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英
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院推进的一项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开展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它是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是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城院亨宜德订单班为契机,开展对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试点探索和研究。
1 现代学徒制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的试点研究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从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与企业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协同育人机制。学院与四川亨宜德汽车零部件有限责任公司从2016开始建立了亨宜德订单班,主要培养以汽车零配件营销和管理主的技能型人才,订单班前两年的课程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第三年学生将去企业,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习,形成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梯度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班的培养模式虽然接近“现代学徒制”,但要真正实现现代学徒制的转换,仍需要继续努力,本文以亨宜德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研究,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班级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安全责任制等,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
(2)校企深度融合,真正实现学校、企业的“双主体”育人地位和作用;
(3)共同开发教学课程、横向课题研究等;
(4)建立“双导师”专兼职师资队伍,形成“双导师”制结构教学团队。
2 试点研究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
以亨宜德订单班为契机,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研究,推进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是专业的准确定位,既要考虑大学生基本的综合素养的学习,又要考虑特殊岗位的技术技能培养,课程的授课方式、学时安排、授课教师的选拔、授课地点等都逐一进行了探讨,并共同参与课程设计,企业方将企业所需人才的技术、技能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学徒制试点研究的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学徒制导师制度,校方为学生们配备专职导师和管理教师,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引导学生职业成长,关爱学生个体发展,企业方配备专职的管理教师和师傅,主要的职责是开展企业文化管理、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学习,这种“双导师”制的学习,使学生有了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企业师傅既是公司的员工也是学校的教师,这有利于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零距离的传授给学生,实现学院与企业的无缝衔接,企业方将公司的文化、技术、资源整合到高校的培养体系、课程、实训和师资队伍当中,建立了 “校企共育,工学交替”的教育体制,全面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订单班的学生前两年在校由校企共同完成授课,第三年去企业实习,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工作,学生仍是教育学习为主,工作为辅。校企共同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应有的综合素养和特殊岗位的专业技能,是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师傅的帮助下完成教育学习并非单纯指工作。现代学徒制下共建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期末考核评价制度、奖学金制度、学生的实习制度等,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双导师”的协同育机制,真正实现了“双主体”结合培养的模式,打破了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
校企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研究为出发点,校企双方明确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财、物的投入,并建立了相关保障约束机制,全面提高了校企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这进一步升华了职业技能和职业培养精神的高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局面。
校企双方以此合作为契机,希望开展横向课程研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在自己的教学、研究领域进行前沿性、创新性的探索。校、企和学生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好设备、技术,完成资源的整合和創新,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产生成果,将成果转换到企业实践当中,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校企的这种合作模式是学院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战略,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 小结
通过调研、文献收集及以亨宜德订单班为例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研究,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虽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有效合法的社会保障制度、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制度上的深度融合等,虽然道路曲折,但现代学徒制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力度的开展现代学徒的试点探索和研究,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真正实现专业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