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018-05-21 09:44赵辉
广西教育·C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民族地区高校

赵辉

【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从指导思想、评估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等方面探索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体系的构建,提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运行机制建设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评估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40-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形势下,构建科学、高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建设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

(一)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严格的工作要求。一方面,要求高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互联网新媒体迅速发展等外部环境对高校产生的巨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回答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等层面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行动。在理论研究层面,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全国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办等每年设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国家重点课题;在政策制定层面,中宣部、教育部先后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在实践探索层面,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教育部社科司印发了《全国高校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深入实施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深入开展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各类型各层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模式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高校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也紧步跟进。北京大学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列入学校年度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清华大学将4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在线课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坚持给学生上第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厦门大学拿出3个学分作为实践学分,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河海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程实践课题研究;红河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走村入户用少数民族语言开展宣讲活动;安徽农业大学推出《“大别山道路”纪实》《安农村官》《泥腿子教授胡承霖》等校本教材;东北大学邀请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办好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大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国社会矛盾凸显而复杂,民族与宗教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少数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暴恐”事件日益增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青少年实施影响,在中国企图搞颠覆活动。在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自然等条件制约和影响下,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比较脆弱,容易受到非法宗教势力、分裂势力、暴恐势力以及社会腐败思想、犯罪行为等影响和利用。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思想认识、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重要作用等方面显著提升,积累了一些优秀成果,如徐建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徐柏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等专著就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杨前蓉《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人文关怀研究》一文强调,民族地区高校要重视人文关怀。杨朝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中贯穿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一文认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实际,进行改革创新。这些为研究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有效地开展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方法指导。但是,由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局限性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在理论研究、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忽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区域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创新乏力,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当前,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及其评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特殊性出发,构建以民族地区大学生为本、从不同维度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一体”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体系。指导、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教学和科研等领域的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水平。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科研、服务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设开放的育人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估原则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特点,设置具体评价标准、不同权重,体现指标体系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2.可评与可控相结合的原则。可评是指评价指标的设定具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评价指标对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所涉及的要素具有评价适用性。可控是指评价者在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质量和效果有不断自我调适、完善和修正的能力。可评与可控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能够科学地反映课程教学的实际水平与教学效果,可操作性强。

3.平衡与差异相结合的原则。平衡原则是指设定指标需要从整体上考量每个指标的贡献度,兼顾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联或隶属关系,维持指标之间适宜的差异相关度,防止出现指标失衡的现象。差异原则是指在选取指标时要关注不同指标项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程度,设定的基本指标、核心指标、重点指标、特色指标等能够反映出课程性质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与手段、方式与形式、能力与水平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三)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设计、组织运行、实施效果的三个阶段构建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引导教师创新,实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水平。

1.课程开发设计评价。课程方案评价主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阶段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考察课程教学内容适合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度;评判课程教学条件(实践条件、教学设施、师资配置等)的满足度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课程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致性,满足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2)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教学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照“知行合一”的结构化教学模式,选取、整合、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做结合,科学设计教与学任务。(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科学制定课程大纲和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方案等。(4)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团队结构设置、课程教师资格条件、师生比例等。(5)课程实践实训条件设置。实践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可行,体现课程特色和效果;实践实训条件满足教学程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使用率水平;网络教学资源,硬件环境能否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

2.课程运行与效果评价。课程运行与效果评价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功能及运行效益的全方位评价。检验课程是否达到课程方案预期目标;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是否需要修改和完善课程方案;课程的实际效果对学生行为养成是否起到促进作用等。课程运行与效果评价标准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通过对课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收集相关资料、问卷调研和信息反馈等,评价课程的实施效果。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状况。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形成梯队建设。学历结构(高学历所占的比例)、职称结构(高职称所占的比例)、“双师”结构(校内外专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教学能力(理论观点正确、教学方法改革、指导实践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等)、学术水平(承担的教改项目、科研课题,发表、出版与专业相关的论文与编著等)。(2)课程组织实施,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与资源的满足程度、教学管理的规范性、课程教学资料再开发与完善的程度等。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检查、教学研究活动等教学基本制度健全,且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教学活动记录、试题库等教学档案资料齐全,且管理规范。教学手段:有相应的教学媒体、网络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等,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教具、图片、音像等),网络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运行情况。实践教学条件:专项实践教学经费及其落实率、實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执行力等。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情况;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含有教学环境、网络课程、教学标准、教学辅助资源、立体教材、测评体系等资源的教学资源库。社会服务:发挥学科优势为社会、社区、企业等提供各种指导或咨询服务,参与社会、社区项目建设等。(3)课程建设效果和质量,包括教学实效性、社会认可度、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课堂教学效果:教育教学理论正确,内容丰富,教学方法运用适当,学生认真听课率高,课堂秩序良好,学生获得感及满意度高等。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应用率高,教师认同,学生评价好。学生参与性强,覆盖率高,影响力大。网络教学效果:网络资源丰富,课程质量高,学生学习效果良好,运行管理科学规范等。教学成果:建设一批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先进理念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教师获得各级各类教学奖励、科研奖励和荣誉等。社会认可度:校内相关部门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校外相关机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等对课程本身及其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教师及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类大赛获奖或者表征学生学习效果的成果。特色与创新:自主开发的网络课程或课件等资源推广使用;课程重大改革举措或创新项目;具有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对培养学生能力、创新素质或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好,在同类院校或社会中影响力大等。

三、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运行机制建设

课程建设评估体系的实施和效果决定于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根据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实施、反馈三个阶段的工作,课程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一)准备工作

1.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确定评价的定位,主要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开发建设,以及质量验收或是教育效果等进行鉴定性的评价。

2.评价方案。依据评价目标,制定合理计划,确定评价人员构成,组成课程质量评价小组。

3.收集评价数据、信息和材料。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研、课程质量自评价和总结等方式收集评价数据、信息和材料。

(二)实施工作

1.解释标准,实施评价。主要是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相关解释,评价人员统一价值尺度,帮助评价人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进行有效性检验和误差诊断。主要是实施评价后将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检验,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

3.分析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得出评价结论。经过统计信息的综合和分析,得出课程质量的价值判断。

(三)反馈工作

形成评价报告是评价活动结束后,最终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评价做出反馈,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持续改革创新。

课程质量评价、信息反馈、课程建设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科学评价为课程开发、运行管理、质量监控提供客观依据,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者、相关管理部门掌握充分信息,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持续性建设夯实基础。根据反馈的信息,评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是否科学、课程目标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得当、教学方法是否科学,课程的落实是否到位、课程的运行机制是否顺畅、课程的监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教学效果是否突出等,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和建设,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牢牢把住教学、教材、教师这三个关键环节,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有效补充作用,促进课程教学与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色化,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习材料汇编[G].北京:时事报告杂志社,2017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Z].

【作者简介】赵 辉(1975— ),男,安徽泗县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責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民族地区高校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