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句子是现代文阅读的关键

2018-05-21 02:56李晓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李晓红

【摘要】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际教学中, 明确句子的分类及其特征,理清句子设题的角度及答题的方法,学生阅读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关键词】句子 现代文 阅读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67-01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它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桥。理解重要词语离不开句子,理解语段篇章也离不开句子。因而抓住了句子也就能较好的解决阅读的问题。

一、明确句子的分类及其特征

1.从文体方面考虑句子可分为论点句、中心句、文眼句、升华句

(1)论点句是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理解议论文的关键。它在文中的位置是标题、开头、中间、结尾。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标题即为论点句,《六国论》在文章的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拿来主义》在文章的中间“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过秦论》在文章的结尾“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判断论点句的方法如果文章有标题就要从标题入手,标题构成判断即为论点,标题不是判断可将标题设问,问题的答案到可能出现的位置去寻找判断句即可得出。如没有标题,在具体判断中要注意三点:一要考虑位置,二要考虑句子必须构成判断,三要考虑句子能否领起全文。

(2)中心句是表达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心意思的句子。一个语段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心句也可能几个语段就一个中心句,判断的关键是看这个句子是否能够领起其他内容中心句在句中的位置是语段的开头、中间、结尾,其判定方法与论点句类似。

(3)文眼句是在一篇叙事、描写类文章中能起到领起全文描述内容并传递主旨信息的句子。它有两个特点:一是一般位于文章开头的前两段,二是语句中具有领起性或者概括性的词语。

(4)升华句也可以叫主旨句,是作者在叙事、描写类文章中用来升华文章的主题,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其特点:一是一般位于文章的后两段,二是必须是抒情或议论的句子。

2.从结构方面考虑句子可分为总起句、接续句、过渡句、总结句

(1)总起句位于文章或语段的开头,是语句中有领起性的词语,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接续句是接续上文的内容对上文进行补充说明的句子其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对上文的内容进行补充,换角度进步突出文章的主旨,使文章论证严密。

(3)过渡句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处于段与段或者句与句之间,二是句子本身一定要有总结性的也要有概括性的词语。其作用是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谨。

(4)总结句是对文章或者语段内容进行总结的句子。其特点一是位于文章或语段的结尾部分,二是表明结论性内容的语句。

3.从内容方面考虑句子可分为双关句、比喻句、象征句、含蓄句

(1)双关句是采用了双关修辞手法的句子。其最大的特点应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解释时必须解释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表面上是写“我”已离开故乡,正在走水路;但言外意是“我”正在走人生的路。

(2)比喻句是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理解其含义必须通过喻体和相似点推出本体将本体的含义代入其中从而得出句子的含義。值得注意的是喻体和本体的词语、短语或句子结构类型必须保持一致。

(3)象征句是采用了象征手法的句子,理解其含义的办法与比喻句相同,关键是通过象征体找出本体。平时应注意常见的意象所象征的内容,行文中应找对应意象的含义。

(4)含蓄句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句子,理解此类句子的关键是根据上下文推出其隐含的意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双关句、象征句都可以说成是含蓄句,要注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问题。

二、理清句子设题的角度及答题的方法

从设题的角度讲,关于句子可以有如下四种设题角度:

1.理解句子的含义。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是分析设题,对位原文出处,找出句子中具有隐含意义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出具有隐含意义词语的含义,分析句子结构将推出的词语带回原句整合从而得出句子的含义。

2.理解句子体现出作者的感情。解答此类题需要首先理解出句子本身在文中的含义,然后再判断作者的情感倾向。一般情况下人对事物的情感可有三种:积极类的(赞美、歌颂、思念、向往等词语是代表性的词语)、未置可否类的(客观描述,不加主观评价)、消极类的(厌恶、抨击、无奈痛苦等是代表性的词语)。答题时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再加上句子的含义即可。

3.理解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句子是语段中和文章中的句子,所以句子在内容上起的作用多应是突出语段或中心的意思,进一步深化主题。结构上的作用则首先要辨析清楚句子的类型是描述类的还是议论类的,然后根据类型特点再答作用。

4.从句子中悟到了什么哲学道理。此类设题的答题要先将句子的意思搞清,然后在看透过这些句子反映出了什么道理。答此类题需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结语

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句子的分类及其特征,理清句子设题的角度及答题的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富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取向[J].教育评论,2004.5.

[2]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J].语文教学通讯,2007.5.

猜你喜欢
现代文阅读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重点】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科普)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