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究

2018-05-16 06:29胡斌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

胡斌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研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依托初中数学特点以及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人教版

概念解读

1.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即由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情景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习的基本形式就是重新研究发现科学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模拟研究发现的过程,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采取课题研究、实验、专题教学、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使得教学过程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

2. 数学研究性学习

数学研究性学习,即培养学生依托于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社会生活等外部要素,选取与数学相关的内容,通过自主探究的形式获取数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相类似,需要学生学会建立数学知识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强调知识获取与应用的实践性.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现状

1. 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现阶段,研究性学习模式缺乏必要的操作说明,教师无法准确地制定教学策略,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特别地,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就是师生的角色定位,研究性学习强调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弱化教师主导者的身份,逐渐向引导者转变,但仍然有部分教师难以转换角色,在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越位,干扰学生的自主探究与研究学习.

2. 缺乏培训,教师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经验储备,教学方法落后,在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等方面的能力相对欠缺,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准确认知,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 因此,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同时要注意保证培训的质量,杜绝单向传递形式的培训,要注意培训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保证实践性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 课程压力

由于应试的硬性要求,现阶段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升学率的关注不减反增,这也就使得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一个较长周期的行为,与此相比,相当一部分学校常采用的手段就是增加课堂教学时间,通过这种方法快速提升学生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大多都被考试课程占用,非中考学科的资源所剩无几.

4. 考核机制不明确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部分学生会对这一学习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清楚. 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缺乏成熟的考核标准,在中考成绩构成中几乎没有体现,因此相较于其他常规课程,学生与老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对策

1.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课堂教学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课程知识内容,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思考,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比如,在学习“圆”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不局限于教材,自主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假設四个人分别住在东、南、西、北四个不同的方向,如果要在这四户人家之间打一口水井,将井打在哪里能够让四户人家距离这口井的距离一样?在引出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猜测与思考,辅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 经过思考后,学生可能会给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答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几何图形特点,得出井打在四户人家组成的圆的圆心上,在这个过程中也探究出了圆的实质.

2. 因材施教,合理使用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改编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将教材中的矩形导图转化为学生更易理解的问题链,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掌握多项式以及多项式相乘的意义.

3.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化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广大教师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尝试一题多解等新题型,同时可以通过题目改编与创新等形式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数学技巧、能力与方法的锻炼,使得学生学会自主研究,最终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 在数学知识内容方面,解题思路往往有多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笔者参考了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拓宽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在考核过程中给予学生全面发展充足的比重,进而约束学生的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方式方面,广大数学教师要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日常与年终等多种评价方式的优点,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主体方面,不局限于教师个体,拓宽评价途径,积极采用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同时可以让家长参与到评价工作当中.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镶嵌

2. 选用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1章

3.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探究,要求学生掌握图形镶嵌的内涵、本质及条件;

(2)在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充分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学内容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地面、服装等都是由几何图形拼接而成的. 大家看下面地砖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图片中的地砖都是铺得平平的,地砖的大小是一样的,顶点在一个点处,不重叠在一起.

(教学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突出平面图形镶嵌的特征:没有空隙、不重叠,同时也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提出问题,动手探究

①单一正多边形

大家可以画图或使用自己准备的正多边形纸片,动手操作,去拼接成一幅镶嵌图形,看一下能镶嵌和不能镶嵌的图形分别具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经过动手实践,很快就会发现,等边三角形、正方形以及正六边形能够进行镶嵌,正五边形、正七边形不能镶嵌. 因此,能进行平面镶嵌的图形具备边长相等以及每个公共顶点处几个内角的和为360°这两个特征.

②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

问题1: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问题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动手实践,同学们会发现,这些图形的边长一致,组成公共顶点的图形内角之和为360°.

(教学评价)

首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其次,利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镶嵌的理解;再次,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以及比较分析,能发现平面图形镶嵌的本质与条件;最后,利用新旧知识的沟通,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程度,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

结语

总之,新课改诱发了研究性学习模式的产生,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不利局面. 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需要拓宽教学思路,积极尝试研究性学习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做好课程讲解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