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新:日常生活的再思考
——评阿丽莎·柯维德个展

2018-05-17 01:31郭亚丽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维德格物丽莎

郭亚丽

展览链接:

阿丽莎·柯维德:格物致新

主 办:余德耀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17日—2018年4月1日

展览地点: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市徐汇区丰谷路35号)

编者按:近年来,国内一些美术馆、艺术机构、展览馆等均对新媒体领域有所关注。新媒体艺术双年展、三年展、艺术节等的接连举办,致使新媒体艺术领域骤然升温,引发了大批观者的共鸣。在这样的背景下,“阿丽莎·柯维德:格物致新”展举行。“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迷。”阿丽莎·柯维德在展览中带领大家挣脱框架束缚,对既有概念进行“再”想象、“再”思考、“再”提问,重新探究事物本质,在流动的思想中寻找闪动的灵光。

Editor's note:In recent years, new media art has drawn attention from art galleries, institutions and exhibition centers in China.Biennials, triennials and festivals come one after another,causing this field heat up, striking the chord of large numbers of audiences.In this backdrop, Alicja Kwade: ReReason was held.“It seems to be a mystery without an end, an answer, or any outcomes.” In the exhibition, the artist leads the audience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fixed framework, and lets them re-imagine, rethink and re-question the existing concepts,exploring the nature of things in quest of inspiration in everchanging thoughts.

余德耀美术馆于2017年12月17日至2018年4月1日推出艺术家阿丽莎·柯维德在亚洲的首次个展“格物致新”。本次展览展出共计24件作品,其中5件大型装置为余德耀基金会所收藏。阿丽莎·柯维德,1979年出生,目前工作、生活于德国柏林。阿丽莎·柯维德创作形式多样,包含雕塑、装置、摄影及录像等。基于其对天文、物理、哲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兴趣,发展出独树一帜的理性极简美学。

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是指那些侧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表现主题的艺术作品,很多都是以跨界、多手法来呈现。阿丽莎·柯维德提出“格物致新”,意在重究事理,再度给予辩证的机会。阿丽莎·柯维德以其特有独创的艺术语言,通过拼贴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拆解现代人类生活习以为常的现象,质疑表面上一成不变、不可动摇的现实。而那些被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或者是不可撼动的逻辑,经过阿丽莎·柯维德的拆解,最终形成微妙的结构整体。钟表指针、石块、台灯等这些随处可见的日常事物,在阿丽莎·柯维德的精心创作下,表现“时间相对性”“对数螺线”“平行宇宙”之类的思想,让观者产生思考。

阿丽莎·柯维德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同时发展出独树一帜的理性极简美学。较理性的艺术家通常对生命体悟有追求,阿丽莎·柯维德在面对种种复杂问题时,通常喜欢将其简洁化,形成一种理性却富有诗意的表现风格。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同样,想象一种艺术,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阿丽莎·柯维德的作品多以公式命名,如大型装置《萨迦(对数螺线)》借助对数螺旋线来表现艺术家对生命、无尽、数学、人类认知、自然之间的思考。《萨迦》是由木头、玻璃、钢、铜、镜子等日常可见的物体组成,所有物体朝中心点弯曲,形成一个序列,仿佛中心有股神秘而不可见的力场,胁迫所有板材不可抗拒而变形。简单说明“对数螺线”的含义——就是一根无止尽的螺线,是自然界最常见的螺线,它永远向着极绕,越绕越靠近极,但又永远不能到达极,恰好适合为“不会有结局的谜”进行一次具象的比拟。这似乎是艺术家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指向这些稳定站立的物件,看似简单的陈列,阿丽莎·柯维德却是将生活物件与构思巧妙结合,以日常之物所赋予的力量提示被我们所遗忘的自然现象的存在,更是在用这种方式给我们以视觉冲击,借用熟悉的媒材软化、撕开我们被禁锢的思考空间。

阿丽莎·柯维德 无关紧要(十二面体) 铜、钟 86×98×101cm

阿丽莎·柯维德 萨迦(对数螺线) 综合材料、共32个部分 木、钢、铝、铜、黄铜、青铜、中纤板、玻璃、镜子

阿丽莎·柯维德 一年(2018) 黄铜、镀镍怀表指针、纸板、框 199×305cm

展览现场

阿丽莎·柯维德 一周 黄铜镀金、纸板、框 50×40cm

阿丽莎·柯维德 假想形状 铜、花岗岩 245×390×234cm

时间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无法摆脱的宿命。阿丽莎·柯维德对永恒命题的探索,借助时间的主题发展了一系列不同的作品。例如《一年(2018)》《一个月(2018年7月)》《一周》等。如果稍加留意,不难发现这组作品是由一根根顺时针排列的金属片组成,而金属片正是脱离钟表框架的指针。太多人描述时间如白驹过隙,如同秒针的摆动抵达下一步,此刻便已然成为过去。阿丽莎·柯维德的作品将时间的执念化成合乎情理的艺术呈现给大众,这并没有模糊时间的概念。转瞬即逝的现实被凝固,每一个代表当下的指针被同时依序排列并置,时间的概念不再抽象,它被赋予视觉形体,让转瞬即逝的时间有了搁浅,被打造成有人情味、有温度的姿态。“时间”无始无终或者周而复始,当观者驻足作品,时间的稍纵即逝也不再无情,不再苍白。从这也能透露出阿丽莎·柯维德在作品上一贯的表现意图:质疑表面上的一成不变、不可动摇的现实。艺术正是具备多样性,才不至于乏味,阿丽莎·柯维德的作品是对既有观念的挑战,也是诗意浪漫的哲思。

《假想形状》的系列作品抛出洞察力、辨别力与判断力,其想法源自近代科学提出的虫洞(wormhole)概念——宇宙中可能存在着连接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阿丽莎·柯维德借用号角形状的孔洞与管状的串连,在朝上的号角放置花岗岩,朝下的号角下放置等重的石粉,暗喻相同物质通过虫洞得出等质量却不同样态的时空旅行结果。阿丽莎·柯维德对现实保持一种质疑,这种质疑打开了艺术家多维想象的艺术空间,阿丽莎·柯维德的丰富想象并不局限在地球表面,对玄秘未解的时空关系也充满好奇。面对尚未解惑的事物,阿丽莎·柯维德华丽地完成了超越、突破、创新,创建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试图更接近想要的答案,开凿出崭新的想象通道。

不可否认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但是只有形式的艺术不免虚张声势甚至乏味。阿丽莎·柯维德的格物致新,让我们大饱眼福,“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迷”。阿丽莎·柯维德以其特有独创的艺术语言,通过拼贴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维护艺术品质,这大抵是作品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猜你喜欢
维德格物丽莎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从道德“格物”到政治“格物”——荀子“义”论的新进展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人格物在民法上的保护探析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心学视阈下王阳明格物论探微
——兼与朱子之比较
俯瞰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