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富强 舒昀 邵崇钰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应用型院校作为我国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供给来源,势必应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承担重要责任。然而,基于主体性教育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可以发现,院校主体性发挥不足、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主体性保障机制不足等诸多困境,使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开展成效甚微。为此,应用型院校应发挥自身主体性,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形式与内容;改进创业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能力;优化创业教育保障机制,为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理论 应用型院校 创业教育
[作者简介]袁富强(1980- ),男,河南开封人,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讲师,硕士;舒昀(1987- ),女,江西九江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讲师;邵崇钰(1986- ),男,山东临沂人,江西中医药大学灸学院,讲师,硕士。(江西 南昌 330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与障碍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162057,项目主持人:邵崇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19-0061-04
主体性教育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时代的哲学,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诞生,在我国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针对应用型高等教育,该理论强调发挥应用型院校与学生的主体性能力,充分展现了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育人思想。应用型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凸显主体性教育的理论价值,尽可能发挥自身与学生在创业教育中的主体性能力,调动学生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中的积极性。
一、在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论的意义
在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中应用主体性教育理论,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力,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敢于自主创新。
1.促进创新型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创新创业型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关键,创业浪潮滚滚而来,唯有坚持创新,才能屹立于激烈的竞争环境。这一过程中,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肩负着重要责任,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解决经济社会与自身发展的各类问题的能力,原来专注于课堂教学的高等教育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创新型经济社会的要求,难以促进学生实现从知识学习到掌握问题应对手段的转变。主体性教育理论则能够为应用型院校提供新型创业教育发展指导思路。应用主体性教育理论,应用型院校将会更加关注对学生主动性、创新性的培养,并借助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我国經济社会建设输送创业生力军,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2.确保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目标达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成为评判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该纲要还强调,应当培养品德崇高、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与拔尖创新人才,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应用型院校需响应改革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应用无疑能够为院校提供理论指导。就教育目标而言,主体性教育理论强调应用型院校需关注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自我管理与成长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更新学生的就业思想,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由此可见,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应用势必能够确保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目标的达成。
3.满足应用型院校学生主体性发展诉求。新时期,应用型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普遍较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应用,能够使应用型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条件。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人类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特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提升其创业能力,强化其创业意识,是主体性教育理论应用下的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目标指向。过去的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过于重视提高就业率,忽略了创业教育对于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热情、主动性较弱、创业意识低迷。在创业教育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应用型院校唯有应用主体性教育理论,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关注主体创造性的提升,方能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诉求。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下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人类唯有具备主体性,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因此,应用型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自身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我国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表明,主体性教育理论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1.应用型院校主体性发挥不足。第一,应用型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倾向于获得短期效益,仅仅关注创业知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不关注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强化,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创业教育,无法激发学生潜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院校甚至未开展创业教育,或者仅将创业教育设置为选修课,没有将其纳入育人计划,凸显出院校对创业教育的忽视。第二,应用型院校未能满足学生主体的诉求。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院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义过于狭隘,比如仅限于创业大赛、创业教育座谈等,忽视了学生对于创业教育方式的诉求,单一的创业教育方式使众多学生缺乏参与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另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院校的创业教育内容仅限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创业计划书制作,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大多更新缓慢,缺乏时效性,同时也未能实现与学生专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于创业变现心存犹疑。第三,应用型院校忽视了创新精神培育与创业教育方式选择。一方面,许多应用型院校并未重视培育创新精神,忽略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使用千篇一律的教学大纲,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性难以提升,自身潜力难以得到开发;另一方面,创业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大多以知识灌输为主,未能认识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别,不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2.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第一,就认识而言,应用型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对自身的认识,挑战意识不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难以发挥主体性,认为创业教育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割裂了与创业的联系;同时,不少学生缺乏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认为创业教育仅对少数创业能力和意识都很强的学生有效,不必对全体学生开展。第二,就表现而言,应用型院校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时的参与度不足、主动性不强,较少关注创业知识与信息,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较弱,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过于被动,缺乏对创业教育的兴趣。第三,就意识而言,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差,即便有创业意向也未必能付诸行动,大多数学生仍坚持传统就业观,畏惧创业风险,在创业教育中较少进行自主思考或主动提问,大多仅是被动配合。
3.主体性保障机制不足。第一,创业实践过程中的保障不足。应用型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价值认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创业意愿较强的学生受经验不足的制约而始终停留在空想阶段。第二,创业服务保障不足。大多数应用型院校虽然开展了创业教育,但配套服务跟不上,许多有贷款创业意愿的学生甚至无法获悉相关渠道与政策。目前,仅有个别应用型院校设立了创业教育机构,但整体而言,创业教育仍过于分散,缺乏整合度较高的服务体系。第三,创业环境保障不足。一方面,应用型院校对于营造创业文化环境缺乏关注,主要表现为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同侪间的创业氛围不浓,比如班级同学之间、不同年级学生之间都较少谈论与创业相关的话题。
三、主体性教育理论下应用型院校创业教育的深化路径
针对应用型院校和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主体性保障机制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为促进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应用型院校需在深化创业教育路径上下功夫。
1.院校发挥自身主体性,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形式与内容。第一,更新创业教育理念。首先,应用型院校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主体性教育理论要求院校确立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地位,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引导其提升自我意识与独立见解,同时对其不成熟的一面加以扶持引导;院校应积极亲近和了解学生,除课堂外,主动创造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并在交流中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其次,应用型院校应形成个人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教育理念。院校不应将创业教育视作只有部分学生能够享受的特殊服务,而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并视学生特点和有待挖掘的潜能,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的个人价值能够与社会价值相融合。最后,应用型院校应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一方面,就思想教育而言,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自我形成客观的认知,在反思中强化学习自主性与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就行为教育而言,院校应引导学生践行创业活动,积极关注创业信息与政策,主动寻找商机,将课内与课外所学应用于创业实践。第二,完善创业教育形式。应用型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需求,了解其兴趣所在。目前多数学生对于包括讲座、座谈会、创业模拟在内的课外创业教育形式的接受程度较高,院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一需求,实施形式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当地企业实地考察、企业家经验分享、创业公司模拟经营等。不论采用何种创业教育形式,院校都应当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使其能够获得更加开放的自主发挥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第三,完善创业教育内容。应用型院校应实现学生主体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推进创业教育体系创新,不断完善创业教育内容。一方面,院校应实现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各种专业知识能够被应用于创业活动中,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具体而言,应在专业教学内容中添加关联度较高的创业知识;基于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突出专业特长,在调动学生创业激情的同时,引导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创业实践;协调学科资源,将文科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优势与理科在实践逻辑方面的优势进行融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基于学生创业需求与创业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院校应根据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与优质企业、创业精英建立联系,共同完善创业教育内容,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2.改进创业教育手段,促进学生发挥主体性能力。第一,应用型院校应关注个体性教育。建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纲做出明确规定,要求高等院校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打破创业教育的条条框框,形成多样化人才观。与重视应试的传统人才观相比较,多样化人才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规律。故而,应用型院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根据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第二,应用型院校应重视探究式教学。一方面,应用型院校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其形成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知识教学与能力提升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为提升创业教育服务质量,院校教师应加快适应信息化社会,积极借助新媒体手段,如将网络教学应用于创业教育等;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将学生视为创业知识教学与创业实践教学的关键主体,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体验和总结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提升自主评价、选择的能力,确保其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另一方面,应用型院校教师应尽可能降低对教育时间的占用,将创业学习时间的选择权返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个性与兴趣选择学习重点,使其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思维。
3.优化保障机制,为学生发挥自身主体性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一,完善教育保障机制。传统创业教育仅限于课堂,为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性,需加快体验式创业教育布局。体验式创业教育可以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就课内而言,主要指学生在创业实验室中能够模拟企业的日常运作;就课外而言,主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将创业教育体验划分为企业观摩、能力培养与项目孵化三种模式。对于课外体验模式的选择,主要还是基于不同学生的特性与需求,例如,针对无任何创业实践或经验的学生,可安排其进入企业观摩,使其初步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招聘需求、企业家的发展历程;针对具有较高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可安排创业竞赛,或协助学生进行创业立项;针对具有清晰创业想法的学生,可指导孵化项目,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第二,健全政策与服务保障机制。首先,各级政府应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如打通创业融资渠道,借助创业赛事、創业立项等活动为应用型院校学生创造项目展示的平台,吸引社会风投、天使投资的关注;各级政府还应为应用型院校学生提供创业优惠政策,如免企业注册费,以及提供小额贷款、商业保险等。其次,各级政府与应用型院校应为学生提供服务保障,如成立学生创业服务部门,明确服务人员工作内容,确保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反馈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使学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准确把握创业时机。
[参考文献]
[1]柳亮.地方医学院校“全程化、分层次、多平台、广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17).
[2]张辛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对我国的借鉴——以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创业教育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7(5).
[3]董平,肖利秋.基于“专业—就业—创业”贯通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0).
[4]刘中晓,徐金寿.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与对策建议——以浙江省1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
[5]黄首晶,杜晨阳.试析社会、高校、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功能——基于中美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7,39(9).
[6]陈少志,李文丽.高校“实训+顶岗实习+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训模式的构建——以编辑出版专业为例[J].出版科学,2017,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