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华 ,赖伟林 ,仲芳玉 ,邓秀嫔 ,廖欣
(江西省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1、教育培训科;2、急救科;3、器械科;4、办公室,赣州 341000)
2009年7月之前,赣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工作由城区各大医院承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赣州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主要承担病伤员的院前救治、转运和途中监护,合理分流危重病人,协调院前与综合医院急诊之间的关系,建立通畅的绿色通道,确保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相关数据,分析其院前急救特点,为完善院前急救系统,提高急救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赣州市医疗急救中心指挥调度信息管理平台及该中心各急救站2012-2016年的工作运行报表。
1.2 研究方法 院前急救患者诊断以出诊医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汇总诊断为准。采用Excel2007对调度指挥平台院前急救出诊数据及急救站工作运行报表进行整理,利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基本情况 2012-2016年共出车82478次,院前急救出车次数为55700次 (占总出车的67.53%),其中2012年10050次,2013年10768次,2014年 9903次,2015年 12459次,2016年 12520次,数据显示院前急救总数除2014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均为增加,2016年较2012年增加24.58%。55700次出诊中有效院前出车54615次,空诊1085次,有效率为98.05%;非院前急救出车26778次(占总出车的32.47%),其中长途转运出车19515次,市内转院或出院7197次,出市急救66次。
2.2 院前疾病谱、病情及急救效果分析 2012-2016年院前急救主要疾病排前5位的为创伤,急救次数为21058次,占总急救次数的38.55%,其中交通伤以外创伤所占比例较高为21.85%;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救次数为7433次,所占比例为13.61%;体征为晕厥、发热、抽搐待查急救次数为6894次,所占比例为12.62%;酒精中毒/醉酒急救次数为3710次,所占比例为7.73%;消化系统疾病急救次数3585次,所占比例为6.56%;中暑、过敏及泌尿系统疾病等所占比例较低。根据病人病情作出轻、中、重、危重、死亡五种分类,结果显示病情为轻患者4238人 (占7.76%), 中31383人 (占57.46%),重 11765人(占 21.54%),危重 5637人(占10.32%),死亡1592人(占2.91%)。给予急救措施,有效的4242人 (占8.0%),无明显变化48155人(占90.82%),病情加重477人(占0.90%),途中死亡148人(占0.28%)。院前死亡人数1592人,院前死亡率为2.91%,排前5位死因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溺水和中毒。
2.3 院前急救患者分布特点
2.3.1 人群分布 54615例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
31859人,女性22756人,男女性别比为1.40: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0--10岁为1704人,占总急救人数的3.12%;11-20岁为 3130人,占5.73%;21-30岁为7783人,占14.25%;31-40岁 6177人,占11.31%;41-50岁 6406人,占 11.73%;51-60岁 6368人,占 11.66%;61-70岁 7291人,占 13.35%;71-80岁6843人,占12.53%;80岁以上6029人,占11.04%。
2.3.2 时间分布 1月急救4801人次(8.79%),2月救治 3673人次 (6.73%),3月救治 4751人次(8.70%),4月救治 4187人次(7.67%),5月救治 4776人次(8.74%),6月救治 5027人次(9.20%),7月救治 5503人次 (10.08%),8月救治 4011人次(7.34%),9月救治 4701人次 (8.61%),10月救治4676人次(8.56%),11月救治 4573人次(8.37%),12月救治 3999人次(7.32%)。 2、4、8、12月救治人数相对较少,6、7月份最多。详见表1。急救疾病月分布中,交通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孕产及中毒等呈一定季节聚集分布特点,交通伤4-9月份急救人次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占64.14%;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冬春季所占比例较高,占60.02%;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人次冬春季所占比例较高,占63.77%;神经系统疾病5-10月份急救人次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占65.93%;孕产妇下半年急救次数明显高于高于上半年,占88.30%;中暑主要发生在5-10月份。详见表1。2012-2016年急救人次时分布规律大体一致,0-6:00 出诊次数相对较少,4:00 为最低水平,8:00-10:00为急救最高峰时间段,11:00有所下降,后进入较为平稳的时间段,18:00-22:00又进入一个次高峰时间段后逐渐回落。详见图1。
图1 赣州市2012-2016年急救时间折线图
2.4 急救效率分析
2.4.1 接电至出车时间 接电至出车时间3min以内10480次,占19.19%;3-5min28542次,占52.26%;5min以上15593次,占28.55%。
2.4.2 出车后达到现场时间 出车后5min以内到达现场 11176,占 20.45%;5-10min达到现场26390次,占48.32%;10-15min达到现场10464次,占19.16%;15min以上6585次,占12.06%。2012-2016年到达现场的时间不尽相同,且有统计差异(趋势 χ2=332.64,P<0.05)。 出车后 5-10min 内到达现场的次数逐年增多。
2.4.3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本文是指调度中心接听呼救者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2012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14.12min,2013 年为 13.52min,2014 年为 12.55min,2015 年为 13.21min,2016 年为 11.48min。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市院前急救采用院前型急救模式[1],即医疗急救中心→急救站→网络医院为格局的三级院前急救网络体系。近年来城市发展迅速,城区面积及人口增加迅速,从院前急救逐年递增的情况反映出人民群众对急救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从时间分布上看,月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日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院前急救的疾病诊断由于受时间、场所、检查条件等限制,为急救医生对疾病的初步印象,有些是对病人主要症状的描述,因此,本文在分析中亦是参照陈唯[2]的分类方法,统计数据显示,该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五位与陈唯[2],赵云霄[3]所报道的有所不同,主要以创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体征为晕厥、发热、抽搐待查、酒精中毒/醉酒、消化系统疾病等为主,特别是将诸如晕厥、发热、抽搐等在急救过程中无法在短期内判断疾病类型的归为症状体征类,此类疾病在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占有一定比例,侧面反映出院前急救在一定程度表现为对症急救。该市院前急救疾病谱和院前死亡排在第一位的均为创伤,可能为随着城市发展,交通伤、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安全事故日益增多,创伤已成为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4]。早期救治对于创伤特别是多发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5]。因此,在急救人员业务培训上,应加强对上述疾病的急救培训,特别是创伤的现场急救。
本研究显示,院前急救病人病情程度为重度及以上的为34.78%,这部分病人通常需要给予建立静脉通道、输氧、针对性给药等急救措施,但从急救效果看,90.82%为无变化,可能是由于受条件、场地等限制,对于重症病人院前急救更侧重于生命体征维持及对症处理。
陈辉认为:急救反应时间是指从呼救者拨打呼救电话至救护人员到达事发现场之间的时间间隔[6]。但呼救者拨打电话在被接通前计算机系统无法计时,因此在本文中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为调度中心接听呼救者电话至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根据时间与空间顺序,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可被分解为受理时间、信息传递时间、出车时间和道路行驶时间四个部分[7]。接电至出车时间受急救中心管理质量的因素影响较大,出车后到达现场时间出诊到达现场时间受出诊半径、实际交通情况、路况、驾驶员对城市道路及住宅熟悉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分别进行分析。调度中心发出指令至出车时间平均为1.62min,低于佛山市平均3min的时间[8],2012-2016年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均低于广州市(14.11min)[9]、珠海市(14.7min)[10],2016年明显缩短,分析原因为增加了急救站,缩短了急救半径,采用了新的调度指挥计算机系统,调度员可以实现通话与派出诊单同时进行,从而缩短了调度时间。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对于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具有重要意义[9]。急救反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救护人员的急救效率和急救中心的管理质量,应作为急救中心的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静,郝艳华,吴群红,等.院前急救模式与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国内外比较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1):30-32.
[2]陈唯,梁永晴,曹彦,等.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3(12):938-941.
[3]赵云霄,魏艳丽,牟丽,等.长春市院前急救特点的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4(24):31-33.
[4]肖峥.急诊多发伤救治体会[J].江西医药,2008,43(3):205-206.
[5]邢利峰.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J].江西医药,2008,43(3):203-205.
[6]陈辉,李航,张进军,等.北京市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11-1114.
[7]杨如才.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效率[J].苏州医学,2002,25(1):45-46.
[8]刘扬晖,钟菊英,刘秀珍.佛山120急救调度模式下的院内反应时间状况分析及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24-129.[9]钟仕锟,刘子锋,张玲玲,等.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59-61.
[10]杨丽娟,糜庆,鲁玲玲.珠海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