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协助学生实施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8-05-21 09:16杨磊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措施

杨磊

[摘 要]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协助学生实施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明确数学学习的环节”和“对有效措施的思考”两个方面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思考. 这些思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多是平时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通过对数学学习环节的分析,希望借此引起对教育着力点的思考;实施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则是仁者见仁,文中提到的两点是笔者体会最深的,借此抛砖引玉.

[关键词] 数学学习;有效;措施

明确数学学习的环节

相信每位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跟学生多次谈过数学学习的注意点,并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就笔者个人而言,觉得数学的学习有以下几个模块组成:

1. 课堂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分功”,连课堂都不能够保证,就无须再谈别的. 全班同一个老师上课,但听课的效果却是不一样的,怎样才能够在课堂中听出属于自己的最高效益?一是思想上要重视,二是行动上要重视. 一个人的行动是由其思想决定的,思想上不重视课堂,行动上就会轻视. 举几个不注重课堂的细节:课前准备不充分,老师开始上课了,还在做其他的事情,连书本、学案、草稿纸等都没有准备好;上课了,老师要求拿出某份学案或作业,找了半天才找到;老师让着手解决某个问题,动作慢吞吞,没有必要的紧张感;某个强调的知识点,不主动思考是否有必要对其作记录,需要老师一再提醒;对待课堂提问不积极思考,当提问别的同学时,有看热闹与事不关己的庆幸心理……一般,从平时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就可大致判断出其数学学习的主要问题所在.

2. 作业

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对于作业的要求,一直都是“独立完成、积极思考”. 当然,抄袭是学习的大忌,也是为真正的学习者所最不齿的事情. 要养成正确的“作业观”,关注作业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固定量的作业”(即定时定量),这与考试的要求相仿. 避免养成作业“拖拉”的习惯,这里的“拖拉”不单单是一再将学习时间延后,也指无时间观念——一道题目纠结个把小时,仍旧没有什么思路,但还不肯放手. 学习确实需要钻研,但钻研也是讲究方法和策略的,应当把全部作业完成了之后,再去深入钻研那些我们没有做出来的题目. 每次作业,教师不能因为有题目不会做而责备学生,但倘若学生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将作业完成到一定的“质量”,那就应该受到警告. 做作业时“边做边对答案”或者“边做边玩”都是应竭力避免的.

3. 订正

“每天在做当天的作业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今天有没有作业没有订正,或者哪些知识点没有弄懂”,这是笔者一再强调的,但真正能做到的学生并不多. 当没有把之前的作业订正做好或者没有将有关知识弄清楚,就开始做题,一是会影响学习的态度,二是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作业订正有两个原则,一是及时,二是有效. 及时指的是当天的作业订正尽量在当天完成,最迟不能够超过第二天(不然,很容易陷入问题累积的恶性循环中);有效指的是力求作业的订正有利于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有同学拿到批改后的作业的第一时间就是拿别人的作业对照,先把正确的答案写上面,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拿到批改后的第一时间内应该是自主订正;对于经再三思考还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先主动查阅资料,如确实困难重重、无法解决,再与同学交流或询问老师.

4. 主动

离开了主动的状态,学习的效率永远不可能达到最佳. 主动的学习有哪些表现?一是常常思考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了解自己的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二是常常思考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优化学习时间,提升学习效率;三是坚持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的事情. 就拿数学整理来说,多数同学都没能够体会到整理本的“威力”,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迫不得已的任务来完成. 如果整理本能够用得得当,肯定会大大促进学习. 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将题目进行归类整理,哪怕一天只是两三道,坚持“周末再整理、月末大整理”(这里的整理兼有回顾之意)的原则,争取把自己整理的题目与知识点联系起来,经历让整理本“由厚变薄”的过程,相信阶段性检测、期中期末,甚至高考,都不会太紧张甚至手足无措——让你付出辛劳和汗水的整理本大可成为你的制胜“秘籍”.

对有效措施的思考

1. 因教施教

采取措施本身虽然是为了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其始终含有悲情的成分,因为无论如何只有在状况不佳或者考虑到状况有可能不佳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想到去采取措施.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上行动起来?

有一段时间,笔者想到要给学生分层训练,因为学生的学习层次和思维水平毕竟是有差别的,但却一直没有实施,关键是对学生分层的标准和操作流程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确实不够理想,但倘若单凭成绩就将划分到“补差”一组,未免有些果断,其成绩不好可能不是因为思维因素,而是由于个人态度和学习习惯;有的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于是就贸然决定将其划到“提优”一组,可能并未真的适合,因为这不错的成绩可能已经耗尽其精力,已经不能够有余力再“提优”了;有些同学成绩上不去,就将其划到“普通组”,可能就会埋没其潜力,不利于其提升. 影响知识的掌握的因素很多,作为笔者本人来说,并不能够穷尽和熟知其纹理.

那如何能够使得分层教学合理有效地进行?笔者觉得应充分思考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倾向,当教师人为地将学生划分到某一组,而没有任何的学生自愿的话,学生积极性就会受挫,未必能够真正起到“因材施教”应有的效果,故划分的时候,学生的主动自愿比较重要. 二是教师的引导,由于学生的自尊心普遍较强,如若不能够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误认为这种“因材施教”是对学生个体的歧视,进而将逆反心理引发出来. 如对于分层教学时,各层次名称本身就是一个学问,如何能够起一个让学生感觉受到尊重和关怀的名称,绝不能够单单地起句为“补差组”和“提优组”,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贴了“差”或“优”的标签,进而有自卑和自负等心理. 像“潜力股”及“持优股”这样的名称显然会比“补差组”和“提优组”让学生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 只有在学生自愿和教师的适当引导之下,所采取的措施才会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这中间,学生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非常关键,起码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教师所做是在为他好,教师所采取的措施是他“跳一跳就能够够得着的”,不是“天方夜谭”,更不是“低級无趣”.

2. 追根溯源

“两道题目都是原题,但多数同学仍没有做好,为什么?”笔者课堂上找了一位同学回答,并追问:“以后怎样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学生回答:“忘记了思路方法,以后要时常回顾. ”“什么时候回顾?”笔者追问. 学生答:“晚上睡觉前.”笔者又追问:“几点钟、多长时间?”这时许多同学在下面发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希望你不只是把它当作笑谈,否则这就是你最危急的时刻.” 最后,笔者强调:复习回顾是非常有效也是必要的学习方式,可以找出或者整理出自己认为有困难的题目,在课前、课后三分钟或午间练前几分钟,进行回顾和思考,当然也可以利用晚上睡觉前的时间进行回顾,关键是要坚持.

教师可以常让学生自主寻求以下问题的答案:数学学习中遇到哪些困难?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是否这样去做了?若做了,效果如何;若没做,又是什么原因?自己存在的学习障碍,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予以配合或督促?……这些层层递进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策略,倘若能够让学生自主发觉“问题及其解决就在我的思考中”,则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

另外,教师也可采取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进而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其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譬如,将一些数学学习的问题进行细化,设计相关调查研究的表格,学生根据表格找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问题所在,探讨问题的解决方式,这样做有利于协助学生认清自我,同时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其中,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和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需求.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小妙招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