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最终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引导全体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学习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理念;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业设计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少语文教师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忽视长远的教育价值,表现为作业设计单调、枯燥、缺乏实践性、创新性,量大质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如何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高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
(一) 重视分数、轻视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严重
虽然实行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目前在社会上,家长、教师、学生自己都认为考试成绩至关重要。这种现象是应试教育作用下的直接结果,因为分数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升学,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命运,所以所有人不得不将分数放在第一位。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时候,第一考虑的就是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且中考考什么,就布置什么作业,具有明显的功利心态,急于求成。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因为作业量过大而出现开夜車现象,使得学生视力下降,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语文作业不能够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作业比较注重学生阅读应试训练,忽视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在日常的练习以及很多考试中,阅读分析题占据很大的比例,这种题目会让初中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对于此类习题经常会产生心理恐惧,做的时候会发生审题错误,或者是选择胡做漏做。这种时候有的初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多做多讲的错误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认为写作指导和训练不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假如他们想要学生在考场获得较高的成绩,就需要紧紧把握住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教师留给学生大量的阅读分析题,使得学生堆积大量的课内外习题,这样只是治标不治本,让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另外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忽视了有规律、科学的课外练笔,让许多初中生没有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不能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进行独到的体验感悟。写作和阅读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让学生在进行此类练习的时候会感觉到为难和迷茫,不知如何下手。
(三) 作业流于形式,并且侧重于重复抄词、默写
初中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留一些抄词、默写以及背诵等机械性作业,这种方式在小学阶段确实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提升学生的成绩,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初中阶段,就需要变革这种方式。首先是因为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和小学阶段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和提升。其次是因为机械式的抄写和背诵非常无聊乏味,会让初中学生生出厌烦情绪。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这种作业设计在题型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对此种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二、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一) 丰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形式
1. 作业设计层次性。因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作业,实行作业分层,以便学生选择。实行作业量分层,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程度,布置适量、恰当的作业,帮助其培养自信心;实行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制定不同的目标,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实行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轻松地掌握语文知识。
2. 作业设计兴趣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语文作业形式设计应富有创意、趣味性,使学生体验到增长知识的乐趣。在教学中可设计为绘色的兴趣性作业,吸引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作业设计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通过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在实践中形成自主、开放、动态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春游、演讲、手抄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这些实践性学习作业,是对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检测,是对语文学习的综合汇报,能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4. 作业设计自主性。作业设计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在自主学习中体会乐趣。可设计想象写作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发挥想象;设计专题搜集,让他们围绕某专题通过工具书、网络等渠道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5. 作业设计综合性。新课程理念强调研究性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值得实践的教学方式。教师可布置带有研究性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成员策划、组织、协作完成。如通过设置集体创造广告的综合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
(二) 科学设计初中语文作业的时间
设计语文作业,要考虑时间的完成,把握作业的难度,使学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完成作业。应站在学生的立场,预测完成作业可能的时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都有成就感。实践及研究性作业完成时间一般较长,可每隔两三周布置一次,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作探究,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三) 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
语文作业应是为学生准备的一桌大餐,要经常调味,变花样,以改变作业是负担的不良影响。作业内容可依他们的兴趣、心理特征来安排,要有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相关知识。语文作业在生活中时有可见,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内容丰富的作业。如让学生记下在看电视晚会、新闻报告时一些感染力强的语言,教他们用心感受主持人的表达。这样就摆脱作业的机械重复,激发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胜淼.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作业设计[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0(6).
[2]张卫华.作业设计:就这样走向生活[N].中国教师报,2004(9).
作者简介:
宋玉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宝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