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
高职院校是学生学习本领、形成价值观、掌握岗位技能的重要基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贯穿在高职学生学习、成才、工作的始终。本文围绕如何提高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展开讨论,并就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的建立健全、思政教育环境的营造、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机制的形成进行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在转型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适时而变,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热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机遇、规避潜在风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讨论焦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要从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开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理论教学、日常教育与管理、实践性教学等各个环节,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和氛围,形成稳定的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机制。
1 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体系
1.1 全员参与,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一方面,配齐配强思政教师,发挥思政教师理念引导、价值导向作用,通过思想理论课程学习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和考核机制,引导专业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变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兼顾专业学习与德育两个方面内容。
1.2 划分主题和模块,全过程育人
根据学生生源结构的不同,划分不同的思政教育主题和模块,把五年制学生和三年制学生的思政教育区分开来,形成特色鲜明、特点突出、体系完备的思政教育体系。针对五年制学生,前三年以培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成才观为主,引导其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第四年开始转变角色,以大学生身份规划自身职业,坚定理想信念,确定政治理想和生活目标;第五年围绕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创新教育。针对三年制学生,引导五湖四海的大一学生熟悉学习生活环境,从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完成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加强对大二学生的思政监管,了解其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在提高专业技能和水平的同时,也培养其思政意识和能力;积极干预大三学生的职业规划、就业创业,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使之成为企事业用人单位认可的人才。根据每个年级、每种生源结构的不同,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和主题,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的思政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全过程推进思政教育工作。
2 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一是推动校园环境建设,即以文化艺术节、寝室文化节、感恩月、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主线,打造文化品牌,形成可传承的文化作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以朗读朗诵大赛、诗词大赛、人文讲座、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校园内涵建设。二是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强化沟通、交流。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网络,学习最新网络媒体技术,熟悉网络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输送健康、正确的思政教育内容,不断完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深入沟通的阵地和平台。
3 形成实践育人的思政教育机制
3.1 拓宽思政实践教育内容
思政实践教育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以辩论、案例、演讲等实践作为推动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在社团实践、主题班会、职业规划设计、勤工俭学、公益服务、专题讲座等方面积极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政教育延伸到校内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积极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学习,将思政教育引向更為广阔的空间,在实践中丰富和检验思政教育成效。
3.2 整合思政实践教育资源
整合思政实践教育资源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高职院校要重新完善各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从源头上对思政教育予以重视,形成长期的思政教育机制,并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二是高校要积极与社会对接,将思政教育引向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思政教育内容与社区、企业相结合,学以致用,在做和用的过程中不断巩固;三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对接,建设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形成思政教育长效机制。
3.3 创新思政实践教育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结合起来,在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形成专业发展与思政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因此,高职院校要创新思政实践教育方式方法,抓大放小、落地生根,从日常生活、故事情境入手,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
高职院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水平是各大高职院校的压舱石。专业技能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成效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实效。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模式,形成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的目标,提高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江西水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