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hsCRP、P选择素水平与近期预后关系

2018-05-15 06:06肖智谦龙运玲彭湘南李其旺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心绞痛血小板血栓

肖智谦 龙运玲 彭湘南 李其旺

(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广西北海536100)

不稳定心绞痛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常见类型之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出现裂纹等,继发出血和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1]。临床研究指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机体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有密切相关性[2]。为探究两者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近期预后中的判定效果,笔者进行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46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联合升高患者,B组为52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非联合升高的患者。A组中岁男 26例,女 20例;年龄 44~79岁,平均(57.9±6.3)岁;B 组中男 29 例,女 23 例;年龄 45~81 岁,平均(57.9±6.3);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40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80 岁,平均(57.8±6.6)岁。研究组性别构成比、年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组标准

(1)研究组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病人,其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规定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3]。(2)对照组为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人。(3)排除合并有急慢感染、创伤患者。(4)排除合并有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结缔组织病、血液病、免疫疾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 法

研究组的患者在入院后,采肘静脉血6ml存于-20℃冰箱中待成批检测。应用试剂ELASIA法测定hsCRP和P选择素浓度,比较患者及对照组参与者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对于研究组患者(A组和B组)治疗都按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治疗指南给予硝酸酯类、ACEI、B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凝集剂、调脂药(给予10mg辛伐他汀治疗,每日1次,每隔4周对剂量进行1次调整,注意给药剂量应为40mg/d以内,连续治疗8周)。对研究组患者通过门急诊随诊、电话询问、直接家访等方式随访30d,统计MACE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心脏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分别测定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将其分组后展开AB组间阳性事件发生率的对比,其中hsCRP水平为3.8mg/L及以上且P选择素为160.6μg/L及以上者纳入A组,其余患者纳入B组。另外,对照组也用上述方式随访30天。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hsCRP和P选择素水平采用(±s)表示并用t检验,阳性事件发生采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

本次研究中98例研究组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组成员均接受随访,随访率为100%。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与MACE近期发生情况

发生的每种MACE作为单独一例统计。通过对比可知,A组患者阳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6.95,P<0.05),研究组患者 MACE 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15、8.52,P<0.05),具体见表 2。

表1 研究组俞对照组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 (±s)

表1 研究组俞对照组血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 (±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98 40 hsCRP(mg/L)3.8±0.4 2.9±0.3 11.330 0.000 P选择素(μg/L)160.6±30.1 122.1±12.3 36.456 0.000

表2 对照组和研究组MACE发生情况分析[n(%)]

3 讨 论

不稳定心绞痛本质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黏附介质、炎症介质在血管中参与慢性炎症过程[4-5]。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转归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及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性[6-7]。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可出现较多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临床中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正确预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针对性作出预防措施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帮助。随着临床对不稳定心绞痛疾病的研究深入,临床中除患者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损伤标志物外,对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逐步受到重视[8-11]。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与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hsCRP和P选择素为多肽类神经激素,与机体内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2]。因此,临床中检测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对判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风险有重要意义,从而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指标[13]。

本次研究,通过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得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这两者可作为该疾病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hsCRP为反映机体内炎症反应程度,表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较明显。P选择素为临床中反映血小板激活和释放特异性指标,血小板激活和释放,促进冠状动脉血栓发生[14-16],是不稳定心绞痛恶化发展主要危险因素。表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机体内血小板激活和释放水平较明显,从而反应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本次研究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访30d,统计心脏阳性事件发生率,研究结果显示,A组(hsCRP与P选择素联合升高组)患者阳性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hsCRP与P选择素非联合升高组),研究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等发生率明显比正常人高,这是由疾病本身所决定的。而hsCRP与P选择素联合升高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hsCRP与P选择素非联合升高患者,表明hsCRP和P选择素水平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中有较高预测价值,由此可见,hsCRP与P选择素与患者预后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sCRP、P选择素水平均升高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作为判定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检测指标。

参考文献

[1]周建芝,苏永臣,薄海美等.冠心病患者性格类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的关系及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0):2331-2333.

[2]王纲,李金平.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IL-18和 hs-CRP 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276-278.

[3]刘芳.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血小板P选择素、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62-1063.

[4]李秀文,时彦,戴启明.hsCRP作为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抗炎治疗效果评估指标的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7(4):306-307.

[5]李锦祥,李月华.冠心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2009,24(4):307-308.

[6]冯慧慧,李勋.高敏C反应蛋白、丙二醛及P选择素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J].临床荟萃,2012,27(10):844-845,848.

[7]杨礼,黄怡,罗立等.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8):91-93.

[8]林忠伟,王卓,朱桂平等.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选择素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J].广东医学,2013,34(12):1849-1850.

[9]杨蕊琳,郭蕾,翟海英等.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0-241.

[10]Wang SY,Huang JZ.Correlations between serum total bilirubin level and blood flowof 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 beforePCI,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during hos[J]Practical journal of cardiac cerebral pneumal and vascular disease 2016,24(3):11-14.

[11]饶绘,赵惠,李彬等.PCI术前测定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12-14.

[12]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P-选择素变化的研究 [J].中国医药,2014,9(2):145-148.

[13]张庆华,闫华,王金艳等.超敏C反应蛋白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93-1994.

[14]连子斌,高向民,邵也常等.人群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心电图ST-T改变的相关性分析[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4):482-488.

[15]Fernández-Bergés D1,Bertomeu-Gonzalez V,Sánchez PL,et al.Clinical scores and patient risk stratification in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syndrome[J].Int J Cardiol.2011,21;146(2):219-224

[16]Rawlings C,OglesbyK,Turner J,et al.Comparison oftwoclinical scoring systems in risk stratification of 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in predicting 30-day outcomes[J].EmergMed J.2012;29(1):40-42.

猜你喜欢
心绞痛血小板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