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之“痛”

2018-05-21 08:41李娟
读天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开课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摘 要:公开课是教学研讨课,有别于随堂课,公开课要出新,必须锤炼语言,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重要;恰当地使用现代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打磨,反思,教学相长;公开课离不开练兵,更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濡养;公开课上既有预设更有生成;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历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公开课;教学反思

每位教师的从教生涯中总有上公开课的经历,没有哪位教师会觉得上公开课是舒心的、愉悦的,它总伴随着紧张、劳累、痛苦乃至辛酸的历程,结局或圆满,或遗憾,但无论如何,公开课总会给人历练和反思,并能因此而成长。

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上公开课,噼里啪啦半节课就把一节课的内容讲完了,后来听了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才发现公开课是不需要面面俱到的。几封信串起《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过程,哪像我们,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总落不了窠臼。

公开课要出新,要有亮点,要与众不同,这是那堂课给我的启示。

后来又听余映潮老师讲《荷叶、母亲》,简单的开场白,不多的话语,语速不快不慢,声调不高不低,却字字珠玑,将简短的一篇文章讲得如此透彻、精准,没有对语文知识的透彻了解,又怎能如此驾轻就熟。

上好公开课必须锤炼语言,必须有渊博的知识。

双流一位教师讲《行路难》,没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仅用提问的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师生互动。整堂课不是热闹,是思维的碰撞,没有浮华的形式,与学生对话,与文本对话,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公开课必须要形式多样吗?视觉美的图片、视频,听觉美的音乐,甚至让学生亲临现场的表演,难道只有这样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吗?非也。视频、音频不是不能用,是用的恰当,要让文字和影像和音乐相辅相成。讲什么永远比怎么讲重要。

《观潮》这一课,几张图片,一小段视频便能让学生感受到钱塘江潮撼人心魄的力量,《安塞腰鼓》的配乐朗读加视频,朗读者浑厚的嗓音,高亢激越的语调完全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也深刻地体会到本文的语言特点。《智取生辰纲》的影视剧片段,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

恰当地使用现代课堂教学手段,才不会画蛇添足,否则只是徒有形式的华丽,好看不中用。更不能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搞一些哗众取宠的表演,如讲《狼》这节课时,锅碗瓢盆都端上来了,讲《背影》时,让学生模仿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除了让学生觉得好玩,增加笑点,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公开课需要打磨吗?答案是肯定的,反思教学,精益求精,才能在公开课上熟练地驾驭课堂。我教两个班,同一课的教学多少会有些不同,因为学生存在的问题,抑或学生在课上迸发的智慧火花,会给下一堂课以启发和灵感,可谓教学相长。

记得十年前讲《明月几时有》时,周一接到任务,周二比赛。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熬夜做了精美的课件,设计的板块也很清晰,景、事、情、理,简单明了,但就是没练,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这番设计有什么纰漏。等到上完课才感觉到,若能换一种方式提问,课堂气氛也许就不那么沉闷了。也因为没有锤炼语言,随口说的一句话却让别人听出了问题,评课老师说将李煜定为婉约派欠妥当。之前只是根据印象,感觉李煜词风香软,颇具婉约派宛转柔美之风的特点。课后再查资料,才发现李煜所属五代十国时期,当时还没有婉约豪放之说,只是他的词风和婉约派的词风有相似之处吧。经过这堂课,又增长了不少知识。

从此以后,上公开课之前总要先练练,才能及时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

记得一年初三送教下乡,临上课前一周才开始准备。一开始漫无头绪,因为我选的课题太大了:“中考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堂课时间有限,内容多而杂,怎样才能去粗取精,有条不紊地把该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先从收集材料开始,找齐近五年的中考题,再从中筛选几种典型例题,然后分析这几种题型的答题方法,最后精选三篇文章来练习巩固。如此准备下来,光复印的资料就有四大篇。接着做课件,忙活了一周,还没练过,眼见着展示的时间越来越近,迫在眉睫,赶紧在班上练练,这一上才发现,内容太多,一堂课完成不了,而且課堂气氛沉闷,学生启而不发。这还只是我个人的感受,看来上一次不行,又上第二次,并请了一位老师听课,及时删减,课上又受到学生的启发增加了新的内容。第二天去上公开课,虽然心中仍有些忐忑,但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也知道怎么灵活处理。没想到那堂课的效果出乎预料,不仅语言精练,而且临场发挥出色,旁征博引,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在场的评委,过程是痛苦的,结局是圆满的。一堂讲方法,讲技巧的课,能有一点灵动的色彩,完全得益于之前的练习。由此可见,一堂成功的公开课,离不开打磨,若说第一堂课是毛坯,那经过打磨后,才能在公开课上呈现出精品。

一堂公开课的教学离不开之前的练兵,更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濡养。上那堂课,光收集资料,理清思路就花了一周的时间,厚积薄发,因自己有多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才能在课堂上联系生活,给学生更多的教益。

公开课上有预设更有生成。在一次教学大赛中,有幸听到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课题的课。老师的课堂设计环节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上出来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其中有两节课印象深刻,一位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圆满的回答,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十分流畅,听课的人会感叹老师引导得法,学生素质颇高,可仔细观察才发现,学生都拿着参考书说答案呢,哪是自己的见解,可听的人会感觉,这堂课气氛活跃,环环相扣,无懈可击。而另一堂课,学生的回答不那么准确,老师不断的启发,一步一步渐入佳境,虽然教学过程不那么顺畅,但是能感受到学生与老师思维的碰撞,是更真实、更有效的一堂课。

十年磨一剑,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公开课的历练,它会煎熬你,也会濡养你,让你不断的反思、钻研,然后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幸福与痛苦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感谢痛苦的公开课让我不断成长。

作者简介:

李娟,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一中碧城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公开课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