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对“杂粮”了吗

2018-05-18 10:42周志坚
考试周刊 2018年43期
关键词:延伸杂粮感悟

摘 要:俗话说,若要身体好,五谷杂粮少不了。细想一下,将它与儿童阅读联系起来,也是一样道理。如果儿童只一味地阅读课内的“主食”——教科书,缺少了“杂粮”——课外书籍的滋养,我想他一定也会“营养不良”。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从课外书籍中获取更丰富的“营养”呢?我认为,课外阅读不妨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一、 走进作者,了解内心;二、 走进人物,感悟角色;三、 走进文本,拓展延伸;从而让儿童走得更远。

关键词:角色;对话;感悟;延伸

俗话说,若要身体好,五谷杂粮少不了。细想一下,将它与儿童阅读联系起来,也是一样道理。如果儿童只一味地阅读课内的“主食”——教科书,缺少了“杂粮”——课外书籍的滋养,我想他一定也会“营养不良”。当然,如果儿童阅读还是停留在文本的浅表层,没有较好的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深沉的挖掘和提炼,阅读体验不够感悟不深,最后的“营养”还是不会全面。正如易卜生而言: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从课外书籍中获取更丰富的“营养”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几年的阅读实践,我认为,课外阅读不妨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从而让儿童走得更远。

一、 走进作者,了解内心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与教科书编者的关系,这一点也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课外阅读也应该注重儿童与作者的交流。常言道,观其文知其人。同样如此,知其人才能更好的观其文。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首先要对作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要知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是一读了之吗?当然不是,只有真正读懂了作者,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如学生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时,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不幸遭遇和成长经历,这本书实际是一部自传体,他就是文中主人公保尔的原型。学生们知道了作者这样一种经历,再来细读这部名著时,就会对保尔这个人物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像这类作品还有很多,再如《小学生汪曾祺读本》,这是一部充满浓郁乡情的读本,尽管汪老是地地道道的高邮人,但对于现在的小读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学生通过参观故居、读汪老自传,对汪老有了一定的认识后,那种字里行间浓浓的故乡情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不是信手拈来,更不是随心所欲,只有真正读懂了作者,阅读才会更有感悟,阅读所带来的体验才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 走进人物,感悟角色

为更好地丰富小学生的积累,促进其阅读水平的提升,市局教研室向我们推荐了很多优秀的中外名著,除此外,各学校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向学生推介了不少名篇佳作,这些优秀书目经典令人回味,特别是文本主人公很多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生在阅读完《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展开讨论,或置身其中,进行直接对话。如《三只小猪》一文,我会问:假如是你,你会怎样盖房子?为什么?学生们进入角色,做起了“三只小猪”。再如《草船借箭》一文,学生对此还是有不少爭议的,都认为曹操太胆小,不应该上了诸葛亮的当,我问学生,假如你就是当时的曹操,你又会怎样做呢?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角色欲”,他们融入其中,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会先进行小队侦察;还有的说,我会严阵以待,等待出击……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教师再加以点拨,举一反三,进行更多角色的融合,这样,智慧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对文本主人公的理解也就会更近一层,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也会更有深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课外阅读中,有不少文本都可以将儿童融入角色之中,进行更深沉的体验感悟。我相信,只要指导者用心、放心地去做,儿童阅读一定会向纵深发展。

三、 走进文本,拓展延伸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一部好的作品,无论是过程还是结局,常常会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令人意犹未尽,这些就是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对作品内涵的进一步延伸。教师要能及时发现适时引导,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如学生在读完经典名著《西游记》后,产生了一些想法和疑问,很想知道后来的猪八戒怎么样了?有没有再回高老庄?这些问题看似与作品无关,却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给与肯定和鼓励。学生将对文本主人公的爱恨情仇通过自己的想象用续写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读者感情的流露,也是一种阅读期待,应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升华释放,应当得到尊重。走进文本的方式有很多,我认为撰写读书心得也是不错的阅读体验。学生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后,海伦·凯勒那种身残志坚的高尚品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他们从中获取了正能量。有的学生说:“我要向海伦·凯勒一样,做一个勇敢坚强的人。”还有的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珍惜每一天。”我相信,学生的这些感受一定是出自内心的,也应该是发自肺腑的,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将会对文本有全新的认识,对文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也会有更深的体会。

总之,由上可以看出,要想使学生真正从课外阅读中能力有所提升、感悟有所深刻,教者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引导学生去与作者交流、与人物融合、与文本对话,只有这样,阅读才称得上是“真阅读”,学生的各方面素养才会真正得以丰富,“营养不良”的情况才会得到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金振邦.阅读与写作[G].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3]作文教学研究[N].作文教学研究出版社,2013,5.

作者简介:

周志坚,江苏省高邮市,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张轩小学。

猜你喜欢
延伸杂粮感悟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细粮VS杂粮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拓展延伸:给学生更广的学习空间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城市大众消费文化的狂欢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杂粮小镇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