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工作”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2018-05-24 10:19彭郁雅
成才之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彭郁雅

摘 要:班级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决定性环节,针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文章尝试探讨如何运用团体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以应对挑战,并对团体工作介入高校班级管理的路径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团体工作;高校班级;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11-0012-01

随着高校扩招、现代化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的改变,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班级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管理对象问题多样化。如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消费问题、网瘾问题、性观念淡薄和同居问题、就业问题等。二是外部环境复杂化。当前,各种文化相互交织,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外部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三是管理队伍不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缺乏专业化的配套保障制度、从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参差不齐、职务评定和晋升处于弱势等问题,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因此,高校要重视更新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文章尝试探讨如何运用团体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以应对挑战,并对团体工作介入高校班级管理的路径进行研究。

一、团体工作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团体工作(Group work)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指以团体或组织为对象,并通过团体或组织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协助,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互助,促进成员建立密切联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帮助团体中的个人获得成长的经验,由此达成个人、团体、社区发展的目标。

团体动力学是团体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Z.Lewin)提出。该理论将团体看作有机的动力整体,认为团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交互依存的动力,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团体不是由各个个体的特征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团体成员相互依存的那种内在的关系,同时团体也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个体的心理方向。

二、团体工作介入高校班级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团体工作与高校班级管理的目标具有相似性。高校班级管理主要是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班级内部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实现教育目标,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团体工作则假设归依群体是人的本性,人在团体中生活,而且通过团体可以实现改变自己、发展自己的目的。可见,团体工作与高校班级管理的目标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为团体工作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团体工作有专业知识和学科提供支撑。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团体工作立足于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整合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前沿理論。团体工作将理论和实务结合在一起,甚至理论可以完全化为有意识的团体设计,每种团体结构或游戏都有其坚实的理论支撑。

再次,国外有成功的经验借鉴。作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种专业服务,学校团体工作在20世纪初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地区便开始了教育体系内的实务介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最初的协助学校和家庭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发展到服务领域遍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多层面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在美、英、德、法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学校团体工作开始拓展到关注与学生成长有关的社会文化因素改善、维护学生权益、对特殊学生施以特殊关照等更加广泛的层面,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学校团体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

三、团体工作介入高校班级管理的实践

本文作者运用团体工作的方法,挑选所在高校一个30人的大一新生班级开展团体活动。通过多次观察和非正式的访谈发现,该新生班级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具体表现为参与集体活动时积极性不高、对立小团体现象严重。因此,本文作者从团体动力学理论出发设计团体活动,旨在以共同的团体活动为中介,通过团体中的互动互助,增进该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和思想交流,以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高。围绕以上目标,可以从团队形成、有效沟通、信任合作、团结运作四个方面来设计活动内容。

团体工作结束之后,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非正式访谈收集活动反馈。通过分析收集的信息发现:设定的目标基本达成,活动考虑到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团体形成的阶段性特点,运用体验性游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新颖的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亲近、友爱、信任、鼓励和支持的愉悦,并在这种氛围中开放自己、主动分享。

此次实践发现,团体工作可以为高校班级管理提供新的思路。管理者通过特定的场域、新颖的方式,能够在团体工作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弥补传统高校班级管理不能完全贴近大学生实际、工作成效较低等缺陷。此外,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也能够激发大学生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Kurt Lewin.社会科学中的场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3]黄丽华.团体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4]胡晓娟.对高校育人机制引入社会工作的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