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双 金艳瑜
摘要:探討儿科患者留置针穿刺过程中协同护理模式(CCM)的有效性。方法:抽取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实验组的患儿及家属实施协同护理模式,统计患儿留置针穿刺的合作率和一次性成功率,分析协同护理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合作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有利于消除患儿心理障碍,缓解家属的焦虑,提高留置针穿刺的合作率和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协同护理模式 ;留置针穿刺;患儿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2-0007-01
静脉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可减少穿刺次数,并具有保护血管及减少液体外渗,便于固定及患者活动等诸多优点,由其适合婴幼儿患者[1,2],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参与、配合成为影响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提高患儿留置针穿刺的合作率和一次性成功率方面的作用。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月~4月本院自愿选择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80例,其中女性39例,男性41例,年龄4~1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6.4±0.6岁,实验组40例,平均年龄7.1±0.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留置针穿刺流程操作。
1.2.2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儿及家属实施协同护理模式: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穿刺操作前评估患儿的心理状况、血管情况,及家长对患儿的溺爱心理和焦虑情绪。针对家长及患儿现有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沟通:解释留置针的穿刺过程及优点,告知其配合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取得患儿及家长信任,引导其主动参与配合穿刺过程。②留置针穿刺操作中家长协助护士为患儿摆体位,护士对患儿进行抚触、语言交流、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诱导患儿合作。③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教会家长保持患儿肢体正确体位,根据留置针的不同穿刺部位,解释注意事项。
1.2.3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患儿放松状态下接受穿刺的合作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操作中合作状况比较见表1
由表1、表2可见,协同护理模式组患儿在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合作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有诸多优点: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穿刺,有保护血管及减少液体外渗,方便固定及患儿活动等。但由于患儿本身疾病带来的痛苦与不适、既往经历静脉输液似的疼痛联想形成的条件反射及对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的陌生感等因素,导致患儿常常害怕,甚至拒绝输液[3,4]。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起来比较困难,而住院患儿家长的情绪改变及配合程度将直接影响患儿的情绪及穿刺过程中是否合作。
CCM 通过护理的协同作用, 体现护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CCM 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注重人的社会性, 强调护士的临床教育者、倡导者和协调者角色, 体现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各方面的协调作用[2,5]。
综上所述, 协同护理模式对提高儿科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促进患儿合作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在儿科患者其他护理过程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蒋冠华.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及体会[J] .全科护理, 2009,7(12):31,36.
[2]李铀氢,钟玉杰,杨明珠. 协同护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63-64.
[3]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4-95.
[4]谢凌云,彭希敏,谢兰.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105-106.
[5]赵雪萍,薛小玲,苏翠红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作者简介:
宋双(1984.3-)女,汉族,籍贯:山东省德州市,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