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玲
(云南省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红河 654399)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医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1]。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难以实现根治。无陪护护理不再依赖患者家属和特殊照顾方式,而是通过护理人员直接生活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属于一种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我院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应用无陪护护理措施,具有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实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6.52±5.24)岁;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9.51±5.13)岁。均患有综合科相关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案。实验组应用无陪护护理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第一,用药引导。由于研究所选患者均伴有综合科相关疾病,所需使用的药物品种较多,加入精神药物的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在确保药效的同时,尽量选择疗效比较安全的抗精神类药物。药物剂量由低到高,并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反应。第二,生活指导。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较大,机体出现明显衰退,自理能力缺乏,因此护理人员加大生活护理方面的投入,对饮食、更衣、运动等方面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加强对细节的观察。第三,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正常意识,容易引起意外事件,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很有必要。医院通过升级硬件设备,如安装最新监控系统密切留意患者动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技能培训,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强调护理操作的严谨。第四,耐心听取患者的心理诉求。由于住院的环境相对隔绝,精神分裂患者心理需求通常得不到满足,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其心理诉求,在日常护理中尊重患者,引导其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小事,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有计划地组织郊游、聚会等活动,放松心情,提升治疗及康复的效果。
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后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实验组坠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攻击行为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多数精神分裂患者已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在无陪护护理模式下,医护人员在生活管理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并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设立护理岗位,密切关注细节问题[2]。在服药指导方面,由于精神分裂患者所服药物种类较多,加上自身意识较为模糊,容易出现误服或漏服的情况,医护人员要耐心为患者进行讲解,尽量选择药效良好且安全性高的药物,避免药物混服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在确保药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药物使用的剂量。患者一旦出现便秘、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3]。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积极参与多发病、急救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并在此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提升临床护理的效果。精神分裂患者多数是由于扰乱或危害治安被强制入院,医院相对隔绝的环境使其有比较强烈的心理及探视需求,在不能完全满足的状态下,应在无陪护护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施予有力的情感支持,在每个细节处尊重理解患者,引导患者通过独立完成一些小事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逐步提升治疗和康复的效果[4]。本研究中采用无陪护护理的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无陪护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无陪护护理可降低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徐 敬.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的无陪护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8):229-230.
[2]蒋丽华.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应用无陪护的护理措施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4):227-228.
[3]丁春红.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无陪护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4-66.
[4]白淑珍.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无陪护护理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5,9(5):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