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2018-05-23 11:07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14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唯实 2018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供给农产品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14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中央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明确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新的更高目标。近年来,江苏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多项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但在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持续动能。

江苏农业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年来,江苏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带好头、领好向,把四化同步真正落到实处”、“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重要指示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粮食连年增产,超过700亿斤,位居全国第五,实现历史最好水平;产值不断增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10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总量的近7%;农民持续增收,超过1.76万元,同比增长8.3%,连续七年超过城镇居民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28:1。经过连续多年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收、增量不增效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农业供给侧存在“四个不适应”:

农产品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农产品供给与消费升级不相适应的矛盾显现,存在结构性供需失衡、优质品牌农产品少等问题,无法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需要,农产品质量水平、信誉保障等也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特色更加明显,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导致部分农产品进口量增加、国产农产品库存增加并存的现象,大量质优价廉的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大豆、棉花、玉米等产业相继受到严重冲击,进口的比重逐年提高,大豆进口比重超过80%,牛羊肉、奶粉等产业受到的冲击也越来越突出。大宗农产品价低卖难,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局面,去年江苏省小麦亩均减少200元,水稻也普遍减产减收。

农业生产不适应资源环境承载负荷。江苏省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占用耕地数量持续增加,近20年来全省耕地面积减少了700万亩,现有人均耕地已不足0.9亩,只有全国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二,逼近联合国提出的0.8亩粮食安全警戒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为了增加产量、追求单产,又形成了依赖高复种指数、高化肥农药投入的生产路径:复种指数达到1.69,远高于全国的1.23;耕地利用强度大,得不到休养生息,化肥施用量每亩47公斤,比全国平均数高15公斤;农药使用量每亩1.2公斤,是全国平均使用量的1.3倍。环境承载压力大,长期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难以为继。

农业经营主体不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业从业者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目前,全省2600万乡村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仅占不到30%,而且这些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60岁以上近60%,还有相当一部分兼业人员。务农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小学及未上学的比例高达5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不足5%。务农农民职业意识普遍不强,往往是因为没有其他谋生手艺才务农,缺乏既爱农业、懂技术,还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目前,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仅35%,与目标值80%存在较大的差距。

農业物质装备不适应农业转型升级要求。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用现代装备来解决“如何种田”的问题,但现阶段不少地方农田设施老化失修,基础设施无法适应规模经营发展。目前,江苏省高标准农田比重50%,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田块高产稳产能力不强,全省7.4万座泵站多数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完好率仅50%左右,全省中低产田仍占一半以上。高效设施农业、农村电商物流基地、仓储烘干、社会化服务等农业发展基础设施亟待加强,设施农业很大程度上仍以小型简易设施占主导,结构性能不优,保温、抗风雪和抗暴雨能力弱。高效设施农业机械装备比重不到50%,动力机具与配套装备比为1:2.5,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

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其中重要一环,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当前,农业供给侧积累的很多矛盾需要下大力气逐步化解,针对此次调研的情况,结合省情农情特点,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调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产业兴旺”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首位,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的。产业兴旺,效益是目标,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这几年,党中央提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要求,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了“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扩面、多元复合经营、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意见,引导各地瞄准市场需求,尊重消费者选择,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加快“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优化和转变,鼓励地方放开手脚调整农业结构。当前,可以依托特色小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引导各地积极培育县域、镇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加快质量和品牌提升,加快推广高效综合种养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拓业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领域,可以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几年,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意休闲农业等新兴业态发展势头迅猛,农产品网上营业额、创意休闲农业综合收入每年都以15%以上的增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各地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把电商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起来,与农民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推动集群集聚发展;引导各地依托现有农耕资源,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让农村成为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鼓励各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业态。

培主体,进一步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在人,关键要让广大农民更多参与改革进程,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提出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建议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当前,可抓住进城务工人员回流、下乡创业人员增多的机遇,把更多的青壮年农民、返乡下乡人员培育成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创办者,鼓励扶持他们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创新创业,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补短板,进一步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是现代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形势下,落实党的十九报告提出的“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战略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物质装备,特别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打牢高产稳产基础。引导各地以“省工节本、人机相适”为导向,推动农机由普及向提升水平转变,推进农机农艺配套。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原始创新和融合创新,重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当前应重点推进科研院所與地方对接,科技成果供给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抓改革,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给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当前,重点要落实好近两年中央和省里在农村改革方面出台的政策意见,推动各项发展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让农民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建议省委、省政府引导各地在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联耕联种、农田托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各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集中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治理,加快资源性资产确权、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重生态,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生态宜居”的要求。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相对宽松,这是难得的机遇,应当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强化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供给功能。建议省委、省政府更大力度地推进绿色发展,引导各地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农业资源保护,普及节本降耗、循环利用、轮作休耕等技术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使绿色发展成为江苏农业的鲜明特色。同时,借鉴南京、苏州等地的生态补偿制度,从省级层面探索相关生态补偿机制,让农业资源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强扶持,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体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要大力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工业化、城镇化成果武装农业,以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建议省委、省政府更加突出财政投入精准性,强化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优化农业项目结构,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财政投入的精准性、实效性,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同时,在金融支持上,引导金融机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精准定位现代农业产业的金融需求,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

(执笔人:孙翔)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供给农产品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