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演变

2018-05-25 08:33张榆新
关键词:非公经济私营企业比重

刘 越,张榆新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及各级政府允许、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安徽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为“非公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其经济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经济活力是一种价值判断,学者从不同视角界定其内涵。刘树人等认为企业活力就是企业通过自身素质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能充分发挥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竞争中能实现良好循环的自我发展状态[1]。周扬明认为企业活力体现在企业产品竞争力、市场应变力、科研开发能力、资产增值力、领导人进取力、职工向心力等[2]。蒲宇飞认为要避免所有制结构刚性化及导致的资源错配,核心是要实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3]。

本文认为经济活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增长的机制与能力。它涉及两个方面:对生产要素的凝聚力与吸引力;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效率。此外,经济活力在不同层面表现不同:在国家层面,表现为能否自觉调整经济结构与优化协调各种比例关系,逐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与水平;在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是否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改造等能力;在劳动者层面,表现为能否充分调动表劳动者生产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等。其中企业层面的研究是经济活力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而对经济活力如何细分,楼海淼等[4]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2个指标分析了各省经济活力;金延杰以经济总量及其增长、企业及其收益、居民收入、财政与社会保障、外贸与外资、技术水平与教育及环境7个方面的若干指标,分析我国城市经济活力。本文将从非公经济规模、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发展环境、创新能力、产业集群5个方面18个指标来分析安徽非公经济活力演变情况。

一、安徽省非公经济活力演变

(一)非公经济规模日益壮大

1.非公企业数量增加,全民创业活力迸发,“孵化器”作用凸显

从表1可知,1996—2015年安徽个体、私营与外资企业数与占全省比重的演变情况:首先是个体企业数量情况,1996—2015年个体企业数基本呈增加趋势,也有小幅波动,1996—2001年个体企业数由1996年的109.5万户增加到2001年的149.3万户,之后在120万户左右徘徊,而从2007年的112.5万户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204.6万户;从个体企业数占全省比重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由1996年的83.9%上升到2000年的90.1%,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占比仍然维持在80%以上。其次是私营企业数量情况,1996—2015年安徽私营企业数量增加比较快,尤其是2004年以后,1996年省私营企业数只有1.6万户,之后缓慢增加,到2003年增加到7.5万户,而从2004年8.9万户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57.4万户;从私营企业数占全省比重看,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04年以后上升比较快,由2004年的7.4%迅速上升到2015年的22%。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企业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私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5]。再次是外资企业数量情况,1996—2015年我省外资企业数量增幅不大,外资企业数量基本维持在0.2~0.5万户;从外资企业数占全省比重看,基本维持在0.1%~0.3%。这也表明安徽省对外开放有待进一步深化,外向型经济环境。

随着非公企业数量的增加,推动创业创新,进一步激发了主体活力。首先,安徽大力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积极打造两大服务平台即创业服务云平台与创业创新竞赛平台,实施八大工程即创客逐梦、创业领航、创业筑巢、融资畅通、青年创业、高端人才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其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行业技术中心创建试点,首批认定智能制造等6家省行业技术中心;培育认定1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表1 1996—2015年安徽非公企业数(万户)与占全省比重(%)

再看2009—2016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情况。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我省非公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有6户,之后出现下降,但基本维持在3~4户,但2014年降到2户,2015年与2016年分别为3户与4户。另外,从安徽省非公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全国排名来看,与其他省份还有很大差距,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2 2009—2016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2.非公企业实力增强,注册资本增长迅速

从表3可知,2000—2014年安徽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及其年增长率情况。2000—2014年我省个体企业注册资本及其年增长率波动都比较大,2000—2007年我省个体企业注册资本年均在100~200亿元,年增长率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出现负增长,年增长率为-5.5%;2008—2014年个体企业注册资本年总量增加比较多,由2008年的281.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 309.8亿元,但年增长率却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40.1%上升到2009的48.8%最高,之后开始下降,2012年之后又开始上升。2000—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及其年增长率波动都比较大,但总体来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量比个体企业多,年增长率一般也比个体企业快,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2000—2014年安徽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亿元)及其年增长率(%)

(二)非公经济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不断提升,“稳定器”作用凸显

1.非公企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从表4可知,1995—2013年安徽非公企业就业人数与占全省比重变化情况。首先个体企业吸纳就业情况,1995—2013年个体企业吸纳就业有波动,1995年个体企业吸纳就业203.9万人,2001年达到339.6万人,之后开始下降,2008年降到244.6万人,之后又开始增加,2013年增加到381.9万人;个体企业吸纳就业占全省比重波动比较大,基本上与经济发展大环境一致。其次私营企业吸纳就业情况,1995—2013年私营企业吸纳就业基本上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18.1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323.2万人,增加17.9倍,只是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等的影响略有下降,吸纳就业人员只有199.7万人;私营企业吸纳就业占全省比重由1995年的0.56%提高到2013年的7.56%。第三外资与港澳台企业吸纳就业情况,1995—2013年外资与港澳台企业吸纳就业总额呈增加趋势,其占全省比重呈缓慢上升,且波动不是很大。

表4 1995—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就业人数(万人)与占全省比重(%)

2.非公经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安徽把保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逐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6],加大力度推进重点产业调整规划,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非公经济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从表5可以看出,2010—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日益合理,私营企业在三次产业的布局由2010年的4.1:32.4:63.5调整为2014年的6.2:27.1:66.7。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持续推进以及政府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私营企业也在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2010—2014年私营企业参与第一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4.1%上升到2014年的6.2%;2010—2014年私营企业参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0年32.4%下降到2014年的27.1%;而2010—2014年私营企业参与第三产业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63.5%上升到2014年的66.7%。

表5 2010—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 单位:%

3.非公经济增加值逐年增加

从表6可知,2002—2015年安徽非公经济增加值及占全省比重演变情况。2002—2015年非公企业对全省的经济贡献提升非常快,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2002年的1 548亿元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12 647.9亿元,增加8.2倍;其占全省比重基本呈上升趋势,只是2004年与2009年由小幅波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2.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对全省的经济贡献超过50%[7]。

表6 2002—2015年安徽非公经济增加值及占全省比重

4.非公企业税收贡献越来越大

从表7可以看出2009—2015年安徽非公企业缴纳税收与占全省比重演变情况。2009年非公企业缴纳税收只有342.9亿元,而到了2015年增加到了2 190亿元,增加6.4倍;其占全省比重上升很快,基本呈上升趋势,2009年非公企业缴纳税收占全省比重只有21.98%,而2015年上升到68.2%,2010年其占全省比重正好达到50%,之后基本在60%~70%之间。

表7 2009—2015年安徽非公企业缴纳税收(亿元)与占全省比重(%)

5.非公企业投资增长强劲,“助推器”作用凸显

从表8可知,2005—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投资与占全省比重演变情况。首先个体企业投资情况,2005—2014年个体企业投资总额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230.2亿元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670.5亿元,增加2.9倍,但个体企业投资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9.1%下降到2014年的3.1%。其次私营企业投资情况,2005—2014年私营企业投资总额增加非常快,由2005年的405.5亿元快速增加到2014年的7802.1亿元,增加19.2倍,而且私营企业投资占全省比重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6.1%上升到2014年的35.7%。第三外资与港澳台企业投资情况,2005—2014年安徽外资与港澳台企业投资总额基本上呈增加趋势,外资企业投资由2005年的62.6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00.7亿元,增加4.8倍,而港澳台企业投资由2005年的94.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79亿元,增加4倍;但外资与港澳台企业投资占全省比重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从以上可以看出非公企业投资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31.4%增加到2014年的41.8%。

表8 2005—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投资(亿元)与占全省比重(%)

6.非公经济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力量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安徽非公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从表9可看出2005—2015年非公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情况,2005—2015年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除了20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外基本上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24.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3亿元,增加9.4倍,而且非公经济进出口占全省比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27.2%降到2008年的17.5%,之后开始上升,2015年迅速上升到47.8%。

表9 2005—2015年安徽非公经济进出口情况

(三)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为了促进安徽非公经济发展,安徽省委、省政府及省人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其发展营造良好制度环境[8]。2015年,安徽省人大、省政府通过了《安徽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修改)》《安徽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改)》《安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安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人民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安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2015年安徽率先推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成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与此同时,安徽进一步深化改革商事制度,积极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等。积极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减少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年检验照制度,降低非公企业创业门槛。制定优惠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企业收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非公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倍增器”作用凸显

为了提升非公企业创新能力,2015年省政府下发了《安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安徽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购置用于研发关键仪器设备,按其年度实际支出额的15%予以补助;对符合省市共建条件企业实验室,连续3年,省里每年给予100万元补助支持。支持关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需求,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60%,省给予不高于20%的补助;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转让、授权使用等形式在皖转化科技成果,省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到账额,给予技术输出方10%的补助;每年扶持3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2015年,非公高新技术企业有2900家,比2014年增加了800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4%达到92%,非公企业申请专利数占全省的61.4%,有69家非公有制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比2014年增加16家。

(五)非公有制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增大

安徽结合本省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非公企业高度集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迅速,一些重点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安徽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与绿色化的关键战略支点,成为吸引资金、先进技术与高科技人才的发展平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地,也是安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平台。2015年底,培育了189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聚集4 357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6 745.5亿元营业收入,增长19.7%,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的20%左右。全省有15个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专业镇,其中有3个产业集群专业镇营业收入超200亿元。

二、安徽非公经济活力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比较

(一)非公企业数量比较

从表10可以看出,2014年安徽个体工商户数是187.8万户,在中部地区仅比山西省和江西省多一点,比其他省份都要低;个体工商户资产总额为1 309.8亿元,比山西和湖南多一点,比其他省份都要低。再看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户数为45.2万户,在中部地区比山西、江西和湖南多一点,比其他省份都要低;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为17 106.3亿元,仅比河南低,比其他省份要高。这也反映出2014年安徽个体经济在中部地区与河南、湖北、湖南还有一定差距,但私营经济在中部地区仅次于河南。

表10 2014年中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

(二)非公企业规模比较

从表11可以看出,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中部地区情况。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户数为12 3137户,仅比河南少一点,但多于其他省份;同比增长42%,仅比湖南低一点,但高于其他省份;占全部比重为27.2%,与湖南持平,低于江西,高于其他省份。其他情况见表11。从中可以看出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规模总体低于河南,高于其他省份。

表11 2014年中部地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

续表

另外,从表12可以看出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及中部地区情况。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在全国排名为第23位,在全国处于倒数10名以内;同时,在中部地区处于倒数第一。这也充分说明安徽非公企业实力比较弱,其提升空间非常大。

表12 2014年中部地区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三)非公企业吸纳就业比较

从表13可以看出2014年安徽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就业情况。2014年安徽个体经济吸纳就业为443.2万人,同比增长16%,低于河南、湖北,高于其他省份;2014年安徽私营经济吸纳就业为373.2万人,仅比山西和湖南,低于其他省份。安徽非公企业吸纳就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13 2014年中部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吸纳就业

(四)非公企业产业结构比较

表14反映出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产业分布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的比较。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户数为2.82万户,比湖北、河南少,但比其他省份多;在第二产业户数为12.3万户,比其他省份都多;在第三产业户数为30.2万户,比湖北、河南少,但比其他省份多。再看表15,2014年安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为6.2:27.1:66.7,在中部地区,安徽私营企业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偏高,而在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安徽私营企业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表14 2014年中部地区私营企业产业分布

表15 2014年中部地区私营企业产业结构 单位:%

(五)非公经济增加值比较

表16显示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增加值为11 946亿元,仅仅比山西、江西略多,但比中部地区其他省份低了很多;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同比增速为10.2%,也就比山西高,但低于其他省份;再看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占本地区GDP比重为57.3%,也就略高于山西与湖北,但低于其他省份。这也说明在中部地区,安徽非公经济对安徽经济贡献比较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表16 2014年中部地区非公经济增加值

(六)非公经济纳税比较

表17显示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纳税为2065.6亿元,超过山西、江西、湖南,比河南、湖北少;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纳税增速为13.2%,比山西、湖南高,低于江西、河南、湖北;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纳税占其税收总额比重为66.9%,仅比江西、湖北略低,但高于其他省份。这说明在中部地区,安徽非公经济纳税贡献还是比较高的。

表17 2014年中部地区非公经济纳税

(七)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表18显示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为14 681亿元,仅比山西、江西多,比中部地区其他省份少;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9%,比山西、江西高,低于其他省份;2014年安徽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9.1%,仅比江西、湖南高,低于其他省份。安徽今后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其投资环境,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

表18 2014年中部地区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

(八)非公经济进出口贸易比较

表19显示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18.2亿美元,在中部地区仅比江西少,但多于其他省份;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速为5.1%,仅比山西高,低于其他省份,而且比湖南、湖北两省低了很多;2014年安徽非公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其进出口总额比重为44.3%,比山西、河南、湖北高,但低于江西、湖南。安徽非公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

表19 2014年中部地区非公企业进出口

三、提升安徽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允许、支持、鼓励、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嬗变,非公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形成了与公有制经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良性发展格局[9]。非公经济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允许、支持、鼓励与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安徽省生产力,完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10]。

(一)政府“有为”与“不为”有机结合

加快安徽非公经济发展,政府大有可为[11]。首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安徽各级政府要结合本省实际适时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在产业政策、投资领域准入、金融与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支持环境。其次,创新服务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安徽各级政府要简政放权,实施“负面清单”,严禁不合理收费;科学利用价格、利率、税收等杠杆来鼓励、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制定完善科学发展规划与法律法规、政策,为非公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要适时“无为”,减少直接干预,要加强宏观调控。让“看不见的手”在非公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二)非公有制企业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1.非公企业应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为了适应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安徽非公经济应逐步摆脱家族制的产权制度,通过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等入股,积极聘请高端人才参与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优化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机制,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逐步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12]。

2.非公企业加快产业优化,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之路

与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呼应,安徽非公企业要根据本省实际适时进行产业优化升级,走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之路。专业化有助于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其经济实力与竞争力。企业巩固加强了自身专业优势之后,还要结合自身实际,适时拓展延伸其产业链,实施多元化发展,拓展其价值创造空间。另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安徽非公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3.非公企业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环境等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非公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等工作。非公企业是安徽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就业人员增加,有利于增加人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非公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另外,新常态下安徽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公经济应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有机统一;密切关注民生和社会公平公正,推进包容、共享式发展进程;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4.非公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与“两大市场”

安徽应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突出其比较优势,释放非公经济发展活力,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资本、技术、管理等参与,实现共赢发展。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大力度培育本省非公经济主体,除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取消制约发展非公经济关键壁垒外,还要逐步加大力度培养非公企业家、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积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等。积极鼓励非公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利用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来更好地发展自己,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刘树人,张久达,张晓文.中国企业活力定量评价[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5:9-10.

[2]周扬明,张志民.活力来源于激励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1992(8):77-78.

[3]蒲宇飞.我国重点领域改革的分权制衡机制和政策建议[J].改革,2013(10):23-30.

[4]楼海淼,孙秋碧.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各省经济活力评价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2-35.

[5]李成瑞.关于我国目前公私经济比重的初步估算[J].探索,2006(4):190-192.

[6]杨新铭,杨春学.对中国经济所有制结构现状的一种定量估算[J].经济学动态,2012(10):10-16.

[7]赵华荃.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分析和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2(3):41-49.

[8]陈文玲,王飞.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10-23.

[9]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绩效演化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6.

[10]郭飞.深化中国所有制结构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8(3):52-69.

[11]张长生,郑红军.新中国5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启示[J].岭南学刊,2000(3):39-41.

[12]李雨珊.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逻辑——基于2010—2015年研究的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147-150.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私营企业比重
化解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方法分析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在私营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法学院哪家最强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
我国目前有多少“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