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任 慧 韩 娟
(1.忻州师范学院教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指个体面临压力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1]。教师采用何种应对方式,会对其心理健康、幸福感及职业态度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李志凯[2]、丁风琴[3]、朱小茼[4]分别以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积极心理学为研究视角,王黎华和明廷华[5]、谢敏芳和李黎[6]、梁斌[7]、唐莘尧[8]等人通过调查,研究了应对方式对教师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生活质量、总体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影响。还有很多研究者通过研究证实了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或工作倦怠的作用机制[9-12]。
职场活力是个体在工作场景中所体验到的一种中等强度的、积极的情感状态,它是个体对自己拥有身体力量、情绪能力和认知活跃等三种身体状态的认知,并感受到由这三种身体状态组合形成的一种相互关联的情感体验[13],职场活力对提高教师问题解决能力、改善教师身心状态起着促进作用。国外有研究证实个体因素、工作场景因素、组织因素等与职场活力关系紧密,目前国内对职场活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场活力作为一种与职业倦怠有密切联系的职业心理与行为,上述研究已揭示了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那么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影响机理如何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去揭示。本文通过研究教师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改善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提高其职场活力提供思路。
本着方便取样的原则,向山西省文水县的西街小学等学校发放3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6份。被试包括:女教师198人(62.7%),男教师118人(37.3%);小学教师142人(44.9%),初中教师(55.1%);30岁以下96人(30.4%),30—40岁74人(23.4%),40—50岁66人(20.9%),50岁以上80人(25.3%)。
(1) 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谢亚宁[14]编制的教师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将应对方式按其性质分为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其中1~12题评估积极应对,13~20题评估消极应对。采用四级评分,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依次以“0分、1分、2分、3分”计分。前12道题评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应对方式越积极;后8道题评分越高,表明被试的应对方式越消极。本研究中该问卷的a系数为0.777。
(2)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问卷。采用谢新秋[15]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问卷。该问卷将教师职场活力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身体力量、认知活跃、情绪能量”。其中项目1、4、7、10、13、17、18、19评估身体力量水平,项目2、5、8、11、14、15、16评估认知活跃水平,项目3、6、9、12评估情绪能量水平。问卷采用李克特式7点计分,从“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到“总是有这种感觉”依次记1~7分,得分越高说明教师工作时越有活力。本研究中该问卷的α系数为0.963。
问卷施测结束后,共收回158份问卷,利用SPSS软件将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并对录入数据进行仔细核查,核查无误后用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SPSS16.0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人口学变量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
独立样本T检验的数据表明(如表1所示),不同性别的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及身体力量、情绪能量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学段的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及身体力量、认知活跃因子差异显著(P<0.05),在情绪能量因子上存在的差异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08<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及不同职称的中小学教师的职场活力及各因子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的显著水平。
表1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的人口学检验结果(M±SD)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运用Pearson积差相关对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与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方式与职场活力的相关系数为0.677,积极应对方式与三因子的相关程度,依照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为认知活跃0.629、情绪能量0.629、身体力量0.621;消极应对方式与职场活力的相关系数为-0.431,消极应对方式与三因子的相关程度,依照相关系数的大小排列为身体力量-0.428,情绪能量-0.411,认知活跃-0.384。另外从表2的数据看出,中小学教师积极应对得分均值为2.11,高于理论均值1.5;消极应对得分均值为1.04,低于一般水平。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的平均得分为4.97,比理论平均值高0.97。从因子层面来看,三因子的均值分别为身体力量5.09、情绪能量5.05、认知活跃4.74。
表2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系数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文水县中小学教师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对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可纳入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的回归方程。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预测值为45.5%,消极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预测值为10.1%。积极应对方式对身体力量的解释量为38.1%,消极应对方式对身体力量的解释量为10.5%;积极应对方式对认知活跃因子的预测值为45.3%,消极应对方式对认知活跃的预测值为7.3%;积极应对方式对情绪能量的预测值为39.2%,消极应对方式对情绪能量的预测值为9.3%。
谢新秋[15]的研究显示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数据则说明了女教师的职场活力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且主要体现在情绪能力和身体力量两方面。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可以给本研究揭示的这一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女教师为了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学生有更好地成长,她们就要常常要保持体力充沛、精神饱满,对待工作的态度积极,充满动力,表现出较高的身体能量;另外女教师的心思较男教师细腻,能够敏锐地察觉学生与其他教师的需要,给他们带来温暖,在与他们的交流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投入情感,与学生和其他教师产生共鸣。这些均会提升女教师的职场活力水平。
从所教学段差异来看,小学教师职场活力水平显著低于初中教师,工作负荷量、学生管理的难度等都是重要的压力源。与初中教师相比,小学教师面临的学生年龄较小,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要付出更多的心理资源;另外,一般情况下,小学教师要带不止一门课或者不只一个班,甚至在很多农村小学存在教师一人包班现象,从学生来到学校到放学回家,全部教师一个人做,工作量太大,这些都会导致小学教师较低的职场活力。这一研究结果同时也证实了工作负荷量、学生管理的难度等是重要的压力源[16],这些压力源容易导致教师较高的工作倦怠、较低的职场活力。而初中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更长,思维水平更高,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初中教师容易体悟到教学价值;另外初中教师一般没有包班现象,琐碎事情减少很多,这就使得初中教师职场活力较高。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职称和年龄有很大关系,本研究数据显示,一级教师的职场活力水平显著高于职称为二级、三级教师的职场活力水平,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的职场活力水平显著高于40岁以下教师。年龄较大或职称较高的中小学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不仅有效巩固了本体性知识,深刻理解了对本体性知识起到理论性支撑作用的条件性知识,还积累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的实践性知识,这种较为丰富与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得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自如,在工作中获得较多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其产生较高的职场活力。而职称较低的教师一般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较少,遇到一些要处理的教学事务,还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较低,从而导致他们的职场活力降低。这也进一步说明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时间和经验做保障。
数据分析揭示,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水平较高,其中积极应对的水平较高,消极应对水平较低,即他们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即中小学教师越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职场活力越高;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职场活力越低。两种应对方式进行比较而言,积极应对方式因子对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影响最大,即中小学教师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比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对职场活力的影响大。这表明,积极应对是中小学教师寻找解决教学及生活上存在问题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调控情绪、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等让自己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排解压力,让自己体力充沛,思维敏捷,用积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从中体会到更大的成就感,让自己更喜欢教师工作,从而提高职场活力;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时,中小学教师情绪不稳定,遇到事情总是想要逃避,不能积极地处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而产生工作压力,逃避只能暂时改变心理感受,暂时转移工作压力,不能帮助实质性地解决问题,解决不了引起压力的源头,这些压力依然会让人倍感烦恼,造成心理疲劳,降低职场活力,所以中小学教师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会降低职场活力。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总体上高于一般水平,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在性别、所教学段、职称及年龄上的差异显著。
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对中小学职场活力的预测作用最大。
(1) 激发男教师工作热情,加强男教师的人际交往。学校要看到男教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学生的耐心指导,对他们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男教师自己也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认识到教师不仅有教学的责任,还要教学生做人。学校要多组织各类文化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特别是男教师,加强男教师与其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解决教师编制,合理分配教师资源。有关部门要加大解决教师编制问题的力度,改善小学的教学工作条件,增强对小学教师的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增加小学教师的补助,鼓励更多优秀的人去小学任教,减轻现有小学教师的负担,让小学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而不是超负荷工作,从而提高其职场活力。
(3) 举行各类培训,引导教师更好地融入教学当中。举行职前培训,让教师在入职前最大限度地了解教师工作,掌握从事教师工作应具备的技能,做好心理准备工作。入职后要举行在职培训,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让年轻教师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和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工作与时俱进。通过举行各类培训,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
(4) 完善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教师的认知与行为越积极,职场活力越高,所以学校要创造条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认知,更积极地生活和工作。除了组织业余活动,学校要聘请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通过专业的渠道为教师排忧解难,让他们的心理朝着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教师多与人交流,倾诉内心烦恼,借鉴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LAZARUS R S,FOLKMAN S.Transac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 on emotion and cop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87,1(3):141-169.
[2] 李志凯.小学教师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77-678.
[3] 丁风琴,马会梅.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71-72.
[4] 朱小茼,李建明,张郢.高校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664-666.
[5] 王黎华,明廷华.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609-610.
[6] 谢敏芳,李黎.女教师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以绍兴地区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1):88-91.
[7] 梁斌,孙建.四川震区教师应对方式与总体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518-520.
[8] 唐莘尧,张建人,凌辉.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02-1205.
[9] 孟勇.中学教师应对方式、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3):738-740.
[10] 郑银佳,尹锡扬,龙建.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1646-1651.
[11] 张丽,薛朝霞,王运红,等.农村特岗教师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应对效能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6):830-833.
[12] 贾绪计,林崇德.新升本科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11(6):759-764.
[13] SHIROM A.Explaining vigor:on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vigor as a positive affect at work[M].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7:86-100.
[14]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2):53-54.
[15] 谢新秋.中小学教师职场活力、心理资本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16] 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3(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