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状银屑病误诊为线状表皮痣1例

2018-05-18 09:25范丹丹单百卉李福秋李杨高微张明瑞
关键词:线状鳞屑角化

范丹丹,单百卉,李福秋,李杨,高微,张明瑞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00)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左侧肩部、上下肢条索状红色斑块伴有鳞屑2年,于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患儿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肩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伴有白色鳞屑,随后皮损逐渐向左上肢远端扩展,左下肢出现相同皮损,呈线状排列。1年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经病理活检,诊断为“炎性线状表皮痣”,给予“维A酸乳膏”外用,皮损时常反复。近1个月皮损加重,呈鲜红色,上覆鳞屑增多,瘙痒加重,皮损处可见明显抓痕。否认外伤史及家族史,系统检查无异常。

皮肤科情况:左侧上下肢及躯干部可见沿Blaschko线呈带状分布的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其上覆有白色鳞屑,皮损处见抓痕,头皮、指甲及均未见异常,见图1。

当地医院皮肤病理结果示:角化不全,棘层增厚,局部棘层水肿,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见密集淋巴细胞浸润。征得患者家属同意,重新钻取皮肤组织活检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病理结果示: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见密集淋巴细胞浸润,见图2。免疫组化结果示: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见图3。

诊断:线状银屑病。

图1 治疗前皮损情况:左侧上下肢及躯干部可见沿Blaschko线呈带状分布的鲜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其上覆有白色鳞屑,皮损处见抓痕。

图2 病理照片: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周围见密集淋巴细胞浸润。

图3 免疫组化照片: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

图4 治疗后:较图1对比,左上肢及躯干部皮损基本消退,左下肢皮损颜色变淡、变平,鳞屑减少。

治疗:曾于当地医院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1年,期间皮损情况反复,未治愈。于我科诊断为“线状银屑病”后,考虑该患儿皮损面积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仅单纯外用药物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儿体质量56 kg,给予阿维A 20 mg/d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3次/d,口服2片/次;丙酸氟替卡松软膏2次/d,外用4周后改用他卡西醇软膏,2次/d,外用8周。治疗3个月后,左上肢及躯干部皮损基本消退,左下肢皮损颜色变淡、变平,鳞屑减少,见图4。

2 讨论

线状银屑病是银屑病的罕见亚型,1951年Br J Dermatol报道了世界首例线状银屑病[1],由于该病的文献报道不足,暂无患病率统计。线状银屑病的特征在于沿Blaschko线分布的银屑病改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有学者提出可以用遗传嵌合体概念解释[2]。

该例线状银屑病患儿曾被误诊为“炎性线状表皮痣”,给予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现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①两种疾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临床表现上,两者同为沿Blaschko线分布的皮损,线状银屑病通常无症状或在病程晚期出现瘙痒症状,相比之下,炎性线状表皮痣(ILVEN)病变通常出现在生命早期(5岁前发病占75%的比例),左下肢常见,瘙痒,可见银屑病样外观,对于银屑病治疗抵抗[3]。由于该患者皮损位于躯干左侧,以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单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较难区分二者,易导致误诊。②两种疾病在组织病理学上具有相似性。有文献描述了ILVEN表现出与角化过度区域的颗粒层增厚及角化不全区域的颗粒层缺乏、乳头状瘤改变和血管周围慢性淋巴细胞浸润等非特异性特征,这些特征也可见于银屑病。银屑病组织病理学上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表皮嵴延长等改变,偶尔在ILVEN可以被见到,而Munro小脓肿罕见。因取材部位不同等原因易导致不典型病理改变,线状银屑病易被误诊。

由于线状银屑病和ILVEN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存在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免疫组化检测Ki-67、角蛋白10、外皮蛋白、血清蛋白在两种疾病中的不同表达有助于区分这两种疾病。Ki-67在线状银屑病中高表达,而角蛋白10在ILVEN中表达较高[4]。ILVEN中外皮蛋白在角化不全区域表达缺失,而在线状银屑病角化不全区域,外皮蛋白高水平表达。血清蛋白在线状银屑病中可以检测,而在ILVEN中不存在[5]。该患者病理结果考虑银屑病可能性大,免疫组化Ki-67的高表达进一步明确了诊断。

该病例中由于患儿病程较长,呈慢性改变,皮损位于左侧上下肢及肩部,面积范围较大,且部分皮损融合成斑块,所以应用阿维A口服配合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效果较好。阿维A具有独特的治疗机制,并且无直接免疫抑制及细胞毒性等药理特性。有学者对儿童使用阿维A对于骨骼生长的影响进行大样本长疗程研究[6],未发现对儿童骨骼产生影响,推荐使用低剂量,疗程控制在2年内。文献建议维A酸类药仅用于病情反复或病情严重的患儿,且不可与PUVA合用。

本例患者仅通过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较难明确诊断,因此曾被误诊,于我院就诊时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线状银屑病”,抗银屑病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基本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报道该线状银屑病误诊病例,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的鉴别诊断,从而进一步指导该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Leslie G.Linear psoriasis[J] .Br J Dermatol,1951,63:262-263.

[2] Happle R.Somatic recombination may explain linear psoriasis[J] .J Med Genet,1991,28:337.

[3] SaraswatA,Sandhu K,Shukla R,et al.Unilateral linear psoriasis with palmoplantar,nail,and scalp involvement[J] .Pediatr Dermatol,2004,21:70-73.

[4] Vissers WH,Muys L,Erp PE,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linear verrucous epidermal nevus(ILVEN)and psoriasis[J] .Eur J Dermatol,2004,14:216-220.

[5] Ferreira FR,Di CNG,Alvarenga ML,et al.Involucri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linear psoriasis and inflammatory linear verrucous epidermal nevus:a report of one case[J] .An Bras Dermatol,2013,88:604-607.

[6] 冯素英,林麟,靳培英.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9):543-545.

猜你喜欢
线状鳞屑角化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银屑病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