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经济开发区中心校 孙伟强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街道中心校 李 静
应用题的求解是小学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此类问题的求解,涉及小学数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检验学生能否通过实际应用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依据。
归一类应用题主要体现在买或卖的关系上,我们要先求出一份的量,然后以这个单一的量为标准,求出我们所需要的数量。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从单价到总量的一个过程。
例如:小明同学要去买笔,他买了5支铅笔,花了0.6元钱,那么如果小明还想再买16支相同的铅笔,他需要花费多少钱?
通过这道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归一类问题的处理大致是相同的,同学们只需要找出每一个参数表示的量即可,然后代入式子进行计算,非常的方便,做起来也非常的简单。
归总问题其实是归一问题的反方向求解,一般题目中告诉我们总量,需要我们求出份数和一个单量,就可以完成求解过程,但是有时候又和归一问题的思路不相同。
例如: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这是一道典型的归总问题,我们要先找出总的数量,然后再根据题目中条件进行求解。
具体的步骤:
(1)份量数×份数=总量,这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总量的过程;
(2)总量÷1份数量=份数,这一步就是求新的份数;
(3)总量÷另一份数=另一份数量,得出所求结果。
解:(1) 这 批 布 共 有 多 少 米?3.2×791=2531.2(米)。
(2)现 在 可 以 做 多 少 套 衣 服?2531.2÷2.8=904(套)。
(3)将(1)和(2)列 成 综 合 算 式 可 以 得 到3.2×791÷2.8=904(套)。
根据我们上面总结的运算步骤,很容易就能求得结果,归总问题就很好地得到了解决。下面给出两道例题来强化练习。
(1)小华每天读24页,12天读完了《红岩》。小明每天读36页,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吃完。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这种问题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就是知道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来求出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例如: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这就是一道典型的和差型的应用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个公式来解决此类问题。
(1)大数 =(和 + 差)÷2。
(2)小数 =(和 -差)÷2。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公式来求解。
解:我们先算出来大班的人数:甲班的人数为(98+6)÷2=52。
根据公式(2)可以求得乙班的人数为(98-6)÷2=46。
答:甲班的人数为52人,乙班的人数为46人。
通过这道题我们容易看出,笔者总结的公式对于求解这类问题是非常方便的,只需要在题目中找到所需要的参数即可,不需要进行题意的深入挖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两道题留给同学们进行强化。
(1)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题的类型非常多、非常复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总结有效的解题策略。小学生由于思维方面还不成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到位,老师要针对不同的题型,总结恰当的解题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伍元.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7(46).
[2]夏芬芳.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方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