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讲,其毕业后要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和增强,成为了最近几年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新时代特征背景下,对江苏地区民办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旨在不断的将江苏地区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有效的增强,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有利的一面。
关键词: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向前发展,让市场中的不同企业面对着竞争激烈的情况,因此让大学生的就业也出现了紧张的情况,同时成为了社会各界对其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来讲,其毕业后要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和核心竞争力培养和增强,成为了最近几年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讓高校都陆续的进行生源的扩招,因此对于普通的高校毕业生来讲,人数在逐年的增多,所以大学生要想在社会中更好的就业,不仅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还要将自身的就业能力有效的增强。对于就业能力来讲,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能够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充分的展现。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讲,就业能力涵盖了个人成功就业和维持就业,以及晋升和自我就业的能力。立足于组织来讲,就是个体可以对组织发展过程中需求的动力有效的满足。在民办独立学院中,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涵盖了综合素质和特性特征等等不同的方面,同时对于工作岗位中的保持和变化以及寻找等等方面也有效的涵盖。
二、民办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来讲,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要使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加之不懈的努力来将自身的就业梦想实现,进而对自身的价值性给予充分的凸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多项技能的综合,是立足于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对职业规划的明确目标,以及对于就业要有端正的态度基础上的。通过目前对民办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后发现,其主要存在的问题为下述几个方面:首先是大部分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方面存在意识淡薄的情况,民办独立学院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未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让较多的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才萌生出对职业进行规划的想法,因此对其个人的就业能力培养就会出现不利的情况。其次就是存在就业观念被动的情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就业政策充分的关注,因此也就不能有效的将就业的方向进行掌握。最后就是部分的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低的情况。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体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因此让不同个别的素养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不能够将自身的能力凸显。
三、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深化教育改革
对于民办独立学院来讲,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改变,在对理论教育不断强化的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加强,进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给予有效的培养,让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构建起来,进而对其就业的能力提升。此外为了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民办独立学院还要使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形势给予全面的分析,将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找到以后,针对因素拟定出相应的培养措施。除此以外,还要对良好的校园文化分为有效的构建,立足于不同社团的活动作为平台,对校园的文化进行宣传。还有就是大学的辅导员要与社会中的企业和公司建立紧密的联系,进而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二)引导大学生规划职业
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注重,以及职业意识的尽早树立是就业能力提高和培养的重点内容。学生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够根据自身的就业目标和市场需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独立学院也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分析和自我分析,对学生的良好心态要积极引导,让其对就业市场的变化理智应对。当代大学生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遇到的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高校也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也可以在解决社团困难的同时,提高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大学生综合素养
民办独立学院的学生只有将自身的就业能力增强以后,才能够与岗位的需求性有效的满足,进而对社会进行更好的服务。因此大学生就要对基础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让其综合的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在学校的期间要立足于外部和自身的条件进行恰当的规划,以此来与市场的就业需求紧密的集合。此外学校还要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有效的培养,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正确的指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场地,让其对自身的专业特长充分的发挥,进而在校园中开展相应的创业活动。
四、结语
总体来讲,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民办独立学院要立足于就业的目标,将市场的需求作为主要的方向,来对教学的改革给予有效的深化,同时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提升以后,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给予全面的增强。此外学校还要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有效的指导,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让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充分的认知,对就业进行充足的准备,让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高艳,乔志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内部关系:质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93-97.
[2]赵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问题分析和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16):12-15.
[3]汤国英.新常态下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1):36-40.
[4]程玮,许锦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18):0028-0031.
[5]王建光,刘岩.我国与欧美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培育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3):38-40.
作者简介:赵娜(1981.09)女,汉,吉林·通化,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研究并多年从事高校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