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非金融企业去杠杆问题研究

2018-05-17 16:27张作玲
时代经贸 2018年3期
关键词: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摘 要】全面落实“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五大重点任务,去杠杆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降成本、去产能的成效,文章从对高杠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入手,详细阐述了去杠杆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风险和有效去杠杆的措施,去杠杆不是一刀切的压降杠杆,要关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在保证经济发展中找出稳步去杠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金融企业

当前我国企业的杠杆率偏高、杠杆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债务负担沉重,资金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增长,甚至有些企业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难以实现持续经营的状况,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也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是“稳增长”的主要障碍,“去杠杆”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意义

债务作为企业资本来源的最主要的方式,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信贷在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杠杆”为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有目共睹,但加杠杆过度也会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恶性的影响,而长期的“高杠杆”不仅不会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反而容易陷入 “借新债尝旧债”的恶性循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会拉升企业资产负债率,致使企业债务违约现象持续增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随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不断降低,结果就是资金使用成本的不断提升,过高的债务成本和债务偿付率加剧了非金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且如果高杠杆没有同时带来企业利润与民众收入的显著增加,那么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就会挤占本应用于消费与投资的资金,导致需求下降,这一不良循环又会进一步限制非金融企业特别是资金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一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对国内外发展大势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党中央把稳步去杠杆作为现阶段我国金融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重要目标。“去杠杆”是保障经济稳定的重要抓手,是促进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杠杆率的测算指标

“杠杆”一词出自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杠杆效应表现为,由于固定费用(如固定的利息支出)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引起另一相关变量以更大幅度变动的效应。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杠杆成为了利用小股力量撬动大量资源的代名词,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金融加速器的作用。对于杠杆率的测算指标一直以来都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宏观经济领域常用的对于杠杆率的衡量指标是杠杆率=总债务/国内生产总值,在这个衡量指标中,分母为流量指标,分子为存量指标,虽然经济含义较为模糊,但该指標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国内外机构对我国杠杆率水平进行测算时所采用的测算方法。本文所描述的杠杆率的高低也是采用了这一度量指标。

三、导致企业高杠杆的原因

从宏观政策层面分析,受到过热的房地产投资、持续扩张的货币政策合力的影响抬高了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自201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进入了全面杠杆的时代,在金融杠杆撬动效用下,部分城市房价暴涨、地王频出,房地产价格迅速飙升,在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下,相关行业大规模增加杠杆。金融危机后响应“四万亿”投资保增长的号召,以国有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为主的非金融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加杠杆投资的热潮,在地方政府“稳增长”诉求的推动下债务持续扩张,同时伴随着央行连续六次降准降息,进一步释放市场流动性,大量信贷资金流入非金融企业。从微观层面非金融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受到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双重约束使得企业杠杆水平快速抬升。内生变量的约束表现为非金融企业的利润增长是通过外延式并购重组取得,而不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内生增长取得。非金融企业通过注入更多的资金以维持低水平的资金周转,特别是石化、钢铁、煤炭等行业,非金融企业这种资金饥渴反过来又会引发新的投资需求,呈现出高产能—低利用—高投资的恶性循环。外生变量的效应呈现递减趋势,信贷资金的大规模投放并没有提高投资效率,目前虽然商业银行投资收益率在下降,但非金融企业投资收益率下降的更快,非金融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与商业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剪刀差拉大,这些因素促成了我国现阶段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过高局面的形成。

四、去杠杆过程中应该规避的误区

杠杆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是过高的杠杆率不利于经济转型发展,增加了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然而,去杠杆并不是粗暴地全面压降杠杆率,不可“一刀切”的盲目执行,要去的是不合理的高杠杆率,首先要明确“去谁的杠杆”和“去哪一部分杠杆的问题”,提高去杠杆过程中的针对性,同时在去杠杆的同时也要优化杠杆的分布,找准重点,解决难点,既要积极推进,也要稳妥处理,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在去杠杆的同时要处理好与其他四大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要达到去杠杆的效果而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杠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去杠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发展中化解风险,不能只顾去杠杆而限制经济发展,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直处于弱势,相较于实力雄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很难获得“质优价廉”的融资来源,随着“去杠杆”政策的推行,使得原本就已处于融资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将更难获得融资便利,这与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存在冲突。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对具有较高杠杆率的国有企业以及产能落后企业的杠杆率要合理降低,对符合国家战略、前景看好的企业,小微企业、优质高成长的民营企业等金融可得性较低的主体,仍要对其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可以适度加杠杆。

五、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政策建议

我国独特的杠杆分布状况决定了去杠杆的思路,重点是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对此,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债务转换政策,优化债务的品种与期限结构,可以在短时期内暂时缓解企业的偿债压力,为杠杆率高企赢得平稳度过生产经营的危机的时间,让企业先生存下去再图谋发展,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对于产能落后没有扶持意义的“僵尸企业”应及时清理并关闭。另一方面可以在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尝试将存量债务转为优先股,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并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企业资本金补给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企业资本活力,加强企业资产负债率的管理,实现高效、精确的资产与负债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即推动创新、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去杠杆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活力,实现经济繁荣,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因此应注重企业内涵式的增长,发挥企业在去杠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是实现去杠杆效果的根本之策。在控制企业负债水平不再进一步提升的前提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培育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去杠杆的同时实现产业升级。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解决我国一切经济问题的关键点,应充分发挥其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作用。去杠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财政、税收、金融等各方面的有机配合统筹规划,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财税制度安排和机制导向,有利于引导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成系统的解决企业高杠杆问题的方案。

要实现去杠杆需求供给两端发力,改善经济运行环境。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全面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对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水平,以实现有效吸收、消化国内传统行业巨大产能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作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有效途径。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261011)

参考文献:

[1]娄飞鹏.杠杆要去也要优[J].武汉金融,2017,(05).

[2]王方,张明明,陶启智.去杠杆与其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协调机制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05).

[3]金钰,胡维.杠杆率高企的化解之道[J].中国金融,2017(10).

[4]张飏璐.阜阳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J].时代经贸,2016(22).

[5]闫立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北京生活性服务业品质[J].时代经贸,2017(01).

[6]杨金玉,裴淑红.经济新常态与结构性经济改革[J].时代经贸,2017(13).

课题来源: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课题“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的“去杠杆”问题研究—基于潍坊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研究”(课题编号YJKT20171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作玲(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生,注册会计师,现供职于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税收筹划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去杠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杠杆”路阻且长
论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运用
综合施策“去杠杆”
中国如何“去杠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海尔的影响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去杠杆”须精准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