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除湿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2018-05-25 05:47张慧田周知然雷云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西部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张慧田,周知然,雷云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20~60岁者,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并可出现肠梗阻、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本病属中医学“泄泻”范畴,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1]。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除湿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 20 例;年龄 22~58 岁,平均(38.85±8.62)岁;病程6个月至15年,平均(6.67±5.72)年;病情程度:轻度19例,中度22例,重度3例;临床类型:初发型14例,复发型30例;病变部位:发于直肠8例,直、乙状结肠13例,左半结肠17例,全结肠6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22例;年龄21~59岁,平均(36.52±9.63)岁;病程6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7.33±6.12)年;病情程度:轻度23例,中度19例,重度2例;临床类型:初发型16例,复发型28例;病变部位:发于直肠7例,直、乙状结肠14例,左半结肠16例,全结肠7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拟定,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水肿、充血,有散在出血点,病变部位多见于直肠或乙状结肠。1.2.2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脾虚湿热型拟定。主症:腹痛腹胀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质淡红,舌苔薄黄、微腻,脉象滑数或濡数;次症:肛门烧灼或灼热,发热,心慌心悸,面色晦暗,肢体倦怠。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不伴有发热、恶病质;肠镜检查:肠黏膜充血、水肿,有散在出血点,病变区肠黏膜较脆易出血,病变多局限于直肠或乙状结肠,多见小型溃疡,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部分可见肉芽增生。

1.3 溃疡性结肠炎分度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拟定,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轻度:患者腹泻每日<4次,无便血或少量便血,体温正常,血沉正常;中度:患者腹泻每日4~5次,少量便血,体温正常,血沉正常;重度:患者腹泻每日≥6次,黏液脓血便,体温>37.8℃,血沉>30 mm/h。1.4 纳入标准 纳入:1)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西医临床诊断标准,或符合中医诊断主症2项 (第1项必见)加次症2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3项者;2)停用一切影响UC的药物2周以上者;3)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 排除:1)伴结直肠局部狭窄、直肠息肉、肠梗阻、肠穿孔、结直肠癌等严重并发症患者;2)伴肠结核、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特异性结肠炎患者;3)合并肝、肾、肺、心、脑和造血系统功能严重异常患者;4)伴精神疾病患者或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或过敏体质患者。

1.6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宜食用少纤维、宜消化食物,生活规律,保持健康、乐观情绪,避免劳累。

1.6.1 对照组 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安徽东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1408203,规格:40 mg/片),活动期3片/次,4次/d;治疗7天后改为2片/次,3次/d,疗程3个月。

1.6.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除湿法治疗,基础方:黄芪 30 g,党参 20 g,黄芩 12 g,仙鹤草 15 g,苦参12 g,厚朴12 g,败酱草12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有脓血便加槐花12 g、白头翁12 g;单纯血便加当归(炒)12 g、荆芥12 g;腹痛、腹胀甚者加白芍(炒)12 g、枳壳12 g;心悸、失眠者加龙骨12 g、牡蛎12 g。1剂/d,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3个月。

1.7 观察指标

1.7.1 症状评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腹胀、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进行评分。

1.7.2 结肠黏膜病变评分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及出血变化情况,按Mayo肠镜分级法评分[4]:I 级(0 分):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Ⅱ级(3 分):轻度(有红斑、轻度易脆、血管纹理减少);Ⅲ级(6分):中度(有明显红斑、易脆、糜烂、血管纹理缺乏);Ⅳ级(9分):重度(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

1.8 疗效标准 依据《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5]制定。缓解:临床症状消失,每日排便1~2次,成形且无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明显活动性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每日排便2~3次,基本成形无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查见黏膜有轻度炎症,偶见点状糜烂或假性息肉;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未减少,不成形且夹杂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查无明显或较大改善。

1.9 不良反应 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并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至疗程结束后进行安全性评价。

1.1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症状评分 2组患者治疗后腹胀、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表示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腹胀 腹痛 腹泻 脓血便 里急后重对照组 44 治疗前 3.92±1.33 3.87±0.97 3.96±1.06 3.68±1.12 3.79±1.01治疗后 3.07±0.86* 3.13±0.55* 3.24±0.88* 2.84±0.73* 2.75±0.57*治疗组 44 治疗前 3.89±1.28 3.92±0.93 3.91±1.13 3.74±1.16 3.88±1.05治疗后 1.26±0.69**△ 1.11±0.62**△ 1.33±0.58**△ 1.21±0.72**△ 1.09±0.66**△

2.3 结肠黏膜病变评分 治疗后结肠黏膜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s)分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病变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8.73±1.94 5.61±1.78*治疗组 44 8.52±1.88 2.56±1.23*△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2例头晕恶心,2例呕吐,治疗组有1例恶心,均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后缓解。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衡关系密切,其病变一般位于结肠黏膜层,多以溃疡为主,会累及整个结肠[6]。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控制急性发作、缓解或减轻病情、降低复发率、防止并发症。目前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物,美沙拉嗪可抑制并降低结肠黏膜中的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而PGE2是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物质,通过降低PGE2的含量可抑制结肠黏膜炎症反应的发生[7],另外美沙拉嗪还能降低血小板活动因子的合成,进一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对肠黏膜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药物[8]。因此,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是短期缓解效率较高,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会出现一定的毒副作用,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影响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肠澼”“泄泻”“休息痢”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湿胜则濡泄”;《医宗金鉴》云:“泻成于湿,湿皆成于脾虚。”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脾胃运化失常,感受湿热之邪,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之物,日久酿湿生热,导致脏腑气机不畅,肠腑通降不利,气虚则血瘀,因此血行瘀滞,久而肉腐血败,则脂络受伤而成内疡[9]。本病病位在肠,本在脾,且与肝、肾、肺3脏密切相关,因此本病病机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故本研究以益气除湿为治法。方中黄芪健脾益气、敛疮生肌;党参补气养血;黄芩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仙鹤草止血止痢;苦参清热利尿、除湿杀虫;厚朴行气除满、燥湿消积;败酱草清热除脓、化瘀解毒;延胡索活血止痛、理气化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可奏健脾益气,除湿化热之功效。正如《景岳全书》云:“脾强者,滞去即愈,此强者之宜清宜利,可逐可攻也。”

综上所述,益气除湿中药与美沙拉嗪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陈卫东,李五生,成川华,等.白头翁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46-17.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6):416-41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4]D′Haens G,Sandborn WJ,Feagan BG,et a1.A review of activity indices and efficacy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of medical therapy in adul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J].Gastroenterology,2007,132(2):763-786.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0):818-831.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86.

[7]NG SC,Kamm MA.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J].Inflamm Bowel Dis,2009,15(6):935-950.

[8]陈曦,夏兴洲,孙霞,等.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3):223-225.

[9]沈洪.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91.

猜你喜欢
脓血溃疡性结肠炎
范恒从湿热伤血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
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尿脓血症早期干预4例
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注射液改善重症脓血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效果观察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辨证论治慢性腹泻型结肠炎45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