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海玉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学校德育是教育主体对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当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其教学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实施德育课程教学,是广大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教育;师德;德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学校德育是教育主体对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当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其教学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实施德育课程教学,是广大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的课题。关于怎样做好中职学生德育工作一直是中职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由于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共性,使得德育教育问题多,难度大,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学校应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善恶、对社会伦理的真切感知,远比说教重要。中国目前的教育我个人认为是不成功的。因为在中国教育者身上更多看到的是老旧的思想和那套理论,是学校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产物,大部分都是默守成规和一代代传下来的一套方法,更多的是“拿来就用”,“我用完你再用”,缺少的是创新和实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点在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我们要特别重视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倡导全校教师尤其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学习心理学知识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真诚倾听、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自治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抗挫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德育教育活动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
2、转变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
所谓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指教书育人,普通人眼中的教育就是将子弟送到学校,学生坐下来听课,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综合来看就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向老师学习,尽可能将老师所知变成自己所知。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现在的学生普遍具有个性张扬、独立思考和接受信息来源广泛等特点,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在德育领域难以奏效。要杜绝高、大、空的惯性教学思维,建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转变德育教学书面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教学手段,合理构建德育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适时调整德育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把握职业学校特点,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学生成长的现实情况、职业规划及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等来综合考虑,做到德育教学与职业教学的统一与兼顾。
3、改变素质教育的传统思维。
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内容,有目的的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施加影响,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活动,是培养、提高、完善人们道德品质的途径。而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和所能取得的成就等。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好坏才是衡量一个人才能的根本标准,可是我国目前的教育却是最看重科学文化素质,一切以作业和考试成绩作为依据,这从根本上就扭曲了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
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道德素质的缺失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机制和观念的不正确发展导致即使发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这也使得“德才兼备”的人才土壤一直以来都呈现出低产的根本原因。
4、营造德育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种合作,是师生一起的对话,整个过程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上的交流与启迪。在教育中,所有的人都应是平等的,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德育教育首先要贴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过去德育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纯强调学生的认知过程而忽视其情感、心理的发展状况。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题意识”,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便是尊重人格的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重视能影响学生情感、心理及思想道德成长的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心理、情感及道德方面的成长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强化德育教育的可实践性。
学校德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知行合一,让学生将学到的行为规范演变为自觉遵守的内心规范,从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道德需要来源于学生的道德实践,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实践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但古人云“三岁看老,百岁瞧小”,这说明人类的早期道德素质教育的关键取决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劣和父母的素质,道德素质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就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好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从上至下的,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来纠正、改革,才会逐渐收到成效。只有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建设好。
现如今,我国已进入了习近平领导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家要实现小康社会、要实现现代化,需要依靠一大批年轻人,国家需要他们来建设和发展,通过德育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长,树立全新的价值信仰目标和终极关怀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看作人类智慧、知识发展、社会发展的薪火传递者,把心理需求提升到社會需要的更高层次,以主动积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实践生活,以自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了解、感悟和参与,不断完善自我,实践“点亮自己,照亮别人”的职业宣言,为其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