车轻快的感觉,不能全面地理解乐曲。当结合图谱再次欣赏的时候,我把乐曲中的节奏、乐句、乐段细化为视觉符号,绘成图谱,利用画图感受乐曲ABA结构,用“~”表示每一小节的旋律,用“o”表示喇叭声,用两种不同的颜色区分乐句A和乐句B。我把音乐形象化、直观化,让幼儿容易把握音乐性质、结构、形象等,从而进一步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抒发倾听音乐的感想,充分施展自己的潜质。
三、创造空间教学,想象音乐意境
想象是一种广泛的音乐意境,幼儿通过想象能唤起视、听觉印象及对相关事物的遐想。自编、创编歌曲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机会,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的空间。因此,教师要扬长避短,利用幼儿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在音乐活动设计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对音乐的接触和理解,大胆地用各种方式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和灵感。例如,在“快乐的小海龟”活动中,幼儿在欣赏、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就可以根据故事情节、音乐特点等表现各种动作:听到较缓慢的音乐时,幼儿就会做海龟伸缩脑袋、左边瞧瞧、右边看看、后边瞧瞧、前边看看等动作;听到较欢快的音乐时,幼儿又会伸“爪子”,向着妈妈的方向快快“爬去”;最后找到妈妈时,“小海龟”(幼儿)们开心极了,就会做疯狂打滚等动作。通过活动的开展,我发现幼儿们对音乐的高潮部分(找到妈妈时)特别感兴趣,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表演。于是我便鼓励幼儿尽量不做重复动作,并大胆表现开心、滑稽等动作。这时幼儿们的创造力被再次调动起来,有的学着小海龟做四脚朝天动作,有的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小海龟同手同脚爬行的搞笑动作,有的做翻跟头、打滚等快乐动作。在这个活动中,我一直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小海龟的快乐。这既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个性,使幼儿真正体验用动作表现滑稽、可爱的海龟所带来的喜悦之情。
音乐既是情感艺术,又是听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给幼儿创造一种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一个创作的空间、一个开阔视野的机会、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幼儿更快地进入音乐意境,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展示个性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