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2018-05-18 09:29杨松元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地理是升入初中的学生接触到的新学科,因传统教学观念长期未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容易忽视地理,从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培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面对中考的现实需要,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初中地理低效课堂的现状及原因,并结合个人教学实际,最终提出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人们纷纷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经过人们不断研究探讨,提出了课堂由原来以教师为主体,到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还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目前,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战,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构建高效课堂。地理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其高效课堂的研究备受关注。

一、 农村初中地理低效课堂的现状

农村初中地理低效课堂的现状,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课堂探究性不足、课堂互动性差”两个方面。

(一) 课堂气氛沉闷,表达方式刻板

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不重视活跃课堂气氛,基本上是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表达方式刻板,导致在讲述地理知识、运用专业术语时,学生听不懂,被动听课。教师一味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具有吸引力的诱思探究问题。对成绩好的学生多加表扬,挫伤了其他学生的心理和积极性。因此,这种“探究性不足”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走神,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 教师“口若悬河”,提问方式随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陈旧,地理老师自始至终停留在“口若悬河”的传统模式中。一般是按参考教材内容进行备课、单一地讲解知识,忽视学生能否接受。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学生听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更觉得枯燥无味,无法集中精神听课。地理教师提问方式随意,所提问题不能很好地融入学习内容。简单问题,学生不必动脑脱口而出;困难问题,学生又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这种“互动性差”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少,离教学目标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二、 农村初中地理低效课堂的原因

(一) 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提倡教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理念,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但传统教育理念在我国已根深蒂固,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改变的。很多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依然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工具。例如:在讲授“我国省级行政区简称”时,教师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有学生问:简称的由来,如何记忆等问题。教师告诉学生只要背会就可以了。教师这种不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让学生不经思考、机械记忆的传统教学方式,最终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成地理课堂低效。

(二) 学生仍继承着落后的学习方式

刚进入农村初中学习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忽略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导致上课时茫然无措。每周地理课的节数本身就少,又不重视地理作业的完成,导致学生很快地遗忘了新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课堂上只是专心听讲,记录下地理教师的授课内容,忽略自己的疑问、观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對地理知识积累较多的学生,经常展开激烈讨论;对地理知识有所忽视的学生,则把合作探究时间当成课堂休息时间。同时,学生深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一切学习都以中考为中心,分数多的科目所花时间多,分数少的地理学科,学生自然就不愿意多花时间。学生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最终造成地理课堂低效。

三、 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 设置教学悬念,巧设导课导语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合理的导入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良好印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渴望。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在课堂中去探究求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设置教学悬念,巧设导课导语,将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兴趣,唤起认知,促进思考,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实施做好准备。

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时,教师引用《两小儿辩日》进行课堂导入,设置教学悬念:“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太阳与地球距离的远近?一天当中,是日出还是中午时,太阳距离我们近?一年当中,是夏季还是冬季时,太阳距离我们近呢?如果你是孔子,又该如何回答两小儿的问题?实际上,一天当中,日出和中午时日地距离大致是相等的。一年当中,夏季太阳离我们远,冬季太阳离我们反而近。这说明地球上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与日地距离是无关的。那么,它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让学生与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在好奇心的支配下进入新课的学习。因此,设置教学悬念,巧设导课导语为构建农村初中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融会贯通

初中地理的内容大多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还停留在表象的层面。农村初中教学设备相对落后、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知识传授尽量做到化繁为简,表达准确,用浅显的语言将讲授知识说清楚。紧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教会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例如:内容较抽象的经纬线是初中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难点。如果按部就班地讲授,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对此,笔者会把学生所在班级的座位比作经纬线,由于将经纬线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

再如:在讲授“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思考“为什么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当地日出与日落在冬夏季节的不同时间,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结论。那又是什么原因呢?仍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冬冷夏热:冬季太阳高度角低,光照较弱,白昼时间短,所以冬季气温低,夏季反之。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和积极思考,教师轻松地将课堂内容讲明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尽量将授课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三) 引导展开联想,学会触类旁通

所谓联想,是指抓住地理概念和概念之间、地名和地名之间、数据和数据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抽出本质特征,提升到理性认识,使新的地理概念与已有的记忆痕迹发生联系、产生联想,使记忆深化。在课堂教学中,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展开联想,拓宽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记忆,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时,因它们在逻辑推理方法类似,有共同的规律,所以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结合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进行比较、分析,使每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更直观具体地体现。

再如:在讲授“我国四大高原”时,其共性都是高原。在共性中又存在差异性: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内蒙古高原多为一望无际的原野;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广布。一个抓住“高”,一个抓住“平”,一个突出黄土,一个突出喀斯特地貌。又如:在讲授“地震”时,当地学生从未经历过地震,教师引导学生联想“在平静的水塘中,扔下一块大石头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答:“水塘会出现震动、产生波纹”。此时,教师将水塘这种现象引到地面的震动,产生的地震波。通过比较联想,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因此,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四) 鼓励合作探究,培养问题意识

合作探究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已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是否有效,需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的鼓励和参与、监督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为防止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时偏离主题,教师应加强巡视,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效地发挥教师的调控作用。教师善用问题引领,尽量做到“少讲”,把问题放手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發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农村初中地理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探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有”问、“想”问、“敢”问、“善”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

例如:在讲授“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活动,让学生观察图,合理安排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呈现给学生,鼓励全员参与,多角度、全方位地认识问题(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及“水土流失”的环境问题),相互启发(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综合运用(家乡的“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等等)。小组合作探究遇阻或偏题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或指正,以保证合作探究能继续进行。检查、展示学生的合作探究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式的点评。最后,教师对探究内容进行系统概括,对学生探究不足的内容给予补充,呈现给学生完整的知识脉络。

(五) 加强随堂检测,巩固课堂成效

良好的课堂组织形式能够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随堂检测环节的作用也不能缺少。随堂检测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更是构建地理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在农村初中阶段,班级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着差异性。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堂检测的设计和讲解。随堂检测一般包含:基础知识、提升训练和综合应用部分。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只要完成一、二部分的检测,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完成全部的检测。随堂检测题目在课堂上随时检验和评价,完成当堂反馈。最终,师生一起查漏补缺,逐步补齐知识。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气候”时,可进行如下随堂检测的设计:(1)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一般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形容的?(2)通过《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描述自己家乡的气候特征?(3)家乡气候特征是如何形成的?(4)今年我国夏季持续高温,冬季出现罕见低温,主要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些随堂检测都是关于我国气候展开的、分层次递进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更促进了地理课堂的高效。

综上所述,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农村初中地理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认真做好每一步。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构建农村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志强.新课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 汤成文.试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

[3] 李晶.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现象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2(Z2).

[4] 何仕宏.研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及对策[J].南北桥,2014(5).

作者简介:杨松元,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仁寿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构建高效课堂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