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机遇与制约

2018-05-16 10:21李博雅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顶层设计,对新时期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全球经贸格局、实现各国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开展以来的显著成果,阐明了人民币国际地位滞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及国内外环境,对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充分把握“一带一路”战略这一历史机遇,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在保障中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引领作用,加快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机遇与挑战

一、 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当前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货币政策日益分化,国际货币体系饱受诟病,“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优化经贸合作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分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较为广泛,学者们分别从储备货币和货币体系稳定性,汇率形成机制,中国经济崛起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矛盾等角度开展了多方面的探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已有文献从国家战略、国际贸易、地理空间、海洋战略等角度对“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也有诸多学者将“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相结合进行讨论分析。本文以相关文献为基础,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在总结“一带一路”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历史机遇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环境分析人民币国际化所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二战以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塑造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间接造成了全球经济失衡和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给多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际社会对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愈发激烈。而在国际社会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等方面与美国抗衡,欧元、日元一直居于从属地位,“一主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始终无法被打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中国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时至今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外汇储备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却明显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

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缺失导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如外汇储备积累过度、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内通货膨胀及资产价格上涨并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之间的两难选择等。可见,为了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获取经济政策自主权,迫切需要人民币国际化来扭转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非对称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即是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概念提出已久,从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8年时间,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数据显示,2009年~2014年期間,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同比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30%以上。截至2016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规模达5.23万亿元,其中离岸金融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及外汇市场规模均持续扩大。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各国央行持有人民币的总量为845亿美元,占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总量的1.07%左右。

2015年12月,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官方确立了人民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职能。2017年6月,欧洲央行发表声明称已完成规模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这是欧洲央行首次主动配置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意味着全球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央行对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投了重要的赞成票。至此,人民币已经具备了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三重职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国际化进程飞快。

三、 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将“一带一路”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对优化经贸合作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分工、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1. 频繁的贸易往来有利于增加人民币的境外储备。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沿线各国的贸易和投融资需求将越来越多。一方面,商品贸易的流通必然伴随着货币的流通,“一带一路”国家在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同时必将提高人民币的使用频率,使得人民币逐步活跃在各个贸易环节,有利于增加人民币的境外储备;另一方面,对于各参与国而言,广泛使用人民币结算既有利于规避使用第三方货币结算所产生的风险,又有利于降低其对华贸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伴随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的增加,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大大提升。

2. 跨境结算体系完善了人民币的结算职能。“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个国家、多个币种的跨境合作,为保障沿线国家贸易互通的便捷性,推行统一的跨境结算体系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在全球网络化布局加快,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金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第三方支付、网络银行等应用也为支付结算、异地汇兑等跨境业务提供了诸多便利。多元的技术载体丰富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支持体系,拓宽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渠道,为境外机构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使用人民币的机会,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结算和交易职能。

3. 对外投资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投资价值。“一带一路”战略重点聚焦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融资模式可以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进行融资,也可以是间接融资,即通过银行贷款、财政支持等形式筹集资金。然而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会扩大人民币债券和票据的发行规模。依靠基础设施进行直接投资将促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流通速率,形成良好的人民币回流机制,提升人民币的投资价值与储备功能。同时,人民币的跨境循环也有助于使境外实体经济对人民币产生需求黏性,从而进一步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

四、 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中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基础,决定了人民币将会在国际上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被认可,但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方方面面的制约。本文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从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两个视角分别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挑战。

1. 国内环境。

(1)表现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货币兑换基本不受管制,二是金融市场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货币兑换的自由度越高,意味着该货币的风险较小,境外持有者获得和使用该货币的可能性就越大。目前中国银行部门与金融市场的改革尚未完成,资本项目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导致人民币的跨国流动及自由兑换受到限制。人民币离岸市场缺位,外国投资者在获取和转让人民币等方面面临一定困难。此外,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发育仍比较滞后,无论是资产总量、交易规模,还是金融产品的品种、质量以及金融创新的能力,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2)中国的利率、汇率市场化尚未完成,导致人民币币值稳定性受限。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利率和汇率作为货币的使用价格,也应当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将影响金融产品的价格,币值不稳定必然导致本国货币产生相应的波动,不仅会对国际贸易和吸引外资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造成干扰。纵观美元、欧元、日元等世界货币,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其共同的特征,而我国目前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尚在进行中,离全面市场化仍有一段距离,使人民币国际化受到一定的阻碍。

(3)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一国政府在金融风险防范、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等方面具备较强的能力,因此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国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基础。中国金融业长期处于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金融机构在跨国经营时的信息沟通、监管标准不一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到中国的金融活动中来,区域内的金融风险将更加复杂和不确定,防范和监管潜在的信用风险、投资风险等难度较大,以中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足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 国际环境。

(1)来自大国的制约。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受经济、金融因素的影响,国际政治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作为中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必将深刻改变国际政治格局。然而,美国作为全球的超级大国,其政治影响力与军事实力远超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显然引起美国的不安。美国始终在国际政治舆论上给中国施加压力,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责任论”,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时时警惕、处处提防。长期来看,国际政治环境是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之一。

(2)來自沿线各发展中国家的国别风险。目前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在政治体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千差万别,不同的国家受到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参差不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国别风险。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欠发达国家,币种偏小,国际流通性差,各国的汇率制度差异也很大,容易成为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对象,导致本币汇率频繁波动、货币贬值等风险无处不在,不利于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另一方面,部分参与国市场发育不健全,对外商的接受程度和开放程度较低,市场监管能力弱,一些地区甚至存在军事冲突与极端主义活动,意味着通过“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极有可能面临项目资金中断、政府清偿能力不足等违约风险,不仅大大降低了建设效率,也使中国企业的投资安全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五、 “一带一路”战略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条漫长而复杂的道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我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正稳步进行。“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投融资机遇、国际分工环境与市场条件,应充分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1. 保持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维护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从国际货币发展经验来看,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基础。因此,持续稳定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稳增长与调结构齐头并进。在经济增长方面,一方面要保证中国经济体量在世界经济的份额,着力发展资本集约型经济,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应兼顾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保证国内企业、居民的正常生产和消费活动;在结构调整方面,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大力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扩大国内需求,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依赖出口的现状。

2.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监管水平。一国的经济体量在达到足够规模之后,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化水平,也就是说,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在中国境内,依托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更多地发行人民币计值的债券,创新人民币金融产品,吸引更多境外投资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在境外,积极建设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扩大内地和香港基金的销售,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此外,还要求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不断提高金融监管力度和宏观调控水平,吸取已实现货币国际化国家的经验教训,完善与人民币债券发行有关的信用评级、监管等相关机制,有效地识别、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

3. 加快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在资金流入方面,应逐渐放宽境外直接投资者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规模,早日实现境外直接投资的汇兑自由;在资本流出方面,逐步放松中国境内居民以及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的限制,调整和简化审批程序,支持鼓励使用人民币对境外进行直接投资,积极扩大人民币结算贸易种类、贸易方式和结算地域范围,使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更加完善。同时利用自贸区、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创新,开展跨境人民币贷款、境外人民币债券融资等试点,培养境外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需求,进而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

4. 提高国际政治影响力,保障中国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了全球金融体系,在中国周边设置了一系列地缘政治障碍。未来应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努力改善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从区域争端上重点突破,加强中国对周边政治事务的话语权,保障人民币资金对外投资过程中的安全性。

5. 充分发挥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带动作用,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丝路基金和亚投行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平台,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贸易往来的主要融资渠道。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条件下,还应由国家主导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应积极推动亚投行优先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与融资,提高人民币的使用比例,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规模。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的援助和信贷支持中,也可适度扩大使用人民币的范围和数量,增加人民币在当地的存量和流通,在更多国家和地区中渗透人民币的使用和结算,形成产品流、资金流循环互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稻葵.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新格局的政策分析[J].中国金融,2008,(22):40-41.

[2] 范小云,陈雷,王道平.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J].世界经济,2014,(9):3-24.

[3] 余永定,肖立晟.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方向[J].国际金融研究,2016,(11):3-13.

[4] 周宇.论人民币国际化的两难选择[J].世界经济研究,2012,(11):22-28.

[5] 杨恕,王术森.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23-30.

[6] 保建云.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模型、实证检验及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 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J].兰州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31-39.

[8] 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14,(4):1-8.

[9] 林乐芬,王少楠.一带一路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11):72-90.

[10] 张帆,余淼杰,俞建拖.“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9):28-45.

[11] 郭步超.货币权力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学位论文,2015:66-111.

[12] 卢友红,彭迪云.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波动与推进新思路[J].金融与经济,2017,(3):73-79.

[13] 李博雅.金融创新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7,(38):31-39.

[14] 曹红辉,胡志浩.亚洲债券的計值货币与人民币的国际化[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17-25.

作者简介:李博雅(1990-),女,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经济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收稿日期:2018-01-21。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
MOOC环境下党校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