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8-05-15 06:06林丽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置管血栓导管

林丽萍

(厦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具体指的是经外周静脉(主要包括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肱静脉等)实施穿刺并将导管置入,导管的尖端位置通常会被送到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1、2]。本文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数学随机列表法将2015年1月-2017年8月期间38例在我院接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19例。对照组发病至入院时间 1-9 天,平均(3.2±0.7)天;静脉血栓出现时间1-16 小时,平均(6.7±1.4)小时;男性 10 例,女性 9例;患者年龄 21-73 岁,平均(45.9±7.5)岁;观察组发病至入院时间 1-8 天,平均(3.0±0.4)天;静脉血栓出现时间 1-19 小时,平均(6.3±1.8)小时;男性 11例,女性 8 例;患者年龄 25-78 岁,平均(45.2±7.4)岁。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措施为:①在置管前不对患者进行主动的针对性干预,只进行统一模式常规护理,被动式患者疑问回答;②置管后进行常规病房巡视、常规饮食配备、统一模式心理干预,及被动式健康教育,不时刻围绕PICC置管提供预见性的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操作方法包括:①置管前:在置管操作前通过全面的评估对患者的血管及身体情况进行了解,确认没有禁忌症,之后结合相关的临床操作规范置管。在超声技术的引导下实施PICC穿刺,对血管状态进行全面观察,使组织受损率降低,以便在置管操作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回避分支静脉和静脉瓣,使各种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降低。②置管后:嘱咐患者在治疗应该尽量避免插管侧的肢体受到压迫,可增加置管侧手部活动,使上肢血液的回流速度加快,使血栓形成率明显降低。对患者身体反应进行全面观察,嘱咐患者及其家属,如果出现置管侧肢体疼痛、酸胀等情况,应该第一时间向相关的护理人员进行汇报,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充分明确患者的穿刺位置,导管的尖端确保完全抵达上腔静脉位置,避免移位现象发生。置管一个星期左右应该有意识的加强护理力度,对穿刺部位皮肤的颜色和温度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并测定患者的臂围,指导进行肢体活动。用含有肝素的盐水进行封管,对机体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如果患者需要带管出院,应加强置管维护教育,叮嘱其定期来院进行复查。③血栓形成护理:如果置管侧肢体以及肩颈肿胀、酸胀、疼痛等症状出现,应该高度怀疑静脉血栓形成,需及时行X光及血管彩超检查确定导管的位置及血栓形成的情况。遵医嘱实施溶栓、抗凝治疗,准确判断是否有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发生。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命体征指标监测,对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头部不适情况进行观察,在溶栓前可以选择性放置静脉过滤器[3],嘱患者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密切观察病人肢体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每日测量患者肢臂围并记录,以观察对比患肢消肿情况,了解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疗效,告知患者可适当的患肢活动,多做握拳动作,但禁止按摩和热敷,以防栓子脱落,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多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时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采用满分为100分的不记名打分问卷,在出院当天对满意度进行调查,达到90分以上定为满意,不没有达到80分定为不满意,其余定为基本满意[4]。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n(%)]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静脉血栓消失时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和临床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 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

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2。

2.3 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期间护理的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3.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 3。

2.4 不良事件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 4 例,差异显著(χ2=4.02,P<0.05)。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临床治疗总时间(d)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egl-Mevyer评分的改善幅度(分)

表2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Fegl-Mevyer评分的改善幅度(分)

3 讨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尖端正常情况下应该放置在上腔静脉以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的位置[5]。临床上所说的导管相关性血栓则指的是在导管被置入之后,由于穿刺操作或导管直接损伤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导管所在的血管内壁及导管附壁有明显的血凝块形成[6]。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在为广大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加大。静脉血栓就是导管留置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会对原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应该积极做好所有患者护理干预[7]。在置管操作开始前,充分完成各项基础性评估,对患者是否适合置管进行准确的判断。强化监测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如果有静脉血栓形成应该第一时间遵医嘱进行系统的溶栓治疗[8]。通过本次研究可证实,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和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林小芳,黄先玲,黄格,等.护理干预在PICC置管病人预防发生静脉血栓中的效果观察 [J].全科护理,2013,11(15):1370-1372.

[2]郭丛兰,王芳,陈燕,等.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8):1718-1719.

[3]王莉,田静,杜凌艳,等.肿瘤患者P ICC置管后发生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1):2992-2995.

[4]王晓凤,许慧平.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29):124-126.

[5]李学勤,陈虹,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5):94-96.

[6]姚志英,袁润香.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421-2422.

[7]郭春兰.癌症患者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78-179.

[8]吕荣香.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81-82.

猜你喜欢
置管血栓导管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