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强
【摘 要】 目的 : 探讨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方法 : 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风险因素防控)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情况。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97.45%>87.18%)相对更高(P<0.05),而视网膜脱离发生率(5.13%<17.95%)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56%<10.26%)相对更低(P<0.05)。在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9例患者中,主要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落、牵引性视网膜脱落等不同类型,部分患者伴有黄斑裂孔、合并脉络膜脱落。经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患者一次复位成功8例,二次复位成功2例。结论 : 结合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风险,减轻其危害性,为白内障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重要支持。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疗效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患者的晶状体发生病变,与生理衰老有关,因而患病者以老年人居多。白内障患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浑浊和视力障碍,其日常生活受到极大的干扰和妨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减少视力障碍对于日常生活活动的困扰[1]。但是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不仅要避免手术操作中的差错和失误,还需要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会影响到患者的视力恢复效果,导致预后较差,需要积极予以防治。在白内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着重关注视网膜脱离的预防,降低其发生风险,为白内障患者的安全、有效治疗提供支持。本研究以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探讨视网膜脱离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16,最高龄75岁,最低龄56岁,平均年龄(67.5±3.3)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5/14,最高龄74岁,最低龄58岁,平均年龄(67.9±3.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手术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治疗恢复期间,术前进行裂孔查找,扩瞳后检查眼底,及时发现视网膜脱落。观察视网膜脱离范围、裂孔的大小和分布以及玻璃体浑浊等情况,检查有无脉络膜脱落、黄斑裂孔等情况。实施激光封闭裂孔法或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是在发生视网膜脱离后,实施视网膜脱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效果及视网膜脱离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视网膜脱离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例数、视网膜脱离发生例数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例数。见表1。
2.2 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表现
在7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当中,9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发生率为11.54%,其中孔源性视网膜脱落7例(伴有黄斑裂孔2例),牵引性视网膜脱落2例(合并脉络膜脱落1例)。经视网膜脱离手术后,一次复位成功8例,二次复位成功2例。
2.3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
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由(0.04±0.01)提升至(0.75±0.12),而对照组患者的视力由(0.03±0.01)提升至(0.61±0.09)。见表2。
3 讨论
在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需要精细、规范地操作,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而为了获得良好的预后效果,則需要加强对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预防[2]。在白内障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间,往往会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困扰,其中视网膜脱离危险程度更高,容易引起后囊膜破裂,会严重干扰患者的视力恢复[3]。为了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需要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密切予以关注[4]。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检查视网膜情况,一旦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征象,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有效纠正视网膜脱离,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展,保障手术治疗安全。加强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风险因素防控,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5]。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加强风险因素防控后,观察组患者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期间,97.45%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5.13%的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情况,2.56%的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视力由(0.04±0.01)提升至(0.75±0.12)。在对照组患者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期间,未采取风险因素的防控措施,87.18%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7.95%的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情况,10.26%的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视力由(0.03±0.01)提升至(0.61±0.09)。分析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其主要类型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和牵引性视网膜脱落,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患者伴有黄斑裂孔,部分牵引性视网膜脱落则合并脉络膜脱落。
综上所述,根据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雪莲.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落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2):90-91.
[2] 吴雪梅,朱琦,王乾,等.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及其行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2017,25(02):133-136.
[3] 盛焱.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20):84-85.
[4] 尹佳佳,杨安怀,陈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治疗[J].临床眼科杂志,2013,21(02):140-141.
[5] 梁丹,陈家祺.高度近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视网膜脱离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02):15-17.