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2018-05-16 06:57陈荣泉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日志笔者同学

卢 薇 陈荣泉

(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一、引言

由于受高中阶段注重学习接受性知识的惯性影响,大一新生存在课堂参与度不高,被动学习的现象,学生只是单纯地进行语言输入,输出能力较差。21世纪,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导下,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与世界的交流日益频繁,身处于这样国际化的形式下,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外国经济、政治,等。如此一来,外语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期望进一步提高,主张学生应会学也会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的大学生,需要打破传统,提倡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进行教学,调整英语课堂中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

本研究为行动研究,目的是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旨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二、理论基础

(一)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Krashen的输入假说将输入认为是二语习得的决定性条件,忽视了输出的作用;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是对输入假说的一种批评与补充,她认为输出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要使学习者成功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的输入是不够的,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1]。“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output-driven and input-enabled hypothesis)是文秋芳教授基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输出假说所提出的适合中国外语教育的理论。文秋芳教授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认为输出被认定为既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又是语言习得的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产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而不是单纯为培养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识服务、为未来的语言输出打基础[2]。基于此研究理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输出作为语言的驱动力和学习目标,设计真实、符合学生语言水平的输出任务;提供能够促成产出的恰当的输入材料;学生在进行输出时进行适当的帮助和给予针对性的反馈[3]。

(二)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Kemmis和Taggart认为行动研究应该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4]。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的探究活动;需要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其目的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5]。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石河子大学农学院2017级农学专业B班学生,共计43人,男生16人,女生27人,学生英语水平整体相当,成绩一般。该专业学生每周两节英语课,一节为视听说,一节为综合英语,笔者选取综合英语课作为行动研究课程。

在进行行动研究之前,笔者作为课堂观察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堂观察并与授课教师时常进行交流沟通,笔者发现本次研究对象的课堂基本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偶尔进行互动交流,相比较而言,B班同学的活跃程度、听课效率以及教学效果远不及A班。

四、行动方案

本次行动研究自2017年11月20日开始至2018年1月12日结束,历时10周。第11—12周进行课堂观察;第13周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第14—15周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为期两周;第16—17周开展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期两周;第18周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和访谈。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学生日志和教师教学日志。

(一)问卷。问卷旨在调查教师因素、学生自身因素以及课堂环境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6]。在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各完成一次问卷,两次问卷内容相同,旨在测查和了解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行动研究,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进步。

(二)访谈。访谈根据学生开学入学成绩选取了成绩优异、中等以及较弱的10名同学,主要在研究前和研究后进行访谈。事先列好访谈提纲,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让其表达真实的想法,畅所欲言。笔者进行录音后将其转写为文字文本。

(三)课堂观察。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是观察者本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对“教”与“学”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观察,包括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内容、结果做出必要的记录,再进行理解性的认识与评价。笔者作为课堂观察者及时记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以及学生上课状态,等。

(四)教师日志。授课教师每周写一次教学反思日志,回顾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行动实践后的效果,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笔者与授课教师每节课后都会进行沟通交流,旨在更好地进行本次研究。

(五)学生日志。笔者在授课教师的帮助下要求学生在每轮行动研究过程后写一篇日志,记下自己的收获、教学的优缺点、反思与展望。笔者进行日志收集并汇总整理。

五、行动研究的实施

(一)学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发现(第13周),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主要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教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该班期中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笔者发现研究对象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不敢、不够自信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与他人对话交流。(2)学生发言机会并不是很多,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较少。(3)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动力和策略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第一轮计划实施

1.计划与行动: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为期两周(第14—15周),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率,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宿舍为单位划分小组,便于课下交流讨论。课前由教师按照小组学习情况划分预习的内容并分发相关材料,课上由各小组按照顺序上台汇报所负责的内容,教师根据小组成员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并打分,算作平时成绩。如新视野大学英语ⅠUnit3 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段落讲解重难点句型、短语、翻译等,并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进行引导、评价和总结。

2.观察与反思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了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使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2)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多同学表示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并且锻炼了胆量,学习更加有动力。

(3)课堂氛围融洽,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明显增多,预习更加扎实,学习效果更好。

虽然在对教学进行干预后,课堂互动有所改观,学生态度积极,教学效果明显有所好转,学生在平时小测中成绩有所提高,但笔者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上台汇报时,很多同学都在准备自己要上台发言的内容;学生汇报时间较长,教师评价和总结较少以及学生出现错误时并没有及时纠正;一些同学的输出能力较差,汇报内容出现语法、语音等错误。因此,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来增强台上与台下的同学之间的互动;严格控制汇报时间;教师在上课前检查修改汇报小组的PPT内容,并进行指导。

(三)第二轮计划实施

1.计划与行动

第二轮行动研究计划为期两周(第16—17周),由于观察到学生仍存在问题,笔者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决定,继续采取小组合作方式,但在形式上进行些许改变。教师通过QQ根据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难易不等的内容,提供适合学生程度的输入材料,并要求组内成员全员参与汇报,每个人的分工具体;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搜集材料等整合输入材料,并在组内分配具体任务,要求设计与同学互动的问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教师在课前检查并修正学生的汇报材料,避免出现错误;课前由老师进行整体梳理和引导,控制小组汇报时间,加强教师及时评价与总结反馈。

2.观察与反思

通过第二轮的行动研究,很多同学收获较大,从学生日志可以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加强,养成了良好的预习和学习习惯,分工合作学到很多知识,学的更加扎实,更加自信,学习效果更好。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组内相互配合,使记忆更加深刻,鼓励很多同学上台发言,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六、结果与讨论

(一)问卷前后测变化

问卷调查采用同样的问卷,发放43份,收回43份,回收率为100%。笔者将两次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笔者发现教师因素(第1、4、7、8、12题)、学生自身因素(第3、9、10、13题)、课堂环境因素(第2、5、6、11、14题)的均值都所有下降,尽管幅度下降较少,但是此次行动研究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自信心 和对教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见图1

图1 学生学习情况统计表

(二)学生日志变化

学生反思日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馈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起到一定的反拨效应[7]。笔者将43名同学的反思日志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认为“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更加扎实;增进同学、舍友间的友谊,学到更多知识。

S1:起初我都不是很敢发言,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愿意去说,但是通过小组讨论,我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台上汇报的时候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这次活动锻炼了我上台发言的能力,我比以前学习的更加认真,很喜欢现在的课堂,每个同学都在学习,在自己行动后听别人讲的效果更好,尤其是小组内配合的很好。

S2: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自我展示,组内相互配合,使记忆更加深刻,鼓励很多胆小的同学上台发言,学习的更加扎实,更加自信。

(三)教师日志变化

授课教师是一位年轻、易沟通、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本次研究中为笔者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令笔者受益匪浅。在她的日志中可以看出,教师课前提供输入材料,课中对同学的指导和鼓励性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师生之间的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关系更为融洽,课堂氛围更加活泼,令人身心愉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自身能力不断进步与提高,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形成适合学生的新颖的教学风格;教师用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和正能量的情绪与品质感染学生,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榜样。

2017年12月5日

经过一轮的研究,不管是我自己还是学生感觉都有所变化,很感谢这次研究选在我们这个班级,这是对我的鞭策与鼓励。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发光发热,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感染同学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我的职责所在,在研究中我自己也在不断反思,不断与同学们共同进步,教学质量有了提高,课堂氛围也更加活跃,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方式。

2017年12月28日

最近明显感觉到班级的学习氛围很强烈,很多同学都在QQ群上交流讨论,甚至有很多同学主动问问题,课堂氛围很好,由于工作繁忙,通过这次研究让我更加了解这帮可爱的小朋友们,他们真的特别有意思,特别用心。我自己上课没有那么“累”了,幽默的语言更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与兴趣。

(四)课堂观察变化

经过本次行动研究,笔者作为课堂观察者有明显的感受。同学们的课堂活动参与度变高,提问和发言的同学人数明显增加,从不敢说到中英文夹杂说再到用英语说,虽然基础薄弱,输出能力较差,但是敢于表达。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变得更加自信,学习意愿和兴趣明显增强;课堂时常会听到诙谐幽默、充满智慧的回答和话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多,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逐渐增加。表1和表2分别是行动研究前和后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中清晰地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班互动、教师表扬和批评情况记录在内,通过表格发现,课堂氛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表1 行动研究前课堂观察记录

表2 行动研究中课堂观察记录(第二轮行动研究)

(五)访谈变化

笔者在本次研究前和后对10名同学进行了访谈,选取的对象划分优异、中等和较弱三个层次,并将其访谈录音转换为文本。笔者将录音文本进行汇总整理发现,10名同学中只有1名同学认为由于自己基础较为薄弱,更喜欢听老师讲;其他9名同学从研究前到研究后态度明确,都很喜欢本次研究,认为小组合作更能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重视课前预习和小组之间的合作;激发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并且树立了自信。

S1前:我从小到大都这样,不够自信,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多互动,偶尔进行一个小竞赛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如果是小组讨论我会积极参与,这样不会让我紧张,喜欢小组活动,女生讨论更积极,男生可能积极性不高,可以男女搭配。

S1后:老师改变教学方式后,明显感觉课堂都活跃了,大家在宿舍经常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我也主动参与,让我从学习好的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

六、反思与启示

本次研究借助“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探讨了在大学非英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两个阶段的行动研究,发现输入与输出以及“双主体”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和成绩。

尽管本次行动研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研究中努力克服。

(1)本次研究时间历时10周,周期较短。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做好研究计划和准备,不断深入研究。

(2)研究样本容量太小,数据统计及其分析尚不够到位。在今后研究中应该多元化论证,选取大量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性。

(3)研究过程中仍有个别同学没有得到关注,受益较小,在今后研究中应该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思想,弱化传统意义上的分数和成绩的观念。

综上所述,本次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仅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还提高了学生英语成绩,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不断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02).

[3]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06).

[4]Kemmis,S.&R.MCTaggart.1982.The Action Research Planer.Geelong,Victor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

[5]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

[6]卢翠萍.关于改善初中生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行动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

[7]王洪林.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读写一体化教学行动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01).

猜你喜欢
日志笔者同学
一名老党员的工作日志
老师,别走……
扶贫日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游学日志
一种基于粗集和SVM的Web日志挖掘模型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