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芩龙合剂治疗外感咳嗽

2018-05-22 05:40王双双
吉林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计分外感合剂

王双双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外感咳嗽属于现代医学上呼吸道感染,可伴发热、咽痛、咽痒等[1],有时还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若经久不治易导致急性咳嗽转化为慢性,所以对于咳嗽应及早予以相关的临床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咳嗽的治疗疗效并不是十分理想,服用药物后一般要经过半个月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痊愈,加重患者的痛苦[3]。麻杏芩龙合剂是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用于治疗风寒束表、痰热内郁之咳嗽、哮喘、肺胀等[4-5]。笔者以我院240例急诊外感咳嗽患者为对象,研究麻杏芩龙合剂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240例咳嗽患者。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外感咳嗽的诊断标准[6],并具备外感风寒,内有郁热证型特点即感受风寒后出现畏寒,咳嗽,咽痒,痰黄,舌苔薄黄,脉浮;2)西医诊断标准[7]: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患者或患者的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此项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的呼吸道疾病,例如结核、肺癌、肺脓肿等;2)伴有严重的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3)对麻杏芩龙合剂以及相关西药过敏者;4)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妇女。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57例,女63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41.59±7.84)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5.24±1.30)d;观察组男55例,女65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2.59±8.67)岁,病程3~10 d,平均病程(5.63±1.04)d。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临床血常规检查结果给予口服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类抗生素以及加用复方甲氧那明(阿斯美)胶囊,0.2/次 ,3次/d。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若患者出现发热可采用退热药物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等对症处理;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者可加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液100 mL/次,2次/d。

1.2.2 观察组 采用麻杏芩龙合剂治疗。同时注意休息,多饮水。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使用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的西药。若伴有明确的感染指标可采用抗生素治疗。麻杏芩龙合剂组方:麻黄、杏仁、黄芩、地龙、甘草等,30 mL/次,3次/d,温服。

1.3 疗效观察 咳嗽计分:患者每天24 h根据自身的咳嗽情况对照计分表进行判断并计分,总分量=日间计分+夜间计分,见表1。

表1 咳嗽症状积分表

1.4 指标评价[8]以上诉咳嗽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症状计分降至0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患者症状计分至少减少6~9分;有效:咳嗽症状减轻,症状计分减少2~5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 指标观察 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120) 例(%)

2.2 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使用天数也少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n = 120) 例(%)

2.3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4例患者出现腹胀,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治疗期间2例出现多睡,1例出现轻度心悸,3例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这些情况的出现均与抗生素以及氨溴索等的使用有关,未影响到治疗。2组治疗后均出现药物依赖,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将外感咳嗽归纳为咳嗽、感冒等范畴。外感咳嗽主要是指风、寒、火、燥、暑、湿等外邪侵袭肺系所致,导致患者肺气宣肃不利,肺气上逆而咳[9]。而肺气失于宣肃,则津液化为痰涎,因此外感咳嗽患者多伴有痰液,并以急性支气管炎最为常见[10]。并且外感咳嗽时间过久易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较为棘手[11]。此病在临床上治疗时间短者数天,月余,多则月余,严重影响者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临床上多使用西药治疗,但是西药治疗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治疗时间较长。有学者表明使用中医结合耳穴治疗对外感咳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2]。也有学者研究表明麻黄是治疗咳嗽的第一要药,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13-15]。

观察发现,外感性咳嗽经久不愈的原因主要是发病早期未得到合理的治疗,所以早期治疗是控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有文献表明,中药感咳合剂具有较好的临床作用[15-18]。麻杏芩龙合剂主要药物组成有麻黄、杏仁、黄芩、地龙、甘草等,具有宣肺散寒、清热豁痰、降气平喘之功能,常用于治疗风寒束表、痰热内郁之咳嗽、哮喘、肺胀等,临床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咳嗽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使用中药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明显好转,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治疗。除了风寒证引起的咳嗽,其他类型多种证型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疗。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使用天数也少于对照组,证明麻杏芩龙合剂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临床上除了使用麻杏芩龙合剂治疗外,不少学者还研究使用其他含有麻黄类中药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进一步表明麻黄类药物是治疗外感咳嗽的首选药物[19-20]。

参考文献:

[1]胡诣璋, 赵俊, 崔瑷. 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6, 14(1):11-16.

[2]郑佳昆, 冯淬灵, 武维屏. 武维屏伍用小柴胡汤治疗咳嗽经验[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11(2):157-160.

[3]范良, 张美萃, 潘小丹. 感染后咳嗽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5):588-589.

[4]姜燕, 刘昊, 毛兵. 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2):149-152.

[5]丁娅, 余小萍. 中医治疗感染后咳嗽概况[J]. 山东中医杂志, 2015, 35(8):638-64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08, 46(2):104-107.

[8]樊东升, 李跃进. 自拟麻杏三三汤治疗外感咳嗽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 16(10):1506-1508.

[9]金涛, 张光明. 阴气阳三虚致咳嗽的临床辨证论治[J]. 世界中医药, 2015, 10(1):216-217.

[10]苏峻浩, 冷向阳. 从病例论感冒后咳嗽的辨证论治[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 22(3):424-425.

[11]谢顺英. 自拟党参固金汤治疗外感后顽固性咳嗽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15, 34(8):91-93.

[12] Zhiguang W U, Cheng Y, Feng J.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Point Compres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 for 150 Cases[J].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6, 22(17):346-351.

[13]刘宁, 郑丰杰, 王莹. 刘景源教授治疗外感咳嗽及哮病的临床经验[J]. 现代中医临床, 2015, 22(3):41-42.

[14]姚婧, 谭长磊, 王云方,等. 感冒后咳嗽从风咳论治诊治思路[J]. 吉林中医药, 2015, 35(2):119-121.

[15] Juan L I, Liang Y, Jia Y. Professor JIA Bin’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reating exogenous cough[J]. Journal of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33(5):649-655.

[16]李金爱, 刘燕梅, 刘建,等. 感咳合剂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J]. 北京中医药, 2015, 65(10):771-774.

[17]黄壬海. 止嗽散加味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外感久咳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15, 34(7):62-64.

[18]秦小永, 豁银成, 宓鲁南. 隔姜灸治疗外感后久咳60例[J].中国针灸, 2015, 35(7):674.

[19]刘相朝, 姜攀, 莫大,等. 麻杏石甘汤(农本方)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6, 25(7):1392-1394.

[20]王建华. 用杏苏散合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外感咳嗽效果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1):214-215.

猜你喜欢
计分外感合剂
带定性判断的计分投票制及其公理刻画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高级教师评审倾力一线教师
基于单片机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计分器开发设计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计分考核表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宣痹祛风合剂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100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