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
摘要:青少年是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发育并不完全,在受到社会环境及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冲击下,加之部分家庭、学校缺乏关爱及监管,青少年已经成为了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总体依然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模式向着低龄化、集团化、智能化发展,在国家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这必然会带来不小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显得尤为重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及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断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特点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50-02
一、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身上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国家和社会为了培养青少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但是社会变革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加之青少年自身对不良因素的免疫力较低,部分家庭及学校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青少年逐渐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之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青少年刑事犯罪人数为236341人,占刑事犯罪总人数的19%,其中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达43839人。这些青少年因为犯罪问题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污点,有的甚至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美满,更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对家庭、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997年至2011年,我国青少年刑事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至2015年略有下降;1997年至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至2015年有所下降;但两组数据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且据调查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员中在校学生所占比重居第二位[1],而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二)犯罪形式向团伙化发展
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是盗窃、抢劫、故意伤害、强奸、故意杀人、诈骗等七类案件,究其原因是青少年容易受到社会混乱意识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德育思想教育的放松,于是各种类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频频出现。更令人担忧的是,未成年犯罪中有70%已形成团伙犯罪,有的已经形成稳定的集团。
(三)智能化犯罪增多
随着科技日益进步发展,青少年的违法犯罪手段已经由简单随意的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除了一般的抢劫、盗窃之外,青少年犯罪还出现了高智商犯罪和计算机高手参与犯罪的情况,比如伪造证件、伪造印章、冒领支票等严重侵害社会利益和社会安定的犯罪行为。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不良的外界环境因素以及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青少年犯罪滋生的“温床”,低龄化、集团化、智能化犯罪日益增多,社会各界应共同提高警觉。如何预防、减少及控制青少年犯罪,也是社会各界应承担的重要课题。
(一)重视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茁壮成长的根基,但是近年来,家长往往在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问题上失去理性的思考,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只需要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不会在意孩子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引导[2][3],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给青少年犯罪埋下了隐患。重视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应该尝试了解孩子,遇到问题时应当与孩子平等交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贯的“我说你做”。同时,开设家庭教育咨询中心,进行知识讲座,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4]
(二)加强校园预防
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大部分都是在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园青少年犯罪预防能从根本上控制青少年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首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改变,让青少年爱上学校,留在学校。目前大部分教学方式过分死板,这就导致青少年产生厌学行为,加重逃课现象,使社会不良因素有机可乘。要改变这一现象,可以从改变教学方式入手,例如,课堂上可让学生来讲课,老师在一旁辅导,课外学校可组织学生去室外进行各类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教学,以此激发青少年活跃的思想[5],使他们对学校生活产生向往以及依赖,减少他们与社会不良因素接触的机会。此外,学校一定要强化学校内部管理,严肃校纪校风,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6],对学校周边不良娱乐场所进行整顿清理。
(三)推进社会预防
我国人口密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良风气都有可能演变成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因素[7],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参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建立各社区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文化、卫生、科普、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加快青少年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化的进程,增强青少年自身免疫力。第二,从严格管理和整治文化娱乐场所开始,严厉打击各种不良风气在社会当中的蔓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和温馨的社会氛围。[8]第三,积极解决青少年中的就業就学等问题,重点保护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防止他们流落社会,受坏人引诱教唆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9]
四、结语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民族文明的延续,更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他们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国未来在世界各国之中的地位。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唯有预防才是治本的唯一途径,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应当共同承担的义务,不断完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努力,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郑红丽,罗大华.青少年犯罪成因心理学研究新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6):110-115.
[2]谢建社,刘念,谢宇.青少年犯罪的时空分析-来自广东省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4,(3)115-128.
[3] 赵文婧.青少年犯罪预防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288(3):288-290.
[4]杨宗辉,田野.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6,45(6):45-50.
[5]林栗凤.如何从标定理论的视角预防青少年犯罪[J].法制博览,2016,257(1):33-40.
[6]藤洪昌,李月华.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37(4):37-40.
[7]蒋索,何珊珊,邹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关系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394-400.
[8]方木金.论青少年犯罪综合预防机制之构建[J].青年探索,2014,84(6):84-89.
[9]王素明.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09,65(3):65-67.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